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56个民族简介:汉、壮、布依、朝鲜族等

中国56个民族简介:汉、壮、布依、朝鲜族等

【摘要】:附录一、56个民族简介汉族汉族是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壮族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布依族主要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朝鲜族是中国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也是目前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

附 录

一、56个民族简介

汉 族

汉族是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为1220844520人,分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主要聚居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边疆地区则多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另有数千万人口散居世界各地。汉族使用汉语、汉字。汉族有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涌现了无数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指南针、造纸法、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汉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历史上盛行祖先崇拜和天地崇拜,孔孟之道深入人心,有些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蒙古族人口为5981840人。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传统上从事畜牧业,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有英雄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辽阔的时期。《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蒙医”对治疗创伤和接骨尤有独到之处,摔跤、射箭、骑马是蒙古“男儿三艺”,蒙古族歌舞独具特色。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节日有祭敖包、那达慕等。

回 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等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为10586087人。回族通用汉语,但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回族历史上涌现出扎马鲁丁、高克恭、郑和李贽海瑞等杰出人物。近代以来,甲午海战中的左宝贵、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冀中回民支队的马本斋等成为回族反帝爱国的典范。“花儿”是甘肃、青海等地流传的民歌,为回民所喜闻乐唱。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有三大传统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藏 族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藏族人口为6282187人。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悠久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藏文大藏经》堪称百科全书,《四部医典》为著名藏医学典籍,《格萨尔王》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藏族信仰藏传佛教,有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等,达赖和班禅是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体系,部分人信仰苯教。节日有藏历新年、沐浴节等。藏族歌舞久负盛名。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维吾尔族人口为10069346人。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族有植棉和园艺的丰富经验。维吾尔族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有巨幅地毯、挂毯、小刀、玉雕、民族乐器等。《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是著名的文学典籍,“阿凡提的故事”脍炙人口。维吾尔族男女老幼能歌善舞,音乐素养高,民族乐器众多。维吾尔族在古代信仰过萨满教、佛教等,11世纪后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苗 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苗族人口为9426007人。西南地区号称“无山不有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族“飞歌”享有盛名,舞蹈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传统银饰多种多样,精工雕琢。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推崇巫术,湘西流传一些神秘巫蛊文化。苗族人民英勇彪悍,有上刀梯、下火海等娱乐活动。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苗族过的节日也不完全相同。

彝 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为8714393人。彝族历史上曾建立“南诏国”,彝语历史悠久,彝文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各地彝族中已发现上千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彝文手抄本。在医药学方面,云南白药就是彝族人民的发明。漆器制作和漆绘极具特色,颜色以黑、红、黄三种色彩为主,象征彝族人民崇尚黑色,对火和光明的追求。彝族信仰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也受道教、佛教、基督教影响,学者型巫师称“毕摩”。

壮 族

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人口为16926381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壮族人民能歌善唱,电影刘三姐》反映的就是壮乡歌舞风情。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三月三民歌节也很有名。铜鼓和绣球是壮族艺术生活的象征。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唐宋以后,部分地区佛教、道教先后传入,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但影响不大。

布依族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为2870034人。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酷爱吃狗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由农家纺织的布依土布和布依蜡染久负盛名。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散居内地大中城市。多数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830929人。朝鲜族是中国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也是目前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荡秋千和跳板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故被称为“白衣同胞”,朝鲜泡菜等食品久负盛名。朝鲜族部分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满 族

满族以辽宁省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大中城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10387958人。满族本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只有极少数能讲满语。清王朝的建立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清代早期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与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相媲美,合称“三大家”。曹雪芹著的《红楼梦》已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老舍先生是著名的“人民艺术家”,当代书法大师启功的作品享誉海内外。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禁食狗肉。

侗 族

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县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为2879974人。侗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大歌”的发现发掘填补了中国民间复调音乐的空白,侗箫音色婉转悠扬;侗寨鼓楼和风雨桥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热心公益的情怀。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

