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男人访谈女人性经历,多性伙伴,能行吗?

男人访谈女人性经历,多性伙伴,能行吗?

【摘要】:感谢她认为我“魅力尚存”,然而我在访谈中的发现是,持有同样观点的受访女性微乎其微。访谈者个人的判断能力、处理能力是相当重要的。F07是我访谈时间最长的人,从第一次通信了解她的性经历,到本研究中的带着主题调查,已有三年多了,我们之间的电子通信,以及我的访谈笔记,已达到八万多字。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讲述自己的性经历时,更容易“吹牛”,而女人则相对不爱吹牛。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如果性行为访谈是在异性间进行的,则受访者面对异性访问者进行陈述时,必然与真实内容有很大的出入,或是夸大,或是缩小。换言之,异性间不可能客观地谈论性隐私。但是,仔细考察便不难发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定完全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受访者对面前的这个异性访问者具有除了接受访问之外的其它兴趣,特别是只有异性间才有的某种兴趣。

而这一假设,是靠不住的,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对所有的异性感兴趣。

当受访者确信自己无论怎样的陈述,都不可能影响自己与访问者的关系时,甚至,当受访者对自己与访问者的关系毫不关心时,更甚之,当受访者完全没有把访问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作为一个可以面对其进行倾述的,与自己生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任何关系的“访问机器”时,她没有理由对事实加以改造。

但是,这只是一个初级的要求。更高一级的访问者应该给受访者这样的感觉:他只有说实话,说全部,才是对他们的关系有助益的,才是对得起访问者的。

  事实上,此类敏感话题的访谈,在要求访谈者具有和受访者建立良好的亲切与信任关系的同时,还应该要求访谈者将这种关系控制在“哥们儿”的范畴内的能力。很少有人会忍心欺骗一个无条件信任你的、十分单纯的好朋友,而访问者,就应该成为受访者心目中这样的人。

在我进行访问之前,便有许多学者向我发出同样的警告,其中一位女性说:“你必须证明受访的女性面对魅力尚存的你时,不会在陈述中本能地有所文饰。”感谢她认为我“魅力尚存”,然而我在访谈中的发现是,持有同样观点的受访女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对作为一个男人的我感兴趣。这是一个通过言语和目光交流便很容易确定的问题。正如你和受访者建立怎样的关系,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目光交流一样。这便完全是学术之外的人际交往技巧了。

我访问的女性有两类,一类是完全陌生的,另一类是非常熟悉的,原本就对她们的私人经历有很多了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类是主动要求受访的女性,一个共同特点是,她们几乎都对我说,之所以接受访问主要的目的是渴望倾述,特别是向一个陌生的人倾述,而这个人又是研究两性问题的。F03便说,在倾述过程中,她也疏理自己的思想,同时渴望就一些困惑的问题听到我的建议。一个以寻求困惑的解决为目的的倾述者,她改造自己经历的可能性便很低了。

原本熟识的受访者又分作私交颇深的朋友,“异性哥们儿”,熟识的程度使得她们对我的隐瞒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另一类,则是那些我的读者和咨询者,后者往往很乐于和我见面交流,有这样一个机会难得的和我面对面长谈,就更多问题听取我的意见,另一方面她们多对我抱有一份尊重与感恩的心情,正如F02所说:“你曾经帮助过我,尽我的力量回馈于你也是我内心所希望的。”这样的受访者,尽可能地说真话,尽可能地抗拒可能偶然闪现的文饰意图,也是她们内心对自己的要求。

