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评论,多数是由编辑部的同志负责撰写或组织撰写的。范例7:由"宝日"偷税风波想到的大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章程,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维护国家权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保障其合法利益,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良好作用。......
2024-03-18
刘 洁[2]
评论对于报纸来说,已经从原来“点睛”的作用逐步上升为“旗手”的作用,成为报纸名副其实的灵魂和旗帜,也是报纸与网络媒体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杀手锏”。随着信息源的不断丰富,读者对报纸媒体也越来越挑剔,希望能够看到不同于网络媒体的内容,观点鲜明的评论成了各大报纸进行争夺的重要阵地。在评论的内容上,读者已经不满足于有关政治、经济体制方面的点评,而是希望在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能听到鲜明的观点,并且希望能够出现不同的声音。要满足读者挑剔的眼光,一份报纸需要整合社会的力量,在正确舆论价值观的引导下,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一、新闻评论步入平民时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需要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满意的“观念”而摆脱思想上的迷茫,促使新闻评论步入平民时代。
(一)信息爆炸时代,民众需要从评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并且观点纷繁多样,让人应接不暇的同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非常容易出现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因此,民众在接受大量信息,了解到一件事情的同时,希望能够找到社会对事件的看法,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信仰,而评论凭借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缜密而又深入地对观点进行论证,会让人有种在夜间行走突然看到光明的喜悦。
目前媒体的实践也表明,当人们拿到一份报纸的时候,对于新闻时间通常就是读一下标题,对于其中的内容大多都不会认真去读;而当他们独到评论的时候,尤其在评论刚好是谈读者所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时,他们就会非常认真地读一下评论的分析,看是否能够符合自己的观点,如果不符合,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哪怕不能说服自己,至少也会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强看待社会问题的理性。因此,一些新闻评论做得好的报纸,往往发行量也非常大,比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不仅会及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对于一些大的社会事件还会推出系列评论,让读者有种非常过瘾的感觉,所以广受读者好评。
(二)我国在政策层面保障了公民对评论的关注
大卫·帕金翰在《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介时代成长的儿童》一书中写道:“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表达自身观点的愿望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不希望空喊言论自由,旁观民主程序,而希望通过报纸公开参政议政。”当代媒体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使得媒体可以为公众提供越来越大的“意见的平台”,当今中国评论不再是媒体工作者的专利,各种社会身份的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平台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我国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赋予公民充分的言论自由权,同时又为新闻媒体提供了言论自由的政策保障,从政策层面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平民化。
评论是树立公民正确的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国从政策层面对新闻媒体充分而又自由地表达观点提供了政策保障。2009年4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行动计划》在第二部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中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畅通各种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权利的制度保障,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评论权”,“评论权”不仅仅是记者的权利,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的权利。
我国在《宪法》层面赋予公民充分的言论自由权,允许公民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我国也在不断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在我国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公民表达言论的意愿和能力都不断增强,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评论的平民化也让媒体找到了创作之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该是新闻评论贴切描述,评论就是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所针对的社会现象,最终实现全社会营销繁荣和谐。因此,评论的平民化为媒体提供了创作之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新闻评论长期以垄断话语权的方式主导着媒体从业者和大众,媒体评论更多承担的是宣传政策、教育群众的功能。评论的内容通常与重大的政治题材或重大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普通的民生题材难以进入评论的范畴,脱离了众生活的评论,往往是立意高、气势盛、内容空、篇幅长。老《大公报》人、历史学家唐振常,曾经概括自己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社论写作为“轰轰烈烈,空空洞洞”。
当代的评论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领域或重大事件,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而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文化、体育、娱乐、道德、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都进入了评论的范畴。为了更好地参与竞争,很多媒体创办了一批与自身定位相符的评论栏目。比如都市类媒体将体育评论、股评、娱乐评论等作为自己的特色,轻松活泼而不失犀利的评论已经成为商业媒体吸引受众的法宝之一。
