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权威”,最经典的社会主义作家,我们有必要更加详细地了解他的长篇小说《母亲》。《母亲》解读《母亲》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最终巴威尔们全体被判流放。在宪兵搜查她的家时,母亲感到恐惧、......
2024-10-20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潮流中声望最高的作者公认是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1928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大西洋边的小镇阿拉恰达卡,童年一直住在外祖母家,深受外祖母讲给他的印第安神话和传说故事的影响,当他后来试图创作《百年孤独》,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语调的时候,启示他的正是他的外祖母:“她不动声色地给我讲过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仿佛是她刚刚亲眼看到的似的。我发现,她讲得沉着冷静、绘声绘色,使故事听来真实可信。我正是采用了我外祖母的这种方法创作《百年孤独》的。”[13]
马尔克斯18岁考上波哥大国立大学法律系,中途辍学之后成为记者,在文学趣味上深受海明威、福克纳和卡夫卡的影响,既而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1947年,此后发表有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短篇小说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礼》(1962)、《恶时辰》(1962)等。1967年问世的《百年孤独》则使他蜚声世界。此后还著有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1975)和《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它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则认为《百年孤独》是20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可以预见,《百年孤独》必将成为20世纪的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蒂亚创建马孔多小镇的具有开天辟地的神话色彩的经历以及马孔多小镇由盛到衰直至消亡的百年历史。布恩蒂亚是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他与妻子乌苏娜因为对原罪——两个人是近亲结合,所以始终担心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后代——的恐惧而离开家乡,开辟了马孔多这个新的家园。此后的布恩蒂亚家族历经七代,马孔多小镇也经历了百年历史,其间有外部文明和政治经济势力的入侵,有自由党和保守党的纷争,有香蕉种植业的繁盛、工人的罢工以及政府的镇压,最终则是小镇和整个家族在顷刻之间被飓风毁灭。
小说集中塑造的是布恩蒂亚家族一个个具有家族特征的奇特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了突出家族史的中心线索,为布恩蒂亚家族的后代都取名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所有的阿卡蒂奥们表现出坚强的魄力,一种可怕的、动物式的精力,驱使他们去从事当时各种令人敬畏的活动”;“另一方面,所有的奥雷连诺们则都是稳重、沉着、有理性的谦谦君子,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头脑清醒、颇工心计。与何塞·阿卡蒂奥们的间或冲动相反,奥雷连诺们生来就善于思考,具有从事宏大事业的天资”。[14]但尽管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们“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15]。这是一个孤独的家族,几乎每个成员都忍受着孤独的宿命。当被问及“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感源出何处”时,马尔克斯回答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爱情。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我认为,孤独的反义是团结。”[16]在这里,马尔克斯透露的是创作《百年孤独》的核心意图。马尔克斯曾说,“《百年孤独》不是描写马孔多的书,而是表现孤独的书”。它的核心主题就是孤独。正是孤独,构成了“家族的人一个个相继失败的原因,也是马孔多毁灭的原因”。“孤独的反面是团结,是个政治观念,而且是个很重要的政治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尔克斯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他反思的是整个拉丁美洲,他的诺贝尔受奖词的题目《拉丁美洲的孤独》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拉丁美洲的视野,还是“百年”的时间尺度,都升华了孤独的主题: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孤独,也不是一个家族的孤独,甚至也不仅是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拉丁美洲”以及“百年”的字眼使孤独的主题最终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广袤的大陆以及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联系在一起。马尔克斯试图把马孔多写成一个落后、封闭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域的象征。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不仅没有为马孔多带来现代文明,反而最终使之走向毁灭。尽管马孔多小镇最后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只是小说中的一种象征性的结局,但这种结局却对拉丁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产生着一种政治警示的作用。对孤独与死亡的抗争由此构成了小说的真正的意图,正像马尔克斯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拉丁美洲的孤独》所说:“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命中注定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百年孤独》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艺术性除了体现为魔幻现实主义技巧的集大成以及对神话传说世界的再现之外,也体现为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有研究者指出:
这种既可以顾后,又能瞻前的循环往返的叙事形式,织成一个封闭的圆圈:
多年以后
叙述者的着眼点从奥雷连诺上校面对行刑队陡然跳回到他幼年时认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以描述马孔多初建时的情景,然后又从马孔多跳回到“史前状态”,再从“史前状态”叙述马孔多的兴建、兴盛直至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情节。这样,作品的每一个“故事”往往从终局开始,再由终局回到相应的过去和初始,然后再循序展开并最终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圆圈……从而强化了马孔多孤独的形态。[17]
1.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2.如何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现实”与“魔幻”的关系?
3.如何理解《百年孤独》的主题?
