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先达文学要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哲学同样应该跨出神圣的哲学殿堂走向生活。比起具体的栩栩如生的神话的形象,哲学思维无疑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特点。《荀子·宥坐》中通过子贡与孔子关于水的对话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这一特色。气的一元论和气的本体论,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支柱。神是宗教哲学用来解释世间一切现象的最终原因。文艺复兴以后,哲学经历了从神到人的转变,是哲学从天堂再度进入人世的过程。......
2024-01-24
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如何步入中国哲学的殿堂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旧序》)又说:为了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同上书》)这明确地指出了学习哲学和哲学史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学习哲学,必须通晓古今中外的哲学史。
多数西方人只学习西方哲学史,也有少数学者兼研学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只能“言必称希腊”,那是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的。
学习中国哲学史,可先读一些关于哲学史的著作。
十几年来,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和教材,已有十几种之多,可选读二三种。但是仅读哲学史书还不能深窥古代哲学思想的堂奥,还必须直接阅读古典名著。
我个人学习哲学,可以说是从研读《老子》《庄子》开始。我在青年时期,对于《论语》《孟子》虽然是童而习之,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哲学义蕴。通过对《老子》《庄子》的研读,才引起对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才渐入哲学的殿堂。(www.chuimin.cn)
然后又阅读了若干西方哲学的名著,才逐渐学会进行哲学思考。
我初读《老子》,感到莫明其妙,莫测高深。参阅了多种注解,加以反复思考,才对于《老子》的精义奥旨有所了解。读了《老子》《庄子》,再来读《论语》《孟子》,才能窥见孔孟学说中亦含有甚深义蕴,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确实具有精湛的哲学涵义。
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泉一样,中国先秦诸子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的源泉。先秦诸子,《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以及《易传》《墨子》《管子》《旬子》《韩非子》,都是气象恢宏开阔,发挥了创造性的思维。
汉唐学者及宋明理学家的著作,有较先秦诸子更加详密之处,但受经学时代学风的拘牵,不免拖泥带水,不如先秦诸子的深湛畅达。但也应择要选读其中的有代表性的著作,特如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遗著,应该虚心钻研。
研习哲学和哲学史,首先要对于宇宙的奥秘、人生的真谛感到兴趣,然后才能致力于哲学思考。
古典哲学著作都表现了哲学家努力探索真理的苦心深虑。首先要虚心加以体会,然后才能理解其学说中的奥蕴。司马迁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这应该是哲学史家的座右铭。
▌选自张岱年《心灵与境界》
有关名人哲学录的文章
文 | 陈先达文学要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哲学同样应该跨出神圣的哲学殿堂走向生活。比起具体的栩栩如生的神话的形象,哲学思维无疑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特点。《荀子·宥坐》中通过子贡与孔子关于水的对话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这一特色。气的一元论和气的本体论,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支柱。神是宗教哲学用来解释世间一切现象的最终原因。文艺复兴以后,哲学经历了从神到人的转变,是哲学从天堂再度进入人世的过程。......
2024-01-24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哲学变成了对哲学词汇的解释。总之,哲学语言对于哲学家来说也是难懂的。也许有人会说,科学概念往往也是很难懂的呀,也和日常语言很不一样。可是哲学的那种“深远”并不是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种逻辑层次。而且,即使人们想得深远时,也不一定想到的就是哲学,也许会想到它,也许不会,也许想到的是别的什么。......
2024-01-24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2024-01-24
但是,更进一步说,倘使我们想要使评定哲学的价值的企图不致失败,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摆脱掉“现实”的人的偏见。“现实”的人,照这个词的通常用法,是指只承认物质需要的人,只晓得人体需要食粮,却忽略了为心灵提供食粮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这些问题的任何一套确定的答案,我们都不能容纳其成为哲学的价值的一部分。事实上,哲学的价值大部分须在它的极其不确定性之中去追求。......
2024-01-2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⑴。”既然称“伯子”,很大可能是卿大夫。也要是卿大夫才能临民。但此处明明说他“可也简”,而《说苑》孔子却说,“吾将说而文之”,似乎不能如此解释。但据《孔子家语》等书,颜回卒时年仅三十一,因此毛奇龄谓《史记》“少孔子三十岁,原是四十之误”。冉子与之粟五秉⑺。......
2024-01-24
而《论语》一书,讲“利”的六次,讲“命”的八、九次,若以孔子全部语言比较起来,可能还算少的。至于“仁”,在《论语》中讲得最多,为什么还说“孔子罕言”呢?黄式三则认为“罕”读为“轩”,显也。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少的。......
2024-01-24
譬如说,现在所谓“国学”是否就等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早人们提出的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只能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或一大项。从目前重视国学的情况来看,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络程度,以及儒学之聚升到显赫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种情况造成的。......
2024-01-24
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我常有一个比喻: 我们这些学习外语的人,好像是一群鲤鱼,在外语的龙门下洑游。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如果要说学外语有“窍门”的话,归纳起来,不出以下诸端:第一,要尽快接触原文,不要让语法缠住手脚,语法在接触原文过程中逐步深化。学习了英语再学第二外语德语,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
2024-0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