可喜的是,在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只要有社会现象出现的时候,各大报纸都会及时推出评论,帮助人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教会读者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社会现象。在“5.12”汶川地震的时候,媒体的评论成为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爱心的号角;在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评论就像一把手术刀,不仅帮助读者认清问题的所在,还及时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在我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媒体的评论也会及时跟进,让人们在享受到祖国强大带来的自豪感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二、评论的平民化促使评论员的平民化
评论要想让读者能接受、喜欢看,就必须能够将高深的理念用平民化的语言来表达,将高深的问题简单化,因此对评论的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不同领域的内容都能有所涉猎。在社会问题逐步进入评论范畴的大背景下,社会的日益复杂化使很多问题都超出了媒体工作人员的能力范围。因此,很多专家、学者等知识分子开始在媒体上建言献策,打破了过去单一写作身份、单向传播的格局。
(一)专家和知识分子将专业问题平民化
隔行如隔山,当一个行业出现一些涉及专业方面的问题时,记者往往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临时抱佛脚去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也难免会感觉捉襟见肘,甚至很多时候还会闹出一些非常外行的笑话。因此,在民众要求评论平民化的情况下,单靠媒体内部的评论工作者已不可能对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有独到、新颖的分析和解释。尤其是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涌现,如对股市的分析,对法律、军事问题的点评等,越来越需要吸引专业人才的参与来弥补媒体自身的不足。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听到更深层次的对事件的分析。此外,专家自身也意识到大众传媒对知识的普及和思想启蒙的巨大力量,比较乐于借助传媒的平台来表达看法。因此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胜出,除了加大力度培养自己的评论员队伍、提高自己的评论员素质外,越来越愿意吸收专家、学者加入到评论的队伍中。
可以说,知识分子与传媒的结合,是一件专家、传媒和受众“三赢”的事情。将知识分子引入媒体最典型的当数香港的凤凰卫视台,自从“言论立台”的思想确立以来,从最初的《时事开讲》开始,多年来,凤凰的时事评论员从曹景行一个人增加到阮次山、何亮亮、杨锦麟等多人,凤凰的新闻评论形式由《时事开讲》一栏发展到《新闻今日谈》、《时事辩论会》、《有报天天读》,《锵锵三人行》等多栏,甚至在《时事直通车》中也加入三分钟的现场时事点评。如今凤凰卫视的评论节目在华人社会深深扎根,遇到重大事情听听“凤凰怎么说”,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二)平通民众组建最强的“评论员”队伍(www.chuimin.cn)
除了专家之外,普通民众也加入到评论的队伍中了。而且我们看到,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普通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比较多,而且有比较好的文笔,他们根据自己长期的观察或者结合自身的感受写出来的评论不仅内容鲜活,而且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也广受读者欢迎。
平面媒体除了吸引非媒体工作人员的各类比较完整的评论外,报纸上读者来信、来论栏的保留和进一步强化既增强了媒体的公共性,又体现了媒体对读者和社会公众的尊重。同时,读者来信也是报纸获得读者反馈信息、联系读者、沟通公众、提高质量的最好渠道。实现报纸与读者的良好互动,使得民众参与政治的力度增加,各种意见得到比较充分的表达,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围。
电子媒体方面,以中央电视台的《看见》、《新闻调查》等为代表的节目,是为普通电视观众表达看法构筑的平台。此外,很多电视、广播节目都鼓励受众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参与讨论,这也是大众参与评论的一种形式。网络则为普通人参与评论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网络评论中,除媒体评论、论坛评论外,还有博客、播客以及BBS仁或新闻跟帖中涌现的大量只言片语式的议论。虽然许多言论还算不上是完整的评论文章,却成为网络汇集多样化言论的特殊表现形态。网上评论、议论不一定需要完整的结构、恢弘的语言、充分的论证,只言片语、甚至一句谩骂也成为一种意见的传递与表达,满足了国人日渐增长的表达欲望,使得这种“公民写作”的状态常规化、机制化。
总之,意见的表达手段、形式都在向多元化发向发展,评论开始走下高高的殿堂,真正深入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则走进了评论的高高殿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观点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家。评论的这种广泛参与化,不仅大大促进评论的活跃与繁荣,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民主的良性发展。
三、评论的平民化要求编辑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新闻评论的平民化,促使新闻评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看似编辑的工作量减轻了许多,实际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版面编辑不仅有新闻的敏感度,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否则一篇带有错误观点的评论将会带来爆炸式的恶果。
(一)需要明确评论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政治理念
评论的引导功能体现在帮助人们从对一个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深层次的认识上。人们认识的过程中,新闻评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理性认识的一种反映,它与感性认识结伴而行。它的对象是普通意义上的人,它的作用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深刻把握世界,处理好主体人与客观世界(包括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如果是正确的观点,就能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如果是错误的观点,就会加深读者的错误认识,对社会来说可谓是贻害无穷,这就要求评论编辑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由于评论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直接影响到读者内心的价值判断,所以在我快速发展的时期,诸多国内媒体承担起舆论导向的媒体责任,对好的社会现象通过评论进行推广,对一些社会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前行。
但在我国民众享受国家强大带来的福利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会千方百计阻碍我国崛起的步伐,而他们通常选择的工具也会是评论——通过评论可以逐步树立一个国家和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也可以通过评论对一个国家进行别有用心的攻击,让这个国家的民众丧失对主流价值观的困惑,甚至会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下丧失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一个社会如果出现主流价值观的困惑,社会就会出现动荡,人民的生活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作为评论版的编辑,一定要研究我们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路线,不断强化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自己对别有用心的评论的辨别能力,充分发挥评论在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评论版的编辑要有独立的思考
