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摩尔分析哲学:捍卫常识

摩尔分析哲学:捍卫常识

【摘要】:简单地说,摩尔主要是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并且主张捍卫“常识”。以上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违反一般的常识,而摩尔的反驳恰恰是利用我们的常识,并且捍卫我们的常识。

1.1 捍卫常识

摩尔以擅长分析而闻名,被许多人称为分析哲学的领袖之一,并被称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分析方法是独特的,正像玛尔科姆指出的那样,“摩尔反驳哲学陈述时所使用的技术的本质就在于指出这些陈述违反日常语言”[8]。简单地说,摩尔主要是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并且主张捍卫“常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非常出名的例子来说明摩尔的分析。[9]

第一个例子:有人说:“没有物质的东西。”

摩尔反驳说:“你肯定错了,因为这里是一只手,这里是另一只手;因此至少有两个物质的东西。”

第二个例子:有人说:“时间是非现实的。”

摩尔反驳说:“如果你的意思是说,任何事件都不会在另一个事件之后或之前,那么你肯定是错的;因为我在午饭之后散了一会儿步,散步之后我洗了澡,洗澡之后我喝了茶。”(www.chuimin.cn)

第三个例子:有人说:“任何人都感知不到物质的东西。”

摩尔反驳说:“如果你的所谓‘感知’是指‘听’、‘看’、‘感觉’等等,那么不会有比你说的更错的东西了;因为我现在既看见又感觉到这支粉笔。”

以上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违反一般的常识,而摩尔的反驳恰恰是利用我们的常识,并且捍卫我们的常识。捍卫常识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认为日常语言中有一些常识性的概念是自明的、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它们是我们理解和交流的基础,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进行理解和交流。以上三个例子的反驳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像“手”、“饭后”、“散步”、“洗澡”、“喝茶”、“看见”、“感觉”、“粉笔”等等这样的概念,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意思是十分明确的,没有歧义的,因此没有人会怀疑它们的含义。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哲学命题。但是从摩尔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以日常语言中的句子来回答这些问题的。对第一个问题他是依据常识直接回答的,对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他是通过解释而进入日常语言用语的范围,从而依据常识性的句子来回答问题的。而在他的解释过程中涉及了语言分析。这种分析基本上是一种经验的对词的意思的分析。应该说,在这些例子中,摩尔的捍卫常识的特征表现得比较突出,但是语言分析的特征表现得不是特别典型和突出,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这里似乎还无法清楚地看出摩尔在语言分析方面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借助其他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