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名人哲学录:成就中国哲学殿堂

名人哲学录:成就中国哲学殿堂

【摘要】: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如何步入中国哲学的殿堂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学习中国哲学史,可先读一些关于哲学史的著作。十几年来,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和教材,已有十几种之多,可选读二三种。通过对《老子》《庄子》的研读,才引起对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才渐入哲学的殿堂。▌选自张岱年《心灵与境界》

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如何步入中国哲学的殿堂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旧序》)又说:为了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同上书》)这明确地指出了学习哲学和哲学史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学习哲学,必须通晓古今中外的哲学史。

多数西方人只学习西方哲学史,也有少数学者兼研学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只能“言必称希腊”,那是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的。

学习中国哲学史,可先读一些关于哲学史的著作。

十几年来,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和教材,已有十几种之多,可选读二三种。但是仅读哲学史书还不能深窥古代哲学思想的堂奥,还必须直接阅读古典名著。

我个人学习哲学,可以说是从研读《老子》《庄子》开始。我在青年时期,对于《论语》《孟子》虽然是童而习之,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哲学义蕴。通过对《老子》《庄子》的研读,才引起对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才渐入哲学的殿堂。(www.chuimin.cn)

然后又阅读了若干西方哲学的名著,才逐渐学会进行哲学思考。

我初读《老子》,感到莫明其妙,莫测高深。参阅了多种注解,加以反复思考,才对于《老子》的精义奥旨有所了解。读了《老子》《庄子》,再来读《论语》《孟子》,才能窥见孔孟学说中亦含有甚深义蕴,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确实具有精湛的哲学涵义。

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泉一样,中国先秦诸子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的源泉。先秦诸子,《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以及《易传》《墨子》《管子》《旬子》《韩非子》,都是气象恢宏开阔,发挥了创造性的思维。

汉唐学者及宋明理学家的著作,有较先秦诸子更加详密之处,但受经学时代学风的拘牵,不免拖泥带水,不如先秦诸子的深湛畅达。但也应择要选读其中的有代表性的著作,特如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遗著,应该虚心钻研。

研习哲学和哲学史,首先要对于宇宙的奥秘、人生的真谛感到兴趣,然后才能致力于哲学思考。

古典哲学著作都表现了哲学家努力探索真理的苦心深虑。首先要虚心加以体会,然后才能理解其学说中的奥蕴。司马迁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这应该是哲学史家的座右铭。

选自张岱年《心灵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