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2024-01-24
美学和哲学一样,是智慧之学。读美学的书,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开启智慧之门,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人生。依我的经验,以下十种应列在必读书目之中:
美学源起于西方,对西方美学的了解应是学习美学的第一步。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也是迄今最为简要、最切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一部西方美学史。由于朱光潜曾留学英国,深受当时占主流地位的克罗齐美学的影响,所以围绕直觉主义的有关心理学美学的论述最为精深,也最富有创意。
二、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朱光潜在这部书里,用“综合”、“折衷”的方法,对19世纪西方心理学美学做了整合。从这个整合中可以窥到朱光潜从依从到怀疑,到叛离克罗齐直觉主义的过程,可以窥到朱光潜不仅勇于批判他人,而且勇于否定自己的严肃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宗白华全集》第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宗白华不单是学者,也是诗人,他善于把中国诗学中的感悟与西方哲学中的思辨融通起来。他的有关“意境”的几篇论文可以说是以西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非常精要的总结。宗白华为中西美学的比较和融合开了先河。
四、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上海欧风社1941年版。这是用英文写成的,后来翻译成中文。
1937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即获得很大成功。此书并不是一部学术著作,而是由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散文。读这部书确实感到作者“低低卧着,紧贴着泥土,跟草根接近”(《自序》)。但是,就在这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的无拘无束地谈论中,我们看到一种无处不在的哲学,一种让人时时为之撼动的艺术精神。
五、 李泽厚的《美学四讲》、《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学者所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做得较早又较好的要算李泽厚。《美学四讲》是他最系统和完整的美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以马克思讲的“自然人化”为核心概念建构了一个有独特见地的理构框架。他的美学在一个时期内成为了中国美学的主流。(www.chuimin.cn)
六、《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伟大思想家。他在《理想国》等一系列对话中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美与艺术问题。他对“美本身”的追问以及他对诗人的批评深刻地触及到美学与艺术学的根本问题。他在美与艺术背后设定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理念”,然后又试图寻找一条通向“理念”的路,而恰恰是这种设定与寻找成为了两千多年来美学思考的主题。
七、[德]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宗白华、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这是美学领域中,迄今为止最深刻、最严谨、最具有启发性的书。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凡是在美学上有所成就的人,恐怕没有谁不是从这部书中吸取了必需的营养。康德的睿智就表现在他在感性与理性、艺术与自然、必然与自由的分割中看到了内在的联系,而把审美活动视之为沟通它们的必然的中介。与黑格尔不同,康德让我们看到了审美活动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的无可取代的意义。
八、[英]休漠的《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人性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这就是从人性本身去追寻审美快感的根源。这种讨论成为19世纪以来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渊源。审美活动不单是美的问题,还有人的情感、情趣、情绪之类的问题,休谟第一个把美与丑和爱、恨、骄傲、谦卑等情感活动联系起来,从而深入地揭示了它的情感内涵和意义。
九、[德]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弥足珍贵的是,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文笔清新流畅的谈话记录。谈话大都是即兴的,然而却汇聚了伟大诗人歌德一生对艺术、哲学、宗教及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仔细阅读这部书,可以发现歌德心中蕴含的恢宏博大,充满亲和力的世界,同时会找到一个适用于一切时代的伟大的审美尺度。
十、[匈]卢卡契的《审美特性》,徐恒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卢卡契可谓是较为杰出的一个。他在这部书中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日常生活”当做全部立论的逻辑起点,而将人的全部活动看做是不断展开的对象化活动,是对世界的“反映”,因而赋予“反映”以本体的意义。他并且深入讨论了艺术作为一种反映方式与科学的不同。他的论理的坚实和严整几乎不允许人们有任何置疑。
有关名人哲学录的文章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2024-01-24
我读的书不算少,喜爱的书也很多,要选出十本最喜爱的书却不容易。现在我试试先选出五本“我最喜爱的书”,并且说说我之所以喜爱这几本书的道理。在我读了《绞刑架下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我无意吹捧自己的书,既然是要我写“我最喜爱的书”,那我真的喜爱《生死》这本书,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伟大等等。他们以为这样是最大的快乐,最不痛苦的生活。......
2024-01-24
但是,更进一步说,倘使我们想要使评定哲学的价值的企图不致失败,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摆脱掉“现实”的人的偏见。“现实”的人,照这个词的通常用法,是指只承认物质需要的人,只晓得人体需要食粮,却忽略了为心灵提供食粮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这些问题的任何一套确定的答案,我们都不能容纳其成为哲学的价值的一部分。事实上,哲学的价值大部分须在它的极其不确定性之中去追求。......
2024-01-24
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如何步入中国哲学的殿堂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学习中国哲学史,可先读一些关于哲学史的著作。十几年来,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和教材,已有十几种之多,可选读二三种。通过对《老子》《庄子》的研读,才引起对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才渐入哲学的殿堂。▌选自张岱年《心灵与境界》......
2024-01-2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⑴。”既然称“伯子”,很大可能是卿大夫。也要是卿大夫才能临民。但此处明明说他“可也简”,而《说苑》孔子却说,“吾将说而文之”,似乎不能如此解释。但据《孔子家语》等书,颜回卒时年仅三十一,因此毛奇龄谓《史记》“少孔子三十岁,原是四十之误”。冉子与之粟五秉⑺。......
2024-01-24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哲学变成了对哲学词汇的解释。总之,哲学语言对于哲学家来说也是难懂的。也许有人会说,科学概念往往也是很难懂的呀,也和日常语言很不一样。可是哲学的那种“深远”并不是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种逻辑层次。而且,即使人们想得深远时,也不一定想到的就是哲学,也许会想到它,也许不会,也许想到的是别的什么。......
2024-01-24
而《论语》一书,讲“利”的六次,讲“命”的八、九次,若以孔子全部语言比较起来,可能还算少的。至于“仁”,在《论语》中讲得最多,为什么还说“孔子罕言”呢?黄式三则认为“罕”读为“轩”,显也。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少的。......
2024-01-24
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我常有一个比喻: 我们这些学习外语的人,好像是一群鲤鱼,在外语的龙门下洑游。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如果要说学外语有“窍门”的话,归纳起来,不出以下诸端:第一,要尽快接触原文,不要让语法缠住手脚,语法在接触原文过程中逐步深化。学习了英语再学第二外语德语,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
2024-0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