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历史悬案:《红楼梦》与曹雪芹家世

中国历史悬案:《红楼梦》与曹雪芹家世

【摘要】:《红楼梦》一度被看成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得知曹寅病逝,康熙帝决定保全曹家,于是任命曹寅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从此,曹氏家族分崩离析,曹雪芹饱尝了骨肉分离和颠沛流离之苦。然而,此时的曹雪芹正经受着生活中前所未有的窘迫,已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部巨著半途而终,成为了曹雪芹的遗憾,也成为了后世人的遗憾。共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作,后四十回由高鹗完成。

人物档案

(约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大官僚家庭,因家族衰败而历尽磨难,一生清贫度日。晚年,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饱满、艺术手法精湛,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清代的文学天空中,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明星,它展现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史,描写的是家族当中悲惨的爱情和无力的抗争,它成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一度被看成作者曹雪芹的家史。那么,曹雪芹的身世究竟如何?他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才写出这样一部宏伟巨著呢?

曹雪芹像

⊙此图为肖像画创作。前景的冷石瘦草与后景的枯枝远亭烘托出主人公的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

显赫的家世

曹雪芹名 ,字梦阮,大概出生在清雍正二年(1724)五月。据考证,曹雪芹的先祖乃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明初随军队来到辽东,此后在辽阳定居。曹家世代继承军职,到了明天启元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挥军南下,统领八旗兵攻占了沈阳和辽阳等地,这时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和高祖曹振彦同时被俘,后投降了清军,于是变成了满洲贵族的包衣奴才,而后曹世选父子侍奉多尔衮。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是一个能武能文的人,多尔衮很赏识他,于是让他担任了旗鼓牛录章京一职,保护多尔衮并陪同他行军作战。

顺治三年(1646),清军攻占了北京,身 为奴才的曹家也相随入关。几年后,曹振彦考中了贡士,为官三品,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盐运使。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身亡,正白旗由顺治皇帝亲自管理,于是曹家就变成了内务府的包衣奴才,而此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已是内廷的二等侍卫了。康熙皇帝出生后,曹玺的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的保姆,至此,曹家确立了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在贫困中,曹雪芹奋笔疾书,将一腔热血都浇铸在《红楼梦》的写作中。

家族的鼎盛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为人忠实,行事利落,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

康熙二年(1663),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主要负责宫里和朝中官用绸缎布匹的织办,康熙二十三年(1684)病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6岁时入宫,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和他的关系非常好,他也深得康熙信任。康熙二十九年(1690),他被任命为苏州织造;两年后,继任父职,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1703),他和李煦轮流管理两淮盐务。曹寅文化造诣颇深,又喜爱与文人名士交往,家中藏书甚广,并且本人精通诗词,通晓音律,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作品。曹雪芹的文学素养,不能不说是从他祖父那里承袭而来的。

由于曹寅与康熙帝关系密切,康熙帝的四次南巡皆住在曹寅家中,此时的曹家,乃是空前的繁荣。曹寅与其子曹颙、继子曹先后担任江宁织造近40年。

月满则亏

天下没有世世代代的富贵,再鼎盛繁荣的家族也会衰败,曹家正是一个典型。(www.chuimin.cn)

曹寅身为大清朝官员,避免不了官场上的排场礼数,也躲不开朝野之间的倾轧排挤。康熙帝四次南巡,使曹家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银子一旦花尽,家族的没落就会接踵而来。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两江总督向康熙密奏,呈报曹寅和李煦已经亏欠了两淮的盐银三百万两,请康熙帝予以制裁。但是,康熙帝庇护了曹寅,并叮嘱曹寅和李煦要想办法将亏空补满。然而亏空的数额如此巨大,对于曹寅来说已经是无能为力了。一边是朝中官员的参奏压力,一边是皇上的暗自催促,曹寅终于心力交瘁,病死于扬州。那一年,曹雪芹才刚满一岁。

得知曹寅病逝,康熙帝决定保全曹家,于是任命曹寅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但是两年之后,曹颙也病故了,康熙帝又调任曹 继续担任江宁织造的职务。与此同时,康熙帝督促苏州织造李煦,让他尽可能地补满曹寅生前的亏空。然而未曾料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朝中又查出曹寅生前三十七万余两的亏空,然而康熙帝仍然袒护曹家,继续让李煦和李陈常来填补亏空,直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终于把亏空填满了。

树倒猢狲散

显然,康熙帝对曹寅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多次有意庇护,然而康熙帝驾崩了。

雍正即位后,连颁圣旨,在全国上下开始了彻底地清查钱粮运动。曹家失去了康熙帝这个大靠山,已经无人再袒护他们,清查运动刚一开始,曹家就被牵连其中,因巨额亏空被抄家。雍正六年(1728),曹雪芹跟随祖母和母亲,从南京迁回北京,从此曹家兴盛之势彻底衰落,时年曹雪芹18岁。

从此,曹氏家族分崩离析,曹雪芹饱尝了骨肉分离和颠沛流离之苦。

史湘云醉卧芍药

鸿篇巨著

曹家没落,曹雪芹的生活变得极其动荡、极其贫困,他想尽办法维持生活,养家糊口。

晚年,曹雪芹迁到京城西郊,开始了《红楼梦》的写作。家族的重大变故使曹雪芹历经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品尝了一般人无法品尝的痛苦,如此种种造就了曹雪芹,也成就了名著《红楼梦》。然而,此时的曹雪芹正经受着生活中前所未有的窘迫,已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不久幼子夭折,他悲痛交加,一病不起,最终未能完成《红楼梦》全书就离开了人世。

《红楼梦》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封建家族的兴衰图,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一次次坚韧顽强的抗争,让人们透视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起伏,让人们了解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这部巨著半途而终,成为了曹雪芹的遗憾,也成为了后世人的遗憾。但无论如何,《红楼梦》都是不朽的,曹雪芹也是不朽的,将永远流芳人间。

贾宝玉大婚的场景

《红楼梦》是一部古典章回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1784),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共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作,后四十回由高鹗完成。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起于言情而不止于言情,深刻透视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人生百态和炎凉世态,为封建社会敲响了丧钟。《大英百科》评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

·历史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