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家们一般认为卡夫卡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一种表现主义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巧,他是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二十二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轻画家的绘画特色。[7]卡夫卡——布拉格日耳曼大学学生1906年23岁 获博士学位的卡夫卡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也濡染了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024-01-22
博尔赫斯是一个被认为具有突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家。他1899年8月24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家庭赴日内瓦,战后,进了英国剑桥大学。1920年前后参加了西班牙“极端主义”文学流派的活动,开始写诗。1921年返回阿根廷,任职于图书馆,从事文学写作。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193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世界性的丑闻》。到了1941年,博尔赫斯的第二部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出版,开始奠定了他在拉丁美洲文坛的独具的地位。此后,博尔赫斯陆续发表小说集《阿莱夫》(1949)、《死亡和罗盘》(1951)、《布罗迪的报告》(1970)、《沙之书》(1975)、《梦之书》(1976)、《莎士比亚的记忆》(1985)等。1986年6月14日,在日内瓦去世。
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正像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对博尔赫斯评价的那样:“我之所以喜爱他的作品,是因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包含有某种宇宙模式或者宇宙的某种属性(无限性,不可数计性,永恒的或者现在的或者周期性的时间)。”[7]这种对某种宇宙模式或者宇宙的某种属性的关注,使博尔赫斯的小说具有一种玄学特征。他的小说中充斥着对无限和永恒的思考,但是,这种思考却往往以小说中具体有限的形式来传达。以有限表现无限是博尔赫斯小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他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沙之书》中就描绘了这样一部神奇之书,那是一本没有第一页,也没有最后一页,可以无止境地翻下去的无限之书,是能够像恒河中的细沙一般无法计数无限繁衍的魔书。但是正是这样的无限之书,却呈现为一本书的通常的形状,有限和无限就这样在一本书中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又如他的另一小说代表作《阿莱夫》。“阿莱夫”是博尔赫斯小说中最奇幻的事物之一,“它是包含着一切的点的空间的一个点”,是“一个圆周几乎只有一英寸的发光的小圆面”,然而宇宙空间的总和却在其中,从中可以看到地球上、宇宙间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它是汇合了世上所有地方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沙之书”和“阿莱夫”的意象是表达有限与无限的最好的文学形式。博尔赫斯的小说充满了这样一些形式化的意象,又比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锥体、硬币、盘旋的梯子、大百科全书等等,都频繁地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出现。这些意象不同于一般小说或诗歌中的意象,它们都有鲜明的形式化特征,有可塑性,是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又有玄学意味,可以在小说中对它们进行形而上的阐释。
“迷宫”也是博尔赫斯所迷恋的意象,构成了他的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1941)总体构思的出发点。
《交叉小径的花园》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件。主人公是个名字叫余琛的中国人,是一名德国人的间谍。故事发生的时候,余琛正在英国,掌握了一份绝密情报:在法国的城市阿尔贝有一处对德国人构成威胁的英国炮兵阵地。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把情报汇报给德国上司,就被英国特工追杀。如何把情报传给德国上司?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去杀死一个与阿尔贝城市名字相同的人。如果他的谋划成功,当谋杀案被报道之后,他的喜欢读报的上司在报纸上看到凶手余琛以及死者阿尔贝的名字时,就会猜到其中的奥秘。于是余琛乘火车赶到郊区去杀一位名叫阿尔贝的著名汉学家。当他来到阿尔贝的住宅,见到阿尔贝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他与汉学家的神奇的缘分:原来,曾经在中国当过传教士的阿尔贝如今正在研究的竟是余琛的曾祖父崔朋当年两项伟大的事业:一是崔朋所建造的任何人进去都会迷路的名字也叫“交叉小径的花园”的迷宫,一是崔朋所写的一部其中人物比《红楼梦》还多的小说,而这部小说如今就在阿尔贝的手中,并且他已经破译了小说的秘密:原来,所谓的迷宫正是崔朋创作的小说本身,迷宫与小说其实是一回事。而小说所具有的迷宫的特征则表现在:整部小说文本可以看做是一个谜面,而谜底则是“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叉小径的花园》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迷宫故事,时间在这里也具有了迷宫的特质。博尔赫斯理解的时间,不是一种物理学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而是一种具有玄学特征的迷宫般的时间。与交叉小径的花园一样,时间也可以具有多种形态,正像阿尔贝对余琛所说的那样:
“这解释很明显:《交叉小径的花园》是崔朋所设想的一幅宇宙的图画,它没有完成,然而并非虚假。您的祖先跟牛顿和叔本华不同,他不相信时间的一致,时间的绝对。他相信时间的无限连续,相信正在扩展着、正在变化着的分散、集中、平行的时间的网。这张时间的网,它的网线互相接近,交叉,隔断,或者几个世纪各不相干,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我们并不存在于这种时间的大多数里;在某一些里,您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里,我存在,而您不存在;在再一些里,您我都存在。”(www.chuimin.cn)
“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的一个交叉里,我是您的敌人。”
阿尔贝似乎预见了自己的结局。正当他向余琛解释时间迷宫的时候,英国特工赶来了,但在特工捕获余琛之前,余琛终于开枪打死了阿尔贝。而余琛的德国上司也猜到了他的计策,城市阿尔贝的英国炮兵阵地最终被德国人炸成废墟。
