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轮游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以其广阔的流域面积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美国其他任何河流都要多。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人们称这些鸟随季节沿河上下迁徙的路径为“密西西比飞行之路”。......
2024-08-20
8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1316年春天的一天清晨,在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城,一个青年兴冲冲地向城外跑去。
“彼特拉克,你今天又要去哪里啊?”
“去登图克斯山,去眺望那原野中美丽的景色。”
这位叫彼特拉克的年轻人,就是日后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人文主义的奠基者。
彼特拉克的父亲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名律师,因得罪了城中的富豪被驱逐出城,迁居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就出生在这里。以后又多次搬迁,最后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
从少年时代起,彼特拉克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他常常彻夜不眠,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阅读着。但是,做律师的父亲希望他放弃文学、诗歌,去做一名法学家。从1316年起,他先后被父亲送到法国的蒙特波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1326年,父亲去世,彼特拉克放弃法学,全身心地投入到他酷爱的文学中。他开始收集珍贵的书籍,不断写作。
【知识点】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14世纪~16世纪)。16世纪资产阶级史学家认为这段时期是古代文化的复兴期,因而得名。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常和友人寻访古代遗迹,周游名山大川,饱览山光水色。这些行动在当时是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
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他描绘斯佩西亚海湾静谧安宁的美景、威尼斯港口五光十色的世景人情、那不勒斯城热烈悠深的传统气氛,他赞美纯真的爱情,歌颂自己美丽的祖国意大利。
彼特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了。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彼特拉克最后选择了罗马。1341年4月8日,在罗马卡匹托山上,传统的仪式隆重举行,主持人郑重地宣布授予彼特拉克“桂冠诗人”的光荣称号。人们热烈地向他祝贺,彼特拉克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彼特拉克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著称于世。(www.chuimin.cn)
《歌集》是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366首抒情诗。在《歌集》里,彼特拉克继承了传统的14行诗形式,使它达到了更完美的境地。《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
布匿战争
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与迦太基之间进行了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布匿战争”。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阿非利加》描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这首用拉丁文写的长诗,诗中赞扬了击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的罗马将领西庇阿,实际上也是对伟大的意大利民族的赞美。中世纪的意大利,诸侯林立,政治上四分五裂,常遭到法兰西、西班牙等国的侵扰。彼特拉克在《意大利颂》中,表达了他反对封建割据、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他呼吁意大利,“挣脱你身上沉重的锁链”,争取统一和独立。
彼特拉克长期漫游欧洲各国,他收集拉丁文古代残稿,精心收藏希腊古代作品,对古罗马的遗物,诸如钱币、碑刻、雕像等都搜集收藏。他在挖掘古代文化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晚年的彼特拉克在小村阿克瓦买下了一所房子。村中的人们常常看到这位老者房间的灯光亮到深夜。1374年7月的一天,当人们走进他的小屋时,发现伏在桌前的彼特拉克已经去世,他的头还埋在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手稿中。
【知识点】
维吉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古罗马诗人。生于阿尔卑斯山南高卢曼图亚附近的安得斯村。在家乡受过基础教育后,去罗马和南意大利,攻读哲学及数学、医学。约公元前44年回到故乡,一面务农,一面从事诗歌创作。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最重要的诗人。
【历史小讲坛】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
(1304~1374)
彼特拉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人文主义者。是当时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并从中发现了一种不以神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首先提出用“人学”来对抗“神学”,因此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众多诗篇中最优秀的作品是十四行体抒情诗集《歌集》。他突破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以及经院哲学的束缚,直接描写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并且赞美大自然。诗中具有浓厚的反封建的色彩,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有关你该知道的世界历史.近代的文章
“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轮游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以其广阔的流域面积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美国其他任何河流都要多。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人们称这些鸟随季节沿河上下迁徙的路径为“密西西比飞行之路”。......
2024-08-20
但这一群孩子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喜爱表演艺术,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五——米哈依尔·福金。既然小米哈依尔·福金喜欢芭蕾,于是,他便被送进当时俄国最为著名的帝国芭蕾舞校。1902年,福金担任帝国芭蕾舞校的教师。伟大的马里尤斯·彼季帕没有说错,这位“古典芭蕾之父”预言了“现代芭蕾之父”的成功。福金的新式芭蕾获得了成功,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这批人士包括福金、巴甫洛娃、卡尔萨文娜、尼金斯卡......
2024-08-19
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1890年,泰勒离开米德维尔钢铁厂,先后担任过投资公司总经理,从事过工厂的管理咨询工作。1906年,泰勒担任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1915年,在一次发表演讲的归途中,泰勒患上了肺炎,在刚度过59岁生日的第二天在医院病逝。......
2024-04-06
本文要说的是,中国教育,特别是宋明书院教育的制度与方法,颇值得大力提倡,并与西欧导师制相会通。中国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人文主义的教育。简言之,是以“人”为中心,以“做人”为目的的教育。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而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的。这里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特色。在人文淡泊的今天,重温并吸取古代教育的优长是十分必要的。......
2023-07-25
戴尔·卡耐基,1880年11月24日出生,1955年病逝。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讲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化企业家,并在经济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卡耐基的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包括前人和同时代人奋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他的经验和思想无疑有诸多精彩之处。由于卡耐基成人教育的成功,卡耐基的原则和方式,迅速传遍美国。......
2024-08-22
2008年6月14日下午,在汉口工作的侄儿刘志远打电话给我,第一时间告诉我裘法祖院士不幸逝世。追悼会于9时开始,司仪介绍了来自中央、全国各界和省市发来的唁电,送花圈的名单,然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介绍裘法祖院士的生平。裘法祖院士被称为中国外科之父,中国的“一把刀”,他的成果累累,荣誉不计其数,学生满天下。在悼念裘法祖院士之际,我不由得回忆起与他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2023-11-23
贰 为什么学衡派推崇新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对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态度,陈寅恪等学衡派人士十分推崇美国新人文主义思想白璧德的学说,甚至对其可以称得上是“钟爱”。对于追求贯通中西、融化“新知”的学衡派人士而言,新人文主义思想是打通中西文化的最佳途径,也具备迅速解决西方文化“本土化”问题的可行性。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要求人们应当具有某些德行,从而达到某种人文精神高度。......
2024-01-23
几年后,在解释“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这个问题时,曾繁仁提出的第一点突破是从传统认识论过渡到唯物实践存在论,由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整体主义。李泽厚对于生态美学的批判颇有意味。但我还是颇费踌躇:我是否有资格代表生态美学来回应李泽厚先生的批评?曾繁仁的这些描述意在表明,生态美学是我国学者独立创造的美学新形态,他还多次暗示或明确指出,生态美学是由中国学者创造的。......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