瑶 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为2796003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支系复杂多样,瑶族人民精于织染和刺绣,尤以蜡染、挑花出名。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巫教和道教等,民间有盘瓠(神狗)崇拜。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几乎每月都有节日。

白 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为1933510人。白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文。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为著名古迹。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建立于唐代的南诏国和宋代的大理国(其中大理国系以白族为主体)均以大理古城为都城;大理盛产大理石。白族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有本主信仰(即祖先崇拜)。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等,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为8353912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土家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内容丰富,土家摆手舞独具特色。土家族宗教信仰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还有对祖先、鬼神等的崇拜。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新平、镇源、墨江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人口为1660932人。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在历史上就善垦梯田,有“哈尼梯田甲天下”之誉。哈尼族信仰万物有灵。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哈萨克族人口为1462588人。哈萨克族使用哈萨克语,有自己的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哈萨克族有200多部长诗,民间乐器有“冬不拉”,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中独特而又普遍的说唱艺术。哈萨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其节日、饮食习俗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节日时举行传统的叼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马奶子(民间也称酸马奶)是哈萨克族日常饮用的名贵饮料;马肠子是其风味食品。

傣 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为1261311人。傣族人能歌善舞,傣族舞婀娜多姿。傣族灿烂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西双版纳以橡胶业为主,生产热带瓜果和普洱茶。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佛教,佛庙建筑独具一格。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约在清明后10日。

黎 族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三亚市等县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为1463064人。黎族有自己的语言,不少黎族人会说汉语。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在唐宋时期,黎族的纺织技术就比中原先进,有“黎锦光辉艳若云”的描述,至今,著名的“崖州被”和“双面绣”技艺驰名国内。黎族妇女传统的短裙服饰也颇具现代特点。黎族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傈僳族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其他州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为702839人。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民间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作品。各地因衣服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或“花傈僳”。怒江溜索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德宏、怒江地区,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等。

佤 族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和耿马。由于佤族主要分布区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的怒山山脉南段展开地带,山峦起伏,平坝极少,又称阿佤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佤族人口为429709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佤语属南亚语系。在铁锅传入之前,佤族多用竹筒煮饭,喜欢嚼槟榔、喝酒,有饮浓茶的习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佤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自然崇拜。木鼓舞和女子甩发舞是中国舞蹈艺术中的奇葩

畲 族

畲族散居在中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为708651人。畲族有自己的语言,99%的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畲族居住的山区盛产林木及毛竹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畲族人民酷爱体育活动,打尺寸、节日登山、骑海马和竹林竞技等,都是畲族民间流行的体育活动,练拳习武之风盛行。畲族有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

高山族

高山族主要是对中国大陆散居的4000多台湾少数民族的称谓,台湾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高山族人口为4009人。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10多个族群。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很大,没有自己的文字。高山族的歌舞、音乐、雕刻等驰名于世,木雕艺术具有太平洋地区原始艺术的独特风格。高山族宗教信仰复杂,形成原始宗教信仰、佛教和西方宗教等交错并立的局面。

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等地区,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拉祜族人口为485966人。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长篇史诗《牡扒密扒》是研究其古代生产生活和民族迁徙史的重要作品。拉祜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少数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春节是拉祜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整个村寨一片欢腾。

水 族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为411847人。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水族地区盛产的辣椒远销东南亚各国。铜鼓是水族传统的乐器,每逢喜庆节日都跳铜鼓舞助兴。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又称“鬼书”“反书”,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2006年5 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人信仰多神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物。

东乡族

东乡族因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而得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人口为621500人。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汉语,通用汉文。东乡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尤为出名,东乡手抓羊肉久负盛名,东乡“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享誉全国。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

