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观点之一:气候变化引起海水反灌,良渚先民被迫迁徙。良渚文化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良渚文化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其丰富的玉器文化。根据良渚文化的地理、历史与环境因素,有人提出了几种说法。良渚人无法生存,只有背井离乡,被迫大规模地举族迁徙,因此,良渚文化在太湖地区突然消失,出现了数百年的空缺。......
2024-09-16
历史放映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古文明,以莫角山为核心,共有遗址50余处。良渚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从已经发现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来看,这一文化距今约5250年~4150年,已经进入到铜石并用的时代。良渚玉器尤其精美,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江南人的细腻婉约……
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遥相呼应,一南一北,都代表着中华大地上的原始文明。
良渚文化遗址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分布,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长江,其影响范围包括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蚩尤的部落
良渚文化·玉琮
蚩尤是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东南夷部落的首领。他英勇好战,不断与周边部落战斗,被尊为战神。不过后来在与中原的黄帝部落进行大战时,他被打败。
那么,蚩尤的地盘到底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些学者从蚩尤部落的分布范围、存在时间和信仰等各方面考证,认为蚩尤部族就是良渚人。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从时间上看,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大约距今4200年,相当于良渚文化末期。由此推测,蚩尤在战争中接连取胜的时候,正是良渚文化发达的时期;蚩尤被黄帝打败的时候,也正是良渚文化衰败的时期。除此之外,良渚文化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石钺(钺是一种兵器),可见良渚人的好勇强悍。而蚩尤族中有一支叫羽人的分族,和良渚人一样崇拜鸟、兽,颇有相似之处。(www.chuimin.cn)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位于江苏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人民广场,建筑面积8080平方米,展出有5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100余件良渚精美玉器。目前,该馆是中国首家以文化地理区为单位设置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展示余杭历史文化、良渚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奢侈的生活
良渚人的食物以水稻为主,种植技术非常高,遗址中发现有石犁、石镰、石锛、石斧、石镞(箭头)等生产工具。平时,他们猎取鹿、麋、獐、象、野猪、老虎以及各种鸟类,圈养猪、狗、鸡、鸭等家畜家禽,还从水中打捞鲤鱼、鲫鱼、青鱼、蟹、鳖、龟、蚌、螺蛳等水产品。除此之外,他们还享受着毛桃、李子、酸梅、枣等天然美味的水果。良渚人懂得养蚕和织布,还喜欢佩戴玉项链、玉管珠、玉璜一类的东西,脚上还要戴一些小而薄的玉器,类似于现代人戴的脚镯、脚戒指。他们把房子建造在高台上,以防止水的侵入。房子是“干栏式”的,整座房屋除几根柱子着地外,其他部分都离开地面悬空,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潮、防蛇虫,有点像云南的吊脚楼。
此外,良渚人的手工业也很发达,能制作精美的黑陶,包括鼎、豆、盘、尊、簋、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等器物。如今,进入良渚文化遗址,人们仿佛进入了一座巨大的玉器博物馆,一个令人震撼的玉器世界。
◇历史收藏夹◇
良渚人的制玉工艺十分发达,除了制造珠、管、璧、璜、琮、蝉等器物,还创造出神人兽面纹、束丝纹、绞丝纹、蚩尤纹、立人纹、兽眼鸟纹、云雷纹、蒲草纹等丰富多彩的纹样。这些纹样通过或深或浅的线来表现浮雕,强化对主题的表达。玉体纹饰华丽,直线深而直,线沿光整平滑;折角线深而宽,线底略呈弧形。良渚文化玉器创造性的器型,为后代玉器的造型奠定了基础,纹饰则将新石器时期玉器的创作推到了顶峰。
良渚文化·人面纹玉琮
有关中国历史悬案的文章
良渚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观点之一:气候变化引起海水反灌,良渚先民被迫迁徙。良渚文化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良渚文化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其丰富的玉器文化。根据良渚文化的地理、历史与环境因素,有人提出了几种说法。良渚人无法生存,只有背井离乡,被迫大规模地举族迁徙,因此,良渚文化在太湖地区突然消失,出现了数百年的空缺。......
2024-09-16
历史放映悬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对于悬棺,人们不得不产生很多神秘和魔幻的遐想。然而,南方广大地区之所以遵循悬棺葬,并不都基于这个原因。有人认为悬棺葬并不是为了“死不落地”,而是和生活习惯有关。所以,目前所见到的很高位的悬棺,可能是由于地质变迁导致的。棺椁为何不朽悬棺千百年来一直暴露在大自然环境下,南方又高温多雨。考古工作者经过调查后发现,悬棺所用的材料非同一般。......
2024-01-23
郑和宝船模型⊙位于今福建长乐市闽江口,仿照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船的模型制作的。郑和宝船什么样六百年前,永乐皇帝统治下的大明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修建的太和殿和天坛,至今依然屹立在世人面前。而作为和这些建筑同时代的郑和宝船,却没有一个实物存在。在《明史·郑和传》、《国榷》等史料中,能找到一些关于郑和宝船的零星记载。所以,关于郑和宝船的长度,尽管资料确凿,但造船学家还是提出了许多质疑。......
2024-01-23
由于骄傲自满,农民政权很快腹背受敌,遭到名将吴三桂和清军的围攻,李自成也在兵败后神秘失踪。吴军和清军联手将李自成击溃。李自成仓皇逃回北京。可是,左良玉却没多久就病死了,这就使李自成失去了盟友。在这次袭击中,李自成神秘失踪了,他究竟是被人杀害了还是逃走了?另外,考古学者丘陵认为,李自成兵败之后,军师宋献策引诱开了清军,而李自成则从襄阳南下,逃到了粤北金城山。......
2024-01-23
历史放映半坡遗址是一处典型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距今6700年~5600年。探秘远古村落通过诸多努力,考古工作者对半坡遗址的村落进行了复原。半坡遗址记号陶文半坡遗址原始村落复原建筑⊙现位于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在以半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鱼纹是母题花纹。◇历史收藏夹◇半坡遗址中的许多发现令人震惊。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批奇妙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2024-01-23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约在公元前3300—前2200年,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因1936年首见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史学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时期是父系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2023-08-07
五百年来,无数学者前仆后继地研究,力图破解它的秘密,可至今未果。到了明代,一位名叫邵元善的诗人四处游玩,途经这里时发现了“红崖天书”。至此,“天书”才为世人所知。清朝咸丰年间,考据之风盛行,学者们开始对“诸葛碑”的说法提出质疑,并重新对天书的起源时间发起探讨。也许他们能找到天书的真相,也许天书只是“好事者”的一个玩笑。......
2024-01-23
整座石碑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碑身没有一个字,故被称为“泰山无字碑”。人们推测泰山无字碑就是此时立成的。如果找一块同样为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作为对照的话,就会看出明显的差别:有字碑在宋代尚能辨认出146字,如果无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么到宋代不可能剥蚀得一字不存。关于泰山无字碑的谜团,至今无法解开,除非人们找到确凿的证据。......
2024-0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