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历史悬案:五百年天书之谜

中国历史悬案:五百年天书之谜

【摘要】:五百年来,无数学者前仆后继地研究,力图破解它的秘密,可至今未果。到了明代,一位名叫邵元善的诗人四处游玩,途经这里时发现了“红崖天书”。至此,“天书”才为世人所知。清朝咸丰年间,考据之风盛行,学者们开始对“诸葛碑”的说法提出质疑,并重新对天书的起源时间发起探讨。也许他们能找到天书的真相,也许天书只是“好事者”的一个玩笑。

历史放映

贵州省关岭县的红崖山上,有一块宽100多米,高30多米的浅红色绝壁,上面刻着20多个神奇的符号。它们暴露在崖壁上不知有多少年,横不成列、竖不成行、似篆非篆、若隶非隶,既像文字,又像抽象画,人们称其为“红崖天书”。

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和申公豹面对天书,两人的解读大相径庭。这个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红崖天书”。五百年来,无数学者前仆后继地研究,力图破解它的秘密,可至今未果。那么,它到底蕴藏着什么天机呢?谁在荒山野崖上写下了这些怪异的符号?它们又昭示着什么呢?

·历史收藏夹·

红崖天书又叫“红崖碑”, 字大者如斗,小者如升,似画如字,非雕非凿,古韵古风,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明弘治十三年前后,《贵州图经新志》中第一次有了关于红岩山的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从此,那些赭红色符号带给了世人无尽的遐想。

红崖览胜

贵州省关岭县,因境内的关索岭而得名。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古时属于“鬼方”、“夜郎”,其地势险峻,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人杰地灵,充满奇特的神话韵味。

红崖山又称晒甲山,与关索岭对峙,紧靠滇黔公路。相传当年蜀军与孟获交战,曾败退到红崖山。士兵们卸下铠甲在山坡上晾晒,晒甲山由此得名。至今,此地仍有诸如孔明塘、关索洞、马创井、孟获屯这些与蜀汉南征故事有关的地名。

14世纪之前,很少有关于“红崖天书”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一位名叫邵元善的诗人四处游玩,途经这里时发现了“红崖天书”。他被“天书”深深地震撼了,感慨之余写了一首《红崖诗》。诗中写道:“红崖削立一千丈,刻画盘旋非一状。参差时作钟鼎形,腾掷或成走飞象。诸葛曾为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领尚且盟。”至此,“天书”才为世人所知。(www.chuimin.cn)

解读天书

在《红崖诗》中,诗人将天书与诸葛亮南征的传说结合了起来,此后人们一直以为红崖天书就是“诸葛碑”。

清朝咸丰年间,考据之风盛行,学者们开始对“诸葛碑”的说法提出质疑,并重新对天书的起源时间发起探讨。有人认为是“殷高宗伐鬼方还经其地纪功之石”;有人认为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把黑水引入三危(地名)归南海之后留下的纪功碑文,名曰“三危禹碑”;有人认为是《山海经》中提到的上古赤水古国,大家说法颇为不一。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天书最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被发现,此前为什么没人发现呢?

对此,学者们又开始推敲了,他们从文字角度对符号进行分析,得出几个字来:“允”和“丙戌年”。大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明朝的一幕: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带兵攻打南京,建文帝(朱允)在皇宫大火中失踪。这一年正是1406年,农历丙戌年。于是有人猜测,建文帝也许逃到了贵州,“红崖天书”可能是他颁布的一道隐晦的“伐燕诏檄”。此外,有学者声称“红崖天书”并非汉文字,可能是“苗民古书”,或者彝族的“符咒古书”。

红崖天书到底蕴藏着什么天机呢?今天,学者们依然在试图破解。也许他们能找到天书的真相,也许天书只是“好事者”的一个玩笑。无论如何,让我们静静地端详它,感受它带给大家的神秘吧!

⊙这些赭红色的神秘符号,非雕非凿,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依然色泽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