纳西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维西、中甸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纳西族人口为326295人。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东巴象形文字是中国象形文字的代表,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卷帙浩繁,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纳西族中的摩梭人保留部分母系制的婚姻、家庭。纳西古乐起源于14世纪,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创建的艺术结晶,是中国或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县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人口为147828人。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主要从事农业,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景颇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时是千人以上载歌载舞。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近代以来,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属跨界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为186708人。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英雄史诗《玛纳斯》有20多万行,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柯尔克孜族人民能歌善舞,编制、刺绣、银碗、木制品等工艺美术手工艺发达,各种工艺品以红、蓝、白色为主,尤以红色最受欢迎。自清代起,信仰伊斯兰教。东北部分柯尔克孜族信奉萨满教和藏传佛教。(www.chuimin.cn)

土 族

土族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为289565人。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同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特长,土族服饰风格独特,女装两袖由五色布做成,象征土族地区为传说中的“彩虹故乡”。元明以后普遍崇信藏传佛教,但民间信仰仍然存在。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为131992人。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达斡尔族被认为是建立了辽王朝的契丹民族后裔,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清朝《尼布楚条约》签订前后,达斡尔族人民自觉抵御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边疆的侵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享有中国“曲棍球之乡”的声誉,为中国曲棍球运动输送了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达斡尔族人曾多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仰藏传佛教。

仫佬族

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为216257人。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业发达。仫佬族信仰多样,有佛教、道教、祖先崇拜、家神信仰、外神信仰等。仫佬族有与汉族、壮族相同的节日,还有本民族的婆王节、牛节、依饭节等。

羌 族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汶川县、理县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羌族人口为309576人,有自己的语言。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羌族以碉楼(古称邛笼)、索桥等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刺绣、挑花也为羌族妇女喜爱。羌族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人们信仰藏传佛教外,其余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为119639人。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过去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布朗族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善于种茶制茶,喜欢饮茶。布朗族大部分人信仰南传佛教,崇拜祖先。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撒拉族人口为130607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养蜂是撒拉族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最流行的舞蹈是四人“骆驼舞”。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毛南族

毛南族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人口为101192人。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长期与汉族、壮族人民交往,几乎所有毛南族都兼通汉语和壮语。毛南族编织的竹器、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在环江县中南的南木村,世传银器绝技。毛南族大多信仰道教,崇拜多神,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仡佬族

仡佬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20多个市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人口为550746人。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如今,多通汉语。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族称为“打铁仡佬”。娱乐活动比较别致的有打花龙和打篾鸡蛋。农历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届时做两块大糯米糍粑挂在牛角上,牵牛到水边,让牛看其影子,然后用糯米糍粑喂牛。辣椒骨为仡佬族的典型食品。仡佬族有自然崇拜、信仰多神的信仰习俗。

锡伯族

锡伯族集中分布于辽宁的沈阳、开原等地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锡伯族人口为190481人,他们被认为是鲜卑族的后裔。锡伯语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锡伯族人民文化教育程度较高,体育活动广泛,尤擅长骑马、射箭,涌现出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从东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原信仰萨满教,也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

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为39555人。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部分信仰南传佛教。铁器制作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普米族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普米族人口为42861人。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多使用汉文。普米族群众主食玉米,常食牛、羊肉和兽肉,喜饮茶,嗜烟酒。普米族的房屋中央立一大方柱,普米族群众称之为“擎天柱”,认为是神灵所在的地方。室外挂牛、羊头颅,以示财富。普米族群众崇拜多神,祭祀祖先,也有信仰藏传佛教和道教。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等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为51069人。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许多塔吉克族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克族能歌善舞,乐器种类多样,舞蹈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特色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派(什叶派之一),大多不封斋,不朝觐,一般群众仅在节日礼拜。