————————————————————
[1] 参见朱景冬《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第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www.chuimin.cn)
[2]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I卷,第72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5月版。
[3] 尹承东《卡彭铁尔作品集》序言,《卡彭铁尔作品集》,第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4] 《卡彭铁尔作品集》,第59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5] 乔·拉·麦克默里《〈阿莱夫〉和〈百年孤独〉:世界的两个缩影》,《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第44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
[6] 参见屠孟超《胡安·鲁尔福全集·前言》,《胡安·鲁尔福全集》,第7—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版。
[7] 《两百年的孤独》,第9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
[8] 转引自略萨《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弑神者的故事》,《马尔克斯研究》,第2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
[9] 转引自刘习良《魔幻与现实的融合》,《玉米人》,第6页,漓江出版社,1986年3月版。
[10] 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第4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10月版。
[11] 刘习良《魔幻与现实的融合》,《玉米人》,第8页,漓江出版社,1986年3月版。
[12] 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第111页,三联书店,1987年8月版。
[13] 《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第1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4] [美]吉纳·赫·贝尔—维亚达《〈百年孤独〉的人名及叙述模式》,《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第33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
[15] 转引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第III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8月版。
[16] 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第109页,三联书店,1987年8月版。
[17] 陈众议《拉美当代小说流派》,第108—10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2月版。
有关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的文章
但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权威”,最经典的社会主义作家,我们有必要更加详细地了解他的长篇小说《母亲》。《母亲》解读《母亲》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最终巴威尔们全体被判流放。在宪兵搜查她的家时,母亲感到恐惧、......
2024-10-20
《春秋繁露》有17卷,82篇。注本很多,最详尽的是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春秋繁露》大力宣扬"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观,为封建等级制度和伦常关系的合法性制造舆论。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曾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在《春秋繁露》中又加以详尽论证。......
2023-12-03
《父与子》:贵族与平民的交锋俄罗斯抒情大师——屠格涅夫1818年10月28日,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出生在奥略尔省一个贵族家庭。《父与子》则表现贵族阶级与平民知识分子的交锋和斗争,最终以贵族阶级的失败告终。《父与子》评析《父与子》写平民大学生巴扎洛夫到贵族出身的同学阿尔卡秋家度假,与其伯父巴威尔·彼得罗维奇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最后以巴扎罗夫的胜利告终,但他回家后却死于尸体解剖。......
2024-10-20
《百年孤独》:孤独命运的轮回“在世的最伟大的作家”——马尔克斯20世纪60—70年代,是拉美“文学爆炸”、“文学地震”的时代,即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时代。《百年孤独》释读《百年孤独》被誉为“当代的《堂吉诃德》”。《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城堡。《百年孤独》描写的七代人无一例外是孤独者。......
2024-10-20
作者感言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对读者和研究者来说,阅读和评价的快感在于猜谜。而对创作者言,高妙的谜语,恰恰是一个谜面下有无尽的谜底,说不尽,猜不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这本书如果说有什么独到之处,就是作者试图用“复眼”观察外国文学名家名典,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每部作品,对于这点,我的确有点固执。......
2024-10-20
每座建筑的细部更是充分展现精湛的建筑工艺,堪称古希腊建筑的经典之作。此后,雅典的执政官培里克利斯积极设立民主体制,大力推广文化、艺术活动,将雅典文明带向最鼎盛的时期,并在此时着手于卫城的重建工程。这两种刚柔混合的建筑形式是雅典卫城的特征,也对日后许多希腊建筑形式有所影响。直到公元前333年,观众席才延伸至卫城所在的岩石山麓,甚至扩建成日后共可容纳15000人的大剧场。......
2023-10-26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故此,我也只选取“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来用我自己的方式表达杜工部的一丝情愫。一位长者,怀着半生的孤独与内心的惆怅,在凄冷萧瑟的晚秋,登上高台,望向滚滚而来的长江大河,怎叫人不生一股怜惜的情味呢?于是乎,雕了这方砚,便是我以这种方式向这位诗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登高》砚25.6cm×6.5cm 卓尼县洮砚镇 2020年制......
2023-06-15
安德来公爵又抓住军旗,拖着旗杆,和全营的兵一同向前跑。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公爵躺在卜拉村山上,就是他手拿旗杆倒下的地方。骑马来的人是拿破仑和伴随他的两个副官。拿破仑骑马从战场上走过,下了最后命令,要加强那射击奥盖斯特堤的炮兵,他看着留在战场上的死伤的人。“Voilàune belle mort![这是光荣的死!]”拿破仑望着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说。他们渡过了河,一年前他曾经在这里同彼埃尔[112]谈过话。......
2023-0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