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年终观察:互联网变革现场和支付系统开启新时代

年终观察:互联网变革现场和支付系统开启新时代

【摘要】:我不打算写年终总结了,因为就两句话能够概括:苦逼了一年,逗逼了一年。所以,打算写一个年终观察,聊聊我这一年对互联网的观察。最终,会出现在头三屏的APP,可以覆盖我99%的需求。硬件元年随着Web的衰亡,硬件领域却在发生一系列奇怪的事情。2013年,小米除了卖手机,推出了小米盒子。所以,当今年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功能之后,角力就开始了。现在,微信有了支付系统,意味着买卖随时可能发生。

我不打算写年终总结了,因为就两句话能够概括:苦逼了一年,逗逼了一年。

所以,打算写一个年终观察,聊聊我这一年对互联网的观察。其它领域的事情我关注得不多,而且互联网的变化终究会影响到现实生活和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做一次梳理。当然了,这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你不服的话,可以看我文章最后的签名档。

Web再见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今年所有关于互联网的新闻基本上全都围绕手机。一整年里,几乎没有一条报道是关于某个新网站的。这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真实图景:所有人都挤在移动互联网上。对于古老的Web形态,媒体也好,个人也罢,都不再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彼此询问的是不再是“哪个网站”,而是“哪个APP”。从我个人的生活习惯来看,有了手机和Pad,我几乎可以一周时间都不开一次电脑。聊天、游戏、阅读、邮件处理,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完成。对于Web形态的网站来说,流量增长停滞,甚至是不断下滑,已经不是未来的预言,而是发生在此刻的危机。

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可以借此减少信息过载的麻烦,重新整理自己对网络的需求。在这一刻,不需要做一个精选网站列表,也不需要做一个网站导航,安了又删,删了又安,在我的手机屏幕上剩下几个APP,那么我就用这几个APP就好了。最终,会出现在头三屏的APP,可以覆盖我99%的需求。互联网如海,吾只取三瓢。

没有进入头三屏的网站和APP开发者,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努力了。随着百度购买91,腾讯推出应用宝,手机上的APP安装渠道已经被大玩家瓜分殆尽。小玩家如果没有杀手级的产品,现在就可以退场了。这个游戏已经彻底变成巨头对撼金钱、宣传、产品经理和技术团队的肉搏,这里没有骨头,连汤都不会剩一口。

硬件元年

随着Web的衰亡,硬件领域却在发生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我个人判断互联网上某种潮流的确立,标准不是大公司做什么,大公司往往动手最晚。也不是小公司做什么,小公司在试错,信号太多。标准是中型公司在干什么,尤其是业界的搅局者。2013年,小米除了卖手机,推出了小米盒子。360除了搞搜索,推出了路由器。它们都在进入硬件领域,而且目标都是进入你家的客厅。要么是控制你们家的流量入口,要么是控制你们家的电器之王。这件事情并非是从国内公司开始,Google、Apple还有微软也虎视眈眈看着你们家客厅,Apple Air控制了你们家的HIFI音箱,这是第一步。等到安卓手机或者苹果手机能帮你开灯关灯,调节空调温度的时候,你的家就会被彻底接管。而且,一旦接管,你就再也无法离开,就像你现在不会随时想着换一个电视遥控器一样。

另外一方面,手机拥有越来越多的感应器,从监控光线强弱开始,到感受声音、压力甚至是运动,它迟早会变成你耳朵、眼睛、鼻子乃至身体的延伸,可以替代你和物质世界打交道,产生非常有趣的交互行为。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跟随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进入到你的生活中去。为什么不能你一边上班,一边指挥扫地机器人清扫你的客厅?为什么不能是你坐着地铁,同时控制你家的电饭煲开始做晚饭?这并非是科幻小说,或者未来学家的预言,而是技术上已然成熟,只待产品出现。所以,这一年里你会看到各种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出现,这种初代硬件产品还不是非常完美,其中绝大部分都要死在沙滩上。但是正如那句矫情得不能再矫情的话说的那样:时间,开始了。

两个渣概念

2013年里,如果有什么让人深恶痛绝的概念,如果有什么集废话屁话之大成的中文,那就应该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这两个倒霉的字眼我整整听了一年,到年末的时候都没有搞懂它究竟是什么。在历史上,渣概念层出不穷。比如说前几年的“云”,现在有几个公司真有云服务的?大数据讲述了一套很好的概念,就是说如果我掌握了你的所有数字信息,你看什么书,听什么歌,吃什么饭,买什么衣服等等等等,我就可以据此得到关于你的精准信息,比如:周一穿红内裤的人更有可能买汪峰的CD看《小时代》。所有这个故事里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剧《纸牌屋》的产生,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美国观众需要这么一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现在是年末,《纸牌屋》已经被洗出热播美剧的第一阵营,当初为大数据唱赞歌的人呢?不出来走两步?你们不都可以计算出人类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么?

互联网思维这句屁话因为迷惑性太强,而造成流行一时。简单说,就是传统企业如果拥有一种叫做“互联网思维”的东西,就可以搭上网络这班快车,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营销、网络品牌塑造等等手段,急速地赚到大钱。那么,简单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所谓互联网思维这句话的含义,基本等同于成功本身。为什么贵企业成功了呀?因为贵企业有互联网思维。为什么贵企业完蛋了呀?因为贵企业没有互联网思维。在这里,“互联网思维”五个字,可以轻松地用“天命”、“运气”、“有好爹”、“勤奋踏实”等等单词置换掉。所以,香港李嘉诚先生是最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他在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已经拥有了互联网思维,论证完毕!

