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巴蜀文明的突然消失:中国历史悬案

巴蜀文明的突然消失:中国历史悬案

【摘要】:当中原的朝代更迭进入到商末周初时期,三星堆的巴蜀文明也日渐衰颓。考古界称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蜀文化发掘工作中的又一重要发现。有人认为,这里是商周时期巴蜀文明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许是古蜀人建的另一个都城。三星堆戴冠饰簪人头像古蜀国的灭亡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古蜀国开明王朝的末

历史放映

三星堆遗址距今5000年~3000年左右,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金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远古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目前,三星堆发掘有古城遗址1座,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内存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多处。

三星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川西平原的东北部,东邻龙泉山脉,西接岷山山脉南麓,属于冲积平原的二级阶地。这里水源密布,土壤肥沃,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中心。千百年来,谁也没有想到在这片土地下,竟然掩埋着距今5000年~3000年的古代蜀国的辉煌历史。1929年,人们在四川省成都市北的月亮湾发现了玉石器。1986年春,一号、二号祭祀坑也相继出现,三星堆在沉睡了数千年之后,惊现在世人眼前。

三星堆出土的大型人面具

古国现身

考古专家认为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几十年来的发现,可以还原古蜀文化的序列:月亮湾极有可能是宫殿区,三星堆区域是祭祀区,鸭子河一带可能是手工作坊区,如果把那些被老百姓叫做“梁子”的土埂看做城墙的话,古时都城的轮廓就可以勾勒出来了。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这首著名的《蜀道难》,似乎道出了巴蜀文明流传的时间,但它显然是以神话传说为基础,极尽文人的夸饰。如今,科学工作者在三星堆发掘出土的青铜凸目大面像、金面罩、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证明了它们跨越的时间涵盖了距今4800年~3000年的漫长岁月,而且在这1800年间,古蜀文明一直在这个地方发展,没有间断过。

那么,这里的古蜀人来自哪里?他们的青铜器是否说明这个民族与中原文化有什么渊源呢?

根据最早的文化层堆积,可以推测出4800年前,这里逐渐形成了一支拥有共同的民族文化的氏族部落群体。当时,他们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氏族在三星堆、月亮湾、西泉坎、大堰村等台地上定居下来,过着渔猎、农耕和制陶相结合的生活。人们自给自足,慢慢积累起一定的财富,逐渐在月亮湾台地形成聚落中心。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人头铜像

⊙像高48.5厘米,头部呈圆形,面罩紧密地扣合在脸部。面罩外形:倒八字长眉、杏核状眼、蒜头鼻、阔口、闭唇,宽方额头,两只耳朵尤大,耳廓呈长方形,上饰有云雷纹,耳垂上穿有耳孔。

鱼凫王国的盛衰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根金权杖,长1米多,上面刻着一个圆脸的人物雕像,他面带微笑,头顶“玉冠”,身份似乎极为特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权杖上刻着鱼和鹰的图案,构成一幅典型的“象形文字”,代表着这根权杖的主人——鱼凫王。

可是,他为什么叫鱼凫王呢?他所统治的国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根据考古学家推测,距今4000年~3600年,当中原地区进入奴隶制国家,建立夏代的同时,这里也进入到了早期蜀文化时期。当时,川西平原水泽广阔,从岷山等地迁徙到这里的蜀人与土著人融合,既会在平原地区耕种,也会驯养鱼凫捕鱼。这些蜀人以鱼凫为图腾,被称为“鱼凫氏”。

随着财富的积累,古蜀人的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当中原进入商代早期的时候,川西平原也进入了奴隶社会。鱼凫部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以月亮湾古城堡为中心,扩建起三星堆城市。根据出土的有龙的神树、大立人像以及双手反缚砍头的人牲石像,可以想象出古蜀人开始进行祖神崇拜等宗教仪式。伴随着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古蜀王国的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机器已经形成。(www.chuimin.cn)

从三星堆晚期地层出土的密集的房址和大量精美的文物推断,距今3600年~3200年,是三星堆古蜀王国最繁盛的时期。古蜀国人口众多,国力强盛,青铜冶炼和黄金制作工艺十分发达,逐渐发展成为雄踞一方的文明中心。蜀王成为西南夷各地族群的领袖。出土的大青铜人像代表着蜀王,小青铜人像则代表着西南夷各地方族群之长。

当中原的朝代更迭进入到商末周初时期,三星堆的巴蜀文明也日渐衰颓。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动,使得三星堆近4平方千米的古城突然变成废墟。有人认为三星堆古城毁于特大洪灾,也有人认为和蜀国内部政治更迭、开明氏取代杜宇氏有关。古蜀国都废弃的真实原因至今没有定论,古蜀人神秘消失,谁也不知他们去了哪里。

金沙遗址

三星堆都城废弃后,古蜀国的都邑到底迁至何处?这个问题似乎必须要由文字记载来回答。然而文明辉煌的古蜀人和现代人开了个玩笑,他们连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

2001年2月,在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当地工人在开挖工地时偶然发现了金沙遗址。这里出土了1200多件珍贵的金器、玉器、石器、青铜器和象牙制品。考古界称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蜀文化发掘工作中的又一重要发现。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像高1.7米,是三星堆最大的一座铜像。头戴花冠,阔眉、杏眼,双手高抬作握物状,站在由怪兽承起的“法坛”上,当为巫师形象。

目前确认的金沙遗址的规模已超过4平方千米,在这个范围之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不相连属的居住区、墓地以及宗教祭祀活动中心。这里出土了两件商代石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石磬。石磬是古蜀王在祭祀时用来演奏的乐器,而这两件石磬的发现,表明这里的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可能已经有了比较成形的礼乐制度,演奏规模也非常庞大。在一枚人像图案的玉璋上,刻着四个对称的人像,他们肩扛象牙,跪坐着,好像在进行祭祀活动。从出土的这些用于祭祀的礼器分析,这不是一般性的遗址,只有古蜀的都邑才配得上,而这些礼器的造型也与三星堆的风格颇为接近。有人认为,这里是商周时期巴蜀文明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许是古蜀人建的另一个都城。

如果这里真的是古蜀国都,它和三星堆是否存在先后继承的关系呢?

有的学者认为,金沙只是与三星堆同时存在的古蜀人的次级城市,这里并不是古蜀人在三星堆衰亡之后重新建立的国都,而是三星堆文化在金沙地区的延续。当古蜀王国的国都三星堆在商周之际衰亡后,金沙政体仍然在延续着三星堆鱼凫氏文化的余脉。但为时不长,杜宇氏彻底灭亡了鱼凫氏,西周以后金沙遗址中三星堆文化内涵的消失,展现的正是鱼凫王朝与杜宇王朝更迭的景象。

三星堆戴冠饰簪人头像

古蜀国的灭亡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古蜀国开明王朝的末代蜀王,在带兵北伐遭遇失败后,仓皇遁走至武阳,后为秦军所害。古蜀国从此消失。没有留下文字,却留下了几千年的疑问。巴蜀文明神秘的面纱虽然已被慢慢掀起,但人们还是没能完全看透它。

·历史收藏夹·

三星堆遗址中发掘有三件著名的青铜人面像,据考,它们可能是“千里眼、顺风耳”的最早造型。它们体形庞大,眼球凸出,双耳大似兽耳,嘴巴也极其夸张,一直延伸到了耳根,整张面孔传达的就是一种“惊讶和奇异”。不过,它们嘴角上翘,一直在微笑,又给人一种神秘的亲切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的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也无比怪诞诡异。至今,人们仍无法破解这种造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