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以国王为中心的宫廷决定时尚文化;在英国,主要是贵族决定时尚。法国大革命犹如全球性强烈地震,它的一系列新理念打开了一个智力世界,在辽阔的欧洲大陆,人们的观念、行为和习俗等方面产生了全面性变革。法国大革命标志着现代性的诞生,当然,现代性也使时尚包含其中,并使它包含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大革命前卢梭就提倡着装的简洁性。法国大革命的结果,是民主理念的产生。......
2023-06-19
26 攻占巴士底狱
能承载一段历史的监狱,除了纳粹的集中营,或许人们会首先想起巴士底狱。这座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在法国封建专制王权濒临崩溃之际,成了人们憎恨情绪的焦点。攻占巴士底狱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是法国封建制正式覆灭的开始,更是法国人民在一场暴风骤雨中将法兰西热血挥洒到极致的开端。
在1789年召开的三级会议上,第三等级的代表趁开会的时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改变按等级分配表决权的办法,要求三个等级共同开会,按出席人数进行表决。国王路易十六听了这些要求,暴跳如雷,认为第三等级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传出来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很久的一场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1789年7月13日这一天,手执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腥风血雨的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里。
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塔楼上的大炮也开始轰击。巴士底狱上方的天空顿时硝烟弥漫,不见太阳。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攻击。没有大炮,几百年前已生满铁锈的大炮可做武器;没有炮手,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切困难无足挂齿,因为,巴黎人民有热情,有对自由的无限憧憬!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冲天巨响般的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1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无法攻下这座具有地形与火力优势的监狱。
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战斗终于形成了双方对峙的局面。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一部分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
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听到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气急败坏地说:“这简直是造反!”
“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一位贵族回答。这个贵族已感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威力了。(www.chuimin.cn)
路易十六和封建贵族在强大的民众面前只得让步,承认了国民议会的合法地位。
攻占巴士底狱吹响了全国革命的号角。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热血迅速洒满法国的每一寸土地!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在巴黎,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向历史踏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跫音。
“我宣誓,愿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保卫自由的事业。”32岁的拉法耶特当场持剑在手,郑重宣誓。他下令拆毁巴士底狱,又决定采用蓝、白、红三色帽徽作为国民自卫军的徽章。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这年是1791年。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从此,热爱自由的法国人民从封建制度中获得了解放,没有了专制镣铐的人民,踩踏着封建统治者的头颅尽情舞动自由的旋律。
【知识点】
拉法耶特(1757~1834),法国近代政治家,法国大革命初期的领袖人物之一。出生于法国奥弗涅省一个贵族家庭,承袭侯爵爵位。1789年5月,他作为奥弗涅省的贵族代表参加三级会议。7月11日,他向制宪议会递交了《人权宣言》草案,成为后来正式发表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蓝本之一。
【历史小讲坛】
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狱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当时的目的是防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后来,由于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狱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8个塔楼。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有关你该知道的世界历史.近代的文章
在法国,以国王为中心的宫廷决定时尚文化;在英国,主要是贵族决定时尚。法国大革命犹如全球性强烈地震,它的一系列新理念打开了一个智力世界,在辽阔的欧洲大陆,人们的观念、行为和习俗等方面产生了全面性变革。法国大革命标志着现代性的诞生,当然,现代性也使时尚包含其中,并使它包含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大革命前卢梭就提倡着装的简洁性。法国大革命的结果,是民主理念的产生。......
2023-06-19
路易十四执政后,每逢秋天,便选在枫丹白露进行狩猎活动,这项传统一直延续到君主专制末期。不过到了17世纪后,法国皇室搬移至凡尔赛宫居住,枫丹白露的光彩渐渐黯淡,甚至在法国大革命时,城堡的家具遭到变卖,整座宫殿宛如死城。直到1803年,经由拿破仑的重新布置,枫丹白露才又重现昔日光彩。......
2023-10-26
29拿破仑帝国拿破仑 1793年冬天,法国保王党人在英国支持下,打着波旁王朝的旗帜,在南部发动反革命叛乱,占领了海港城市土伦。拿破仑奉命参加指挥土伦战斗。由于出色的战功,24岁的拿破仑破格晋升为将军。于是,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在法国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拿破仑上台后的首要问题就是暂时结束多年来的战争。......
2024-01-24
英布战争英布战争是英国对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所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列宁把英布战争作为表明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的一个主要历史标志。英布战争是英国以德兰士瓦拒绝给英国移民以选举权为借口而开始的。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并展开军事行动。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英布战争使军事学术尤其是战术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英布战争表明,后方和士气的作用增大,游击战大有可为。......
2024-10-02
1776年7月4日,楼顶尖塔上的大钟敲响了,钟声是一个信号,告诉聚集在独立厅外的民众,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独立。大会决定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并指定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五人起草北美独立的宣言。从1776年6月11日到28日,杰弗逊把自己关在下榻的二层楼上,写出了《独立宣言》初稿,并提交大会讨论。......
2024-01-24
1850年,巴黎人口数达到100万,城市因地狭人稠而不堪重负,因而促进地下综合管廊的修建。管廊运维管理人员达1 300余名,为高效运营巴黎地下管网系统提供保障。图2-1巴黎综合管廊断面图2-2法国巴黎综合管廊系统法国巴黎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要特点是:地下管网系统是地下综合管廊概念的发源地。......
2023-08-29
24“太阳王”——路易十四如果说有哪个国王的光辉能将一个时代照亮,那么,这个人必定是路易十四。贵族趁机发动叛乱,路易十四一度被叛乱贵族赶出巴黎。1652年10月,路易十四回到巴黎。路易十四亲政后,决心实践绝对的君主专权。路易十四以没收马萨林的巨额财产为起点,开启了他的君主集权的道路。路易十四还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勤勉的君王。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
2024-0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