怒 族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福贡、贡山3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怒族人口为37523人。怒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长期和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民普遍通晓傈僳语。怒族人民历史上也是飞索过怒江的民族之一,仍保留较多的原始宗教崇拜,相信万物有灵,自然崇拜,部分怒族信仰藏传佛教或天主教、基督教。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等。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喀什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乌孜别克族人口为10569人。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与维吾尔语、塔塔尔语十分接近。早在14~15世纪,就出现了阿塔依、萨卡克、洛特菲和艾利希尔·纳瓦依等举世闻名的诗人,对整个中亚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孜别克族先民曾信仰过祆教、佛教,从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时代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为15393人,使用俄罗斯语和俄文。中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基本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相同。俄罗斯族以面包、馕、各种馅饼等为主食,爱喝白酒、啤酒、“格瓦斯”。禁食驴、马肉,有的还不吃猪、狗肉。俄罗斯族信奉多神教(万物有灵)、东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等。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等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为30875人。驯鹿曾是鄂温克族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鄂温克族也因此被称为“使鹿部”。鄂温克族也有“桦皮文化”,桦皮制品有餐具、酿酒具、容器等,还有桦树皮帽、桦树皮鞋、儿童玩具等。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的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

德昂族

德昂族主要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等地,多和景颇族、佤族、汉族等民族分寨杂居。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人口为20556人。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是中国仅有的三个使用南亚语系语言的民族之一。一些地方留有许多德昂族精湛的建筑物遗迹,如陇川县城东的德昂女王宫殿、德昂城等。德昂族还有很高的制砖和制陶技艺。普遍信仰南传佛教,多数村寨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佛爷以及小和尚(入寺为僧的儿童)。

保安族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为20074人。“保安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裕固族

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为14378人。裕固族使用3种语言。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人对裕固族民歌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有些民歌还完整地保留着2000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调。裕固族还擅长造型艺术,主要是实用的工艺美术品。裕固族人一般一日喝3次加炒面的奶茶,吃一顿饭,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等。裕固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

京 族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等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为28199人。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生活在海边的民族,主要从事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养殖珍珠、海马等养殖业。妇女爱嚼槟榔,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牙齿的习惯。京族是多神崇拜,尤为敬仰与海有关的神。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塔尔族人口为3556人。塔塔尔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早,知识分子较多。塔塔尔族妇女善于制作各种糕点。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撒班节。特别是撒班节十分隆重,在每年6月20日~25日农忙间歇举行。

独龙族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两岸。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人口为6930人。独龙语与贡山怒族语言基本相通。独龙族妇女有文面的习俗,男女都喜好蓄发。独龙族注重大家庭,一般子女婚后不分家、不分房,即便房子不够住,也在紧挨父房处加盖新房。独龙族唯一的节日是过年,时间在农历腊月,没有固定的日期,节日的长短视食物的多少而定。独龙族地区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古风至今犹存,更从不偷窃。独龙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现约有1/4信仰天主教。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等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659人。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一般通用汉语。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传统上鄂伦春族多以狩猎为生,现逐渐转为农林业。鄂伦春族妇女的皮毛制品和桦皮制品独具特色。鄂伦春族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民间还有祖先崇拜和“牛牛库(熊)”“老玛斯(虎)”图腾崇拜。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等县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为5354人。赫哲族传统上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狗拉雪橇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过去还有制作鱼皮衣。著名的《乌苏里船歌》反映的就是赫哲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门巴族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门巴族人口为10561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门巴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林业和狩猎,是一个口头文学十分丰富的民族,尤其擅长诗歌的创作。门巴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有些地区信仰原始宗教。

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隆子等县,“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珞巴族人口为3682人。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多使用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男女均赤足,蓄长发,戴的装饰品很多,无论男女都喜欢吃辣椒、吸鼻烟和饮酒。珞巴族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

基诺族

基诺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识别最晚的一个民族,1979年被确认为单一民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为23143人。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本民族地区出产著名的普洱茶。基诺族的房屋建筑以“干栏式”的竹楼为主。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和过年。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属

注:1.京族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2.回族、满族大部通用汉语(满语只在极少数满族人中使用)。

三、中国各民族文字类型

四、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

续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