我必须承认的是,尽管如此,也仍然不能够保证完全不出现人们所担心的那种“对研究者个人发生兴趣”的情况,在我访谈的17位女性中,这样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但我很快便将其化解了,访谈整体效果相当成功。所以,重要的是什么人在进行访谈,而不是什么方式的访谈。访谈者个人的判断能力、处理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F07是我访谈时间最长的人,从第一次通信了解她的性经历,到本研究中的带着主题调查,已有三年多了,我们之间的电子通信,以及我的访谈笔记,已达到八万多字。我一直视F07为大姐,她也一直视我为小弟。她的社会关系很广,所以相识三年前我曾多次就各种私人问题向她求助,她总是极为热心地帮助我。甚至当我的母亲想出境旅游没有游伴的时候,我想到的也是F07。这次调查中,她除了自己极为认真地接受访谈,更是将她的多位男性朋友介绍给我,F07便多次提到什么乐于主动接受我的访谈:

我看过很多你写的社会调查,非常喜欢,我喜欢真实,喜欢简单,喜欢不修饰的人生,更喜欢那种不加任何评论的报道,只报道事实。

我一再说,我之所以说给你听,只是一种发泄,因为很多事情说出来,你能理解我(从书面上看)。 (www.chuimin.cn)

我对性的观念你应该很清楚,让我违着心说什么,是我万万不愿意的,但如果全都说实话,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为什么有很多话我只在信里和你一个人说呢,就是因为我实在没说的地方了。

我可不是光想讲给你听,我还想听你的故事,我需要的是交流,是互相的。有空多讲讲你,我想更深的了解你,我不想和一个我一点都理解不了人交流。我也不喜欢无味的男人,如果只是和一个学者交流学术问题的话,我不会有兴趣的。明白我的意思吗?我需要的是心与心的沟通,需要的是朋友间的交流。

我不管你在做什么工作,做什么调查,我只想要让我能和你继续交流下去的动力。你也清楚我们俩的目的不同,我不敢设想、也没有精力设想今后合作的结果是什么,只知道你赶的机会很好,正好在我不管不顾的非常想说的时候,正好在我不管不顾的非常想写的时候,正好在我非常需要找一个能理解我的人和他交流的时候,你是撞在这个枪口上那么合适的靶子。

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那一段是我最想写,最想找人倾诉的时间,就那么合适的找到了你,可惜,运气不好,是你最忙的时候。现在再让我写,我真的不知道写什么了,突然觉得面对屏幕,脑中一片空白。

与人们一般的想法完全相反,同异性受访者相比,我在同性受访者那里受到的挑战却更大一些。我发现,当我访问男性的时候,我更多地面对夸大或缩小的陈述,不得不进行更多的辩伪,甚至不得不放弃整个访问。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讲述自己的性经历时,更容易“吹牛”,而女人则相对不爱吹牛。一名双性恋男子,当我意识到他之所以接受我的访问是因为对我本人有兴趣后,我努力试图消除他的这种兴趣。但我发现,当我成功地消除了他对我的兴趣之后,他认真对待我的访问的兴趣也没有了。我意识到回复的过于肤浅且多处无法证实时,决定放弃大部分访问内容,而只引用极少数确信是事实的部分。

实际上,在本论文中引用的,都只是受访人陈述的极少部分,除了与论证假设无关外,那些真实性引起我怀疑的内容,也都没有引用。

M10是所有受访者中与我相识时间最久的,那时十六年前,他当时只有十七岁。但即使如此,在我们的谈话中我仍然时常可以发现他有意夸大和炫耀的地方。靠着多年的交情,每逢这时我总是委婉却明确地要求他加以澄清,并且直到我确认信息准确为止。

M02也是与我有数年之交的朋友,一直尊称我为“老师”和“大哥”,但他的陈述中也有太多不经意的浮夸,而又不愿意静下来听由我一点点去粗取精,所以最后的论文中,我便几乎没有引用他的陈述。

M06也是我多年的友人,但因为交情很深,所以访谈便进行得相当深入。虽然我此前便知道他几乎全部的经历,但正式的访谈还是都进行了四个多小时,我们得以一起追究事件背后的原因,探讨私人性行为与整个社会的博弈机制。

事实上,所有有经验的访问者都清楚:当一个人的陈述与事实有出入时,我们很容易通过他的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甚至语调的变化感觉到。这时,便可以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