随着公众理性意识、个性识的逐渐觉醒,媒体评论竞争的加剧,都使得多元共存正在成为现实,并带来评论指向的多元化,当评论不再囿于颂扬而是表扬、引导、思辨、解释、批评共存,观点的鲜明性、尖锐性和认识的深刻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评论内容由偏重思想斗争转向偏重说服,由情感激越式的辩论走上理性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之路,更加追求对事实真相的揭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评论版的编辑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切勿人云亦云,并且要对评论的探讨有很好的掌控力,否则容易被别有用心者牵着鼻子走。
评论版编辑的独立思考,要有对评论的掌控力,表现出来就是既要指出社会的问题,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还要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转化成促进社会发展的董莉。
比如在2009年“两会”期间,《广州日报》上发表曹林的署名评论《委员为什么比代表更敢言》的评论为例,文中尖锐地指出:“按理说,人大代表应该比政协委员更敢言、更多批评”,原因在于“人大代表受选民委托,有权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是因为“代表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官员,既当球员又当裁判,混淆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权难免打折扣。官员代表过多,自然稀释了人大的批评性、削弱了人大的监督职能。”如果只是刊登这篇文章,非常容易引起人们对人大代表的不满,对于问题的解决可谓是于事无补。如果在这篇评论之后再发一篇“如何让人大代表也敢言”的评论,及时提出对策,则会让人们看到问题解决的希望。
列宁说过:“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我国的媒体评论的竞争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的竞争带来了评论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在评论竞争中,很多以前不敢触及的话题都在媒体上展开热烈讨论,并成为舆论的中心和时代的兴奋点。我国评论的平民化,让我们看到了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相信随着民众对评论关注度的不断深入和更多优秀评论的出现,毕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一定要展现出评论应有的风采和力量。
【注释】
[1]本文写于2012年6月。
[2]作者系人民法院报社编辑。
这类评论,多数是由编辑部的同志负责撰写或组织撰写的。范例7:由"宝日"偷税风波想到的大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章程,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维护国家权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保障其合法利益,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良好作用。......
2024-03-18
当前国内学界对于经济新闻的研究虽已渐成显学,但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经济新闻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经济新闻研究的大数据视角明显缺失。具体说来,当前经济新闻研究的突出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方面。这类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也将会是未来经济新闻研究的着力之处。......
2023-11-02
考察发达国家内部及国际经济合作的经验,依靠政府干预来启动和深化经济合作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是涉及范围、数量较大的区域更是如此。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如果找到了该地区的合作模式也就等于找到了北方地区甚至是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可以考虑通过政府协商的途径从制度层面启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
2023-11-27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凭借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由此可见,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不单是工业设备的升级,也不局限于局部的智能机器人研究,而是在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服务网的基础上,对整个制造行业进行深度的整合与彻底的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革命不仅仅是换上一条更先进的生产线,而是一项覆盖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工程。......
2023-06-23
随着社会需要和新闻实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新闻传播的要求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新闻报道体裁,主要有如下几种。通讯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初,最初被称为通信,当时那些篇幅较长、时效性又不是太强的报道,通过电报发送成本太高,就作为信件邮寄。......
2023-11-18
繁荣新闻出版事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回顾总结五年来新闻出版工作,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总之全省新闻出版工作已步入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为我们部署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11-30
2010年初,评论部承担了二版《新闻·评论》的改版工作,前期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如今已经顺利出版。评论的生命在于创新。根据报社的工作决策安排,2010年人民法院报进行全面改版,又一次实现了评论工作的新突破——开辟新闻·评论版,每天一版。其次,刊发本报对一些有重大影响、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法院新闻事件的评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舆论,营造支持法院工作、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
2024-01-22
首先,应完善VR新闻报道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如针对不同题材的新闻报道以内容分级的方式呈现,或许可以作为当下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之策。最后,VR新闻作品的呈现与直播都可统称为“临场化新闻”。未来的新闻信息传播是能够实现对新闻内容全面、深度创新性挖掘,并借助多样化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媒”新闻业务平台的有效传播。......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