从叙事模式上看,《交叉小径的花园》采取的是故事中套故事的格局,在一个间谍与侦探故事的框架中嵌入了一个关于异国的故事以及迷宫的故事,最终它的主题则指向了一种关于时间的玄学主题,使小说成为“包含了一篇全然为逻辑和形而上学的故事”。这充分表现出博尔赫斯具有把不同类型的小说模式组合嫁接在一起的高超本领,从而汇入后现代主义写作的杂糅化的总体倾向中,即在文本中综合了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不同的小说文体,也有不同的小说类型,同时也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主题模式。但是它的主导动机却是玄学的。由此,《交叉小径的花园》引发出的小说学问题是小说家如何在文本中缝合不同的情境、文体乃至不同的叙事文类。从这个意义上说,缝合与杂糅构成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他对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所担心的那样:“我担心这本书会成为一种‘葡萄干布丁’:里头写的东西太多了。”[8]“葡萄干布丁”就是一种杂糅写作。同样,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融会了更多的东西:主题、形式、文体、小说类型,此外还杂糅了不同的情调与美学风格。又如他这样谈到自己的小说《阿莱夫》:“《阿莱夫》由于写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受到读者的称赞:幻想、讽刺、自传和忧伤。但是我不禁自问:我们对复杂性的那种现代的热情是不是错了?”博尔赫斯这种对复杂性的热情显然是没有错的。正如小说家昆德拉说的那样:“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的精神。”这种复杂性正是小说之外的现代世界的复杂化在小说文本中的体现。正是这种复杂使博尔赫斯的小说诗学具有一种包容性和生成性。
博尔赫斯的小说以幻想性著称,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他在小说处理幻想题材的方式。其实博尔赫斯写的往往不是纯粹的幻想小说,他更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从而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譬如《交叉小径的花园》,就制造了一种神奇的时间花园曾经真实存在于中国的幻觉;在《阿莱夫》中,博尔赫斯也想制造出一种阿莱夫真实存在过的假象。他的办法是把“阿莱夫”放在一个现实生活中曾经有过的处所:“当我把阿莱夫作为一种幻想的东西考虑的时候,我就把它安置在一个我能够想象的最微不足道的环境中:那是一个小小的地下室,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曾经很时髦的街区一幢难以描述的住宅里。在《一千零一夜》的世界中,丢掉神灯或戒指之类的东西,谁也不会去注意;在我们这个多疑的世界上,我们却必须放好任何一件使人惊叹的东西,或者把它弃而不顾。所以在《阿莱夫》的末尾,必须把房子毁掉,连同那个发光的圆面。”[9]真真假假就这样混杂在一起,从而表现了博尔赫斯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的高超技巧。
博尔赫斯的小说学意义正在这里。他的出现正像卡夫卡、乔伊斯、罗伯-格里耶一样,也使人们对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再度思考,去追问小说的可能性限度究竟如何?小说在形式上到底还能走多远?如何在小说中处理真实与幻想的关系?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虚拟和变形的方式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式?这些都是博尔赫斯带给20世纪小说领域的值得珍视的启示。
有关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的文章
文学史家们一般认为卡夫卡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一种表现主义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巧,他是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二十二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轻画家的绘画特色。[7]卡夫卡——布拉格日耳曼大学学生1906年23岁 获博士学位的卡夫卡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也濡染了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024-01-22
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公认是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洛德·西蒙,其中克洛德·西蒙与马格丽特·杜拉斯、克洛德·莫里亚克等作家又被称为第二代新小说派作家。米歇尔·布托尔是新小说派的又一个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是所谓的第二代新小说派作家,其著作有《草》、《弗兰德公路》、《历史》、《双目失明的奥利翁》和《农事诗》等。......
2024-01-22
约瑟夫·海勒,生于纽约,1941年在林肯中学毕业,1942年加入美国空军,1944年从空军学校毕业后上了意大利战场,到1945年大战结束共执行了60次飞行轰炸任务,这一参战经历构成了他日后创作著名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难得的素材。《第二十二条军规》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期间一支驻守在地中海某个小岛上的美国空军中队的故事。因此,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个自相矛盾的圈套。......
2024-01-22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1910年的艾略特艾略特早期诗歌《普鲁佛洛克的情歌》、《一位女士的画像》等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儒尔·法拉格的影响,以对话的形式和讽刺的语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美上层社会人物精神的贫乏、空虚和对现代文明的怀疑与幻灭。很明显,艾略特把医治欧洲文明的希望,寄托在对宗教文明的复兴之上。全诗共五章,计四百余行。......
2024-01-22
而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也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手法。这段颁奖词也同样准确地描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风格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这显然是具有魔幻色彩的细节,但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却以最精细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出来。作者不仅仅是在运用写实手法传达魔幻化的内涵,在马尔克斯的观念中,魔幻其实是被当成现实中的一种真实存在来理解。......
2024-01-22
意象主义是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最早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流派。此后,是以H. D. 和阿尔丁顿为中心的一本诗集——《意象主义者》的出版,它标志着意象派运动的全面展开。《意象主义者》出版后,在英国和美国最初并未受到好评。最终,庞德自动退出意象派运动。这实际上是延续了他本人关于意象主义观念。她的参与使得意象主义运动的中心由英国转向了美国。......
2024-01-22
投资与理财概述专题测试答案一、单选题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二、多选题1.参考答案:ABCD2.参考答案:ABCD3.参考答案:ABD4.参考答案:ABCD5.参考答案:ABCD6.参考答案:ABCD7.参考答案:AB8.参考答案:ABCD9.参考答案:ABCD......
2023-08-14
显性课程,又称为正式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21],如课程表中的学科、活动课程等。(一)显性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生活经验不同,将显性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又可根据习修方式不同将显性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
2023-1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