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也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手法。这段颁奖词也同样准确地描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风格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这显然是具有魔幻色彩的细节,但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却以最精细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出来。作者不仅仅是在运用写实手法传达魔幻化的内涵,在马尔克斯的观念中,魔幻其实是被当成现实中的一种真实存在来理解。......
2024-01-22
文学史家们一般认为卡夫卡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一种表现主义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巧,他是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八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二十二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轻画家(其中包括毕加索)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则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5]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的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即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6]因而,表现主义的出现,为作家们提供了一条通向内心的文学道路。作家们越来越关注对人性和心理世界的发掘,关注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揭示。而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则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正如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埃德·施米特所指出:“存在是一种巨大的幻象……需要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这就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图像。”“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整个用武之地就在幻象之中。他并不看,他观察;他不描写,他经历;他不再现,他塑造;他不拾取,他去探寻。于是不再有工厂、房舍、疾病、妓女、呻吟和饥饿这一连串的事实,有的只是它们的幻象。”[7]
1906年23岁
获博士学位的卡夫卡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也濡染了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这突出地表现在卡夫卡同样是个营造幻象的艺术大师。卡夫卡的文学世界中就充满了这种再造现实的幻象。《变形记》中人变成大甲虫的虚拟现实,《地洞》所描绘的洞穴的生存世界,《骑桶者》结尾所写的一个人骑着空空的煤桶“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的情景……描绘的都是这种幻象世界。正如德国大作家托马斯·曼所说:“他是一个梦幻者,他起草完成的作品都带着梦的性质,它们模仿梦——生活奇妙的影子戏——的不合逻辑、惴惴不安的愚蠢,叫人好笑。”[8]但是笑过之余,你会惊叹卡夫卡的幻象的世界看似不合逻辑,但却并非虚妄,它恰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更本真的图景,是人的境遇的更深刻反映。
电影《变形记》的封面
1908年进入工人事故保险公司工作的卡夫卡
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猎人格拉胡斯》中,写了这样一段死后再生的猎人格拉胡斯与一位市长的对话:
“难道天国没有您的份儿么?”市长皱着眉头问道。
“我,”猎人回答,“我总是处于通向天国的阶梯上。我在那无限漫长的露天台阶上徘徊,时而在上,时而在下,时而在右,时而在左,一直处于运动之中。我由一个猎人变成了一只蝴蝶。您别笑!”(www.chuimin.cn)
“我没有笑,”市长辩解说。
“这就好,”猎人说,“我一直在运动着。每当我使出最大的劲来眼看快爬到顶点,天国的大门已向我闪闪发光时,我又在我那破旧的船上苏醒过来,发现自己仍旧在世上某一条荒凉的河流上,发现自己那一次死去压根儿是一个可笑的错误。”
徘徊在通向天国的阶梯上的格拉胡斯可以看成是卡夫卡本人的化身,卡夫卡也正是一个出入于现实世界和幻象世界之间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中真实与幻象纠缠交错在一起,是无法分割的统一世界。单纯从现实的角度或单纯从幻象的角度来评价卡夫卡,都没有捕捉住卡夫卡的精髓。他所擅长的是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写神秘的幻象。法国作家纪德就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相反相成的两个世界:一是对“梦幻世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通过精致入微的画面使之可信),二是大胆地向神秘主义的转换,”[9]卡夫卡的本领在于他的小说图象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的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的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然而,他的细节描写又是极其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着非常精细入微的描写,小说场景的处理也是极其生活化。比如他的《在流放地》,关于杀人的行刑机器以及行刑的军官最后对自己执行死刑的构思都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卡夫卡又充分表现出细节描写的逼真性,尤其对行刑机器以及行刑过程的描摹,更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而另一方面,这种细节描写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描写又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细节的存在是为了更形象逼真地再现社会生活,烘托人物形象,凸现典型环境;而在卡夫卡的表现主义小说中,真实细腻的细节最终是为了反衬整体生存处境的荒诞和神秘。而最终卡夫卡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陌生的世界最终隐喻了现代人对自己生存的世界的陌生感,隐喻了现代人流放在自己的家园中的宿命。
卡夫卡的信笔涂鸦1
卡夫卡的信笔涂鸦2
卡夫卡的信笔涂鸦3
与营造幻象相呼应的,是卡夫卡小说中虚拟现实的本领。卡夫卡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是又有逻辑上的存在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譬如他的小说《饥饿艺术家》,写了一个有着惊人的忍受饥饿能力的艺人,把对饥饿的忍受当成一门艺术来表演。他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进行展览。然而观众却对他表示怀疑,窥视他是不是暗中在偷吃东西。这种怀疑显然对艺术家的人格构成了侮辱:
内行的人大概都知道,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表演期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点食不进的,你就是强迫他吃他都是不吃的。他的艺术家的荣誉感禁止他吃东西。当然,并非每个看守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的,有时就有这样的夜班看守,他们看得很松,故意远远地聚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打起牌了。很明显,他们是有意要留给他一个空隙,让他得以稍稍吃点儿东西,他们以为他会从某个秘密的地方拿出储藏的食物来。这样的看守是最使饥饿艺术家痛苦的了。他们使他变得忧郁消沉;使他的饥饿表演异常困难;有时他强打精神,尽其体力之所能,就在他们值班期间,不断地唱着歌,以便向这些人表明,他们怀疑他偷吃东西是多么冤枉。
可见,饥饿构成的是饥饿艺术家的荣誉,他正是为饥饿而生存的人,饥饿甚至是他的生存目的和信仰,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当表演结束,没有人再关心饥饿艺术家的时候,艺术家却仍在独立坚持,直到最后饿死。
《饥饿艺术家》表现出卡夫卡描绘一个可能性的世界的本领。饥饿表演就是一种悬想性的情境,是未必发生却可能发生的情境。这个情境与变成甲虫的艺术想象一样,都是通过对一种可能发生的现象的拟想来传达的。卡夫卡小说的表现主义的想象力也正表现在处理拟想性的可能世界的能力,并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譬如其中变形的手段就是通过打破生活的固有形态,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以夸张与扭曲的方式来凸现生活以及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既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家常用的技巧,同时在卡夫卡那里,又是“变形”化地对现代人的意识和存在的深层本质的超前反映。就像卡夫卡曾经表述过的那样:一次,卡夫卡和雅赫诺参观一个法国画家的画展,当雅赫诺说到毕加索是一个故意的扭曲者的时候,卡夫卡说:“我不这么认为。他只不过是将尚未进入我们意识中的畸形记录下来。艺术是一面镜子,它有时像一个走得快的钟,走在前面”。[10]对于卡夫卡和他的时代的关系而言,他正是这样一个走在前面的,既反映时代,又超越时代的艺术的先知。
有关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的文章
而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也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手法。这段颁奖词也同样准确地描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风格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这显然是具有魔幻色彩的细节,但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却以最精细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出来。作者不仅仅是在运用写实手法传达魔幻化的内涵,在马尔克斯的观念中,魔幻其实是被当成现实中的一种真实存在来理解。......
2024-01-22
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公认是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洛德·西蒙,其中克洛德·西蒙与马格丽特·杜拉斯、克洛德·莫里亚克等作家又被称为第二代新小说派作家。米歇尔·布托尔是新小说派的又一个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是所谓的第二代新小说派作家,其著作有《草》、《弗兰德公路》、《历史》、《双目失明的奥利翁》和《农事诗》等。......
2024-01-22
博尔赫斯是一个被认为具有突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家。到了1941年,博尔赫斯的第二部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出版,开始奠定了他在拉丁美洲文坛的独具的地位。“迷宫”也是博尔赫斯所迷恋的意象,构成了他的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总体构思的出发点。博尔赫斯理解的时间,不是一种物理学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而是一种具有玄学特征的迷宫般的时间。......
2024-01-22
随着伦理主义与玄学主义艺术美学的发展,基于表现主义立场的艺术美学观念逐渐成长。比如庄子崇尚体悟山水、抵达天道,而其“体道”蕴含了超越工具或技术手段的表现主义精神与审美境界。这决定了表现主义必然成为任何艺术美学观念所依赖的基础。显然,“六法”论是兼容哲学、美学与技术的表现主义法则。明代普遍重视艺术之“象”及其审美表现问题。......
2023-08-22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1910年的艾略特艾略特早期诗歌《普鲁佛洛克的情歌》、《一位女士的画像》等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儒尔·法拉格的影响,以对话的形式和讽刺的语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美上层社会人物精神的贫乏、空虚和对现代文明的怀疑与幻灭。很明显,艾略特把医治欧洲文明的希望,寄托在对宗教文明的复兴之上。全诗共五章,计四百余行。......
2024-01-22
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后,进一步加深了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这种形式上的拼贴性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吸引了更多观赏者。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中的拼贴性特征还表现在作品风格的拼贴上。......
2023-10-10
第十三章交际艺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机智幽默。第一节交际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素一、交际的概念与特征交际,又称交往,是指人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彼此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相互了解,共同合作,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交际是人类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
2023-12-04
京剧的综合性艺术特征,主要包含两个特点:①对于不同艺术门类的多种艺术因素进行广泛的吸纳;②具体运用中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些现象无不反映出强化京剧表演艺术的综合性已成为京剧各个行当在发展中的一个共同趋势。而京剧的程式化艺术特征也恰好体现了这种传统的标本意识。......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