一次角力

整个网络开始往移动互联网上转移之后,传统的互联网生意就会出现问题。现在没有出现问题,将来也会出现问题。以微博为例,当微博发展至极盛的时候,超过60%以上的用户使用手机访问微博,用微博获取新闻和信息,其直接后果就是门户网站的用户数量下降。既然在手机上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各种资讯,而且都是最新的,为什么要劳烦自己起身打开电脑,望着满屏幕的标题去点呢?这是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网络媒体的冲击,因为媒体在整个市场里的份额很小,所以此消彼长是个小事情。而那些要支付真金白银的服务呢?(www.chuimin.cn)

淘宝和天猫一直是网络购物的中心,但是它们在移动互联时代没有跟上,缺乏一个几亿人安装并且日常使用的产品。所以,当今年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功能之后,角力就开始了。不能责怪说马云太过紧张,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去看,未来的图景可能非常可怕。上网购物是一个从非典时代开始着力培养出来的习惯,以前并不存在,是生生砸出来的一个用户习惯。现在,微信有了支付系统,意味着买卖随时可能发生。而微信本身是通讯工具,人们日常使用的频次非常高,的确变成了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玩微信的同时顺便购物,这和上街吃饭顺便拐进成衣店有什么区别?这当然会让马云紧张。为什么淘宝拒绝来自微信的链接跳转?这是双方角力的触点,淘宝不希望用户养成从微信找淘宝链,跳去淘宝买东西的习惯。若有一天,用户不需要跳,在微信内部就能搞定一切呢?对于淘宝这将意味着什么?

类似这样的角力会在许多个产品和许多种服务上发生。而每一次角力的结果,都会促进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手机上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商家被迫要提供更为方便,更为人性化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和体验以争取用户,这是用户的福音。

热点中的热点

这一年里,最热最热的互联网话题是移动互联网金融。比尔.盖茨还没有死,中国互联网人士就编造了他的名言:在21世纪,银行业就是恐龙。一时之间,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风起云涌,套用希特勒的话来说,那就是:传统银行业只是一栋风雨飘摇的破房子,只要上去踹一脚,它就会立即倒塌。那么,究竟倒了没有呢?没有,而且看起来还很坚挺。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插播一下比特币。豪多人,豪些朋友下半年都在问我:菜头,怎么看比特币这个事情?我去看了一圈,发现比特币今年最高达到每一枚过千美金。几年前,我们在Twitter上讨论比特币的时候,它还只是个概念性产品,大家在分析应该用什么样的显卡来挖。简单说,比特币是一种虚拟的货币,产生的方法是用高级显卡自身的计算能力,不断计算给定的题目,然后换取比特币。它完全由民间发行,严格按照算法产生,背后根本没有银行,是软件工程师人造出来的一种虚拟货币。交易的玩家无需通过银行,也没有任何实体,直接在网上交易就可以。厉害吧?

更厉害的是政府。如果你还看财经新闻的话,前几天央行发了一张通告,说大陆不允许银行接入比特币,不可以用比特币交易。有时间你可以翻出那条新闻来看看,语气之淡定,分析之清晰,央行那班人早就已经打探得很清楚了。不单是央行,各国银行一早就在关注这种新货币,而且大多采取了这种隐忍的态度。为什么?因为它们分析了一下就知道,比特币是算法产生,总额是有限的,对于现行的货币系统不会产生多大的冲击。与其说它是一种货币,不如说它是一种互联网虚拟产品。而它的风险在于民间不断炒卖,会使得这种货币价格的起伏太大,有人会蒙受损失。另外,因为它是全匿名的,会产生世界各国政府和银行不能控制和了解的金钱交易,可以用于洗钱和黑道生意。那么,如果比特币可以不断增发,而且民间认可度很高,开始变成流行货币,又会怎样呢?那么,我猜想比特币的创始人可能会面临各国政府的联手追杀,因为任何一个政府都难以容忍有人发明了一套独立的金融系统,这等于是在剥夺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权。

同样的,互联网想动银行业,有没有考虑过政府的感受?和银行抢吸储?和银行搞利差?“死”字一共是六画,慢慢写。

不搞这些,那也就只能当一下银行的掮客了。帮忙拉拉储蓄,卖卖理财产品,那这又算个屁的金融啊,这是拉皮条好么?此外,就算那句话真是盖茨说的,银行业是21世纪的恐龙,那么这条老恐龙存活到今天的理由是什么?比银行业更为恐龙的房屋中介业,为什么没见被互联网打倒?难道是互联网思维不够?要不要找个大师灌顶?我们为什么不在租房网站上看看房子的图片,然后直接打钱,拎着包就入住?这不挺好么,为什么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在网站上看看金融产品介绍,顺手划5000万买50份玩玩,这听起来像起点的都市小说。 

移动互联网金融很热,但是我看不大懂。

结语

这一年里,VC们飞来飞去,码农们敲敲打打,各种概念和新闻层出不穷。我认识一个兄弟,打了个包袱卷,跑到东莞的工厂里住宿舍,吃食堂,蹲了半年时间,研究互联网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做点什么。最后他能不能成我不知道,不过听他一脸烟尘地讲完这半年的经历,我居然有点小感动。

禅定时刻

2013-12-26 和菜头 槽边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