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卡尔纳普的观点:句法问题和逻辑句法的分析

卡尔纳普的观点:句法问题和逻辑句法的分析

【摘要】:但是卡尔纳普认为,仅仅依靠自然语言的语法句法,我们并不能完全消除没有意义的词。[34]因此,要建立逻辑句法,并根据逻辑句法对语言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根据自然语言的语法来进行分析。卡尔纳普认为,形而上学中违反句法的虚句子是这样的:通过把一个有意义的词转变为无意义的词,从而虚构了一个词,然后对这个词进行讨论。

4.2 句法问题

解决了关于词的意义的问题,还要解决关于句法的问题。因为语言是有句法规则的。根据句法规则,我们知道哪些词是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哪些词是不能组合在一起的。但是卡尔纳普认为,仅仅依靠自然语言的语法句法,我们并不能完全消除没有意义的词。比如,“恺撒是并且”和“恺撒是一个质数”这样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违反语法句法的,因此根据语法句法规则,我们就可以判定它是没有意义的。而第二个句子和“恺撒是一个将军”这个句子的形式是一样的,就是说,它从语法句法的形式上说是正确的。但是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质数”不仅说明不了人的性质,而且根本就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第二个句子看上去是一个句子,其实不是一个句子,它不断定任何东西,既不真,也不假。这就说明,我们仅仅根据语法句法的规则还不能完全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卡尔纳普认为,“在日常语言中可以构造一串没有意义的词,同时又不违反语法规则,这就说明从逻辑的观点看,语法句法是有缺陷的。如果语法句法准确地符合逻辑句法,那么就不会产生虚句子。如果语法句法不仅从词类上区别出名词、形容词、动词、联结词等等,而且在这些词类中还做出一定的逻辑上所要求的区别,那么就不会构成虚句子。”[34]因此,要建立逻辑句法,并根据逻辑句法对语言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根据自然语言的语法来进行分析。

上述第二个句子只是一个说明自然语言的语法有缺陷的例子,并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中的例子。卡尔纳普认为,形而上学中违反句法的虚句子是这样的:通过把一个有意义的词转变为无意义的词,从而虚构了一个词,然后对这个词进行讨论。他选择了海德格尔关于“不”这个词的一段论述做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卡尔纳普认为,首先,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可以问:

外面是什么?

回答是:

外面是什么都不是(nichts)(外面什么也没有)。

这样的问答在日常语言中是有意义的。其次,人们可以符合语法地进一步问:(www.chuimin.cn)

这个什么都不是(Nichts)乃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什么都不是”就变成了一个名词,成为一个特殊的东西的名称。然后,人们还可以进一步说:

我们寻找这个什么都不是(不),或者

存在着这个什么都不是,仅仅是因为……

这里涉及语言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多说几句。德文“nicht”的基本作用是一个副词,修饰动词,起否定作用,即“不”、“并非”,一般与“sein”(是)相对应。“是”和“不”都有确定的意义,前者表示肯定,后者表示否定。能够被“是”表达的乃是“etwas”(某种东西),与它相对应的否定是“nichts”(什么都不是、不)。但是“etwas”和“nichts”都是代词,本身没有确定的意义。中文的表达很难做到完全准确,但是有一点是至关重要,不应该忽略的,即无论是“nicht”,还是“nichts”,都是表示否定。如上所说,从日常语言过渡到形而上学语言时,“nichts”转变为“Nichts”,表示没有确定含义的代词变成了一个表示确定的特殊的东西的名词。这样,这个词已经没有日常语言中的意义。因此这样的词的意义既不能从逻辑的角度来确定它是不是真的,也不能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证实,含有这样的词的句子就是虚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