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21世纪欧美生态文学系列教材,展现最新进展

21世纪欧美生态文学系列教材,展现最新进展

【摘要】: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描写的是人类遭受毁灭性生态灾难的未来情景。主人公泰尔瓦特尔在深受污染之害、并因此失去了爱妻之后,成为与一切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的人为敌的人,成为不惜一切代价惩罚破坏生态平衡之行为的人。泰尔瓦特尔的悲剧是生态保护者的悲剧,更是人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在与自

7.生态文学的最新进展

1999年,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发表了她的新作《玛拉和丹恩》。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描写的是人类遭受毁灭性生态灾难的未来情景。那时,地球处于新冰河时代,整个北半球都被数百英尺厚的冰雪覆盖,只有地球的南端还存在一块叫“爱弗里克”(Ifrik)的陆地,玛拉和她的哥哥丹恩就住在那里。然而,那里的生态状况并不比冰封万里的北半球好多少,旱灾水灾肆虐,巨大的蜥蜴、蝎子、飞虫、狗一般大小的甲虫和其他猛兽经常袭击这些为数不多的幸存的人类。为了争夺一点干果,人们相互切开对方的喉咙。兄妹俩饱受磨难,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恶劣气候和凶猛野兽的威胁下生存。后来,他们加入向北方移民的人群中,希望能在北方找到一个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的地方。玛拉和丹恩历经了种种磨难,支撑他们的只有一个梦想:水、树和美丽的大自然。他们身心疲惫不堪,但却始终没有放弃找到一个爱他们的自然环境,然后献给自然他们全部的爱。评论家诺拉・文森特说这是“一部儿童的奥德修纪”,然而这部史诗的主题却是未来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苦苦追寻,是对由于人类的作孽而永远不再的伊甸园的深深怀念。小说的结局是悲凉的,玛拉和丹恩并没有找到他们的乐园;相反,更大的灾难可能很快就要到来:或是北方的冰雪把南方覆盖,或是那冰雪融化把这仅存的陆地淹没,或是南方的酷旱向北方推进……(164)

2000年,俄罗斯女作家达吉亚娜・托尔斯泰娅发表了小说《斯莱尼克斯》(英译本于2003年1月在美国出版)。小说描写的是未来核爆炸之后的荒原,那时的莫斯科成了废墟一片。幸存的人们开始异变,有的长出了鸡冠,有的变成了三条腿,还有长尾巴的、一只眼的,另一些退化成狗的模样。老人居然再也不衰老了,他们不停地哀叹过去较原始的文明,不停地抱怨:“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变了?所有的东西!”人们吃的是老鼠,还将老鼠作为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已经发黑的干兔子肉也可以吃,吃法是“好好泡一泡,然后煮7次,再放到太阳下晒一两个星期,最后蒸一下——吃了你不会死。”斯莱尼克斯(Slynx)是神话里的一种可怕的生物,它常常从后面跳上人的后背,用锋利的牙齿咬住人的脊骨,并用尖爪挑出人最大的血管把它扯断。托尔斯泰娅用斯莱尼克斯象征人类中的一部分,他们彻底摧毁了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比神话里的怪物还要凶猛。(165)

美国小说家博伊尔于2000年发表了他的生态小说《地球之友》。故事发生在2025年的南加州。那时的生态已经无可救药。热带雨林已被夷为平地,地球上已经看不到大面积的森林。气候只有两种:要么久旱无雨,要么暴雨成灾。肉类和鱼类食物极其稀有。动物只剩下十几种。这十几种濒于灭绝的动物,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绵延几十英里的巨大的建筑物里,它们成为比20世纪的迈克尔・杰克逊还受欢迎的超级明星。然而,就是在如此恶化、如此危机的环境里,人类依旧不能联合起来有效地拯救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水资源的匮乏、生化污染、气温上升、两极融化、海平面升高、臭氧层空洞扩大、核武器威胁……所有这些在上个世纪就已相当严重的生态问题没有一样得到缓解。尽管环保组织、生态科学机构和献身于自然保护的行动人士越来越多,出现了大量的生态骑士(eco-warrior)、生态激进分子(eco-radical)和生态恐怖分子(eco-terrorist),但比起更广大的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的人群,他们依然是少数,而且仍然是被误解、被排挤、被迫害的少数。

主人公泰尔瓦特尔在深受污染之害、并因此失去了爱妻之后,成为与一切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的人为敌的人,成为不惜一切代价惩罚破坏生态平衡之行为的人。由于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生态的人依旧占绝大多数,由于这绝大多数人与环保行动人士实际上的对立;泰尔瓦特尔们面临着重新确认自我地位、自我价值和自我归属的严峻考验,面临着令他们极其困惑的两难选择:“做地球的朋友,你就不得不做人类的敌人!”(166)人类与自然母亲的对立竟然到了如此之程度!然而这却是个真实的感受,是当今许多环保行动人士(如绿色和平组织的行动者)的切身感受。他们经常感到:自己似乎不仅仅是、甚至好像不是为保护自然而战斗,而且还是、甚至干脆就是为对抗人类无止境的贪欲、无道德的掠夺和无责任心的短视行为而战斗。面对这样的人类社会,面对早已深刻异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人若想真正确立自己在自然界正确的、合乎自然规律的地位,若想与自然万物成为真正的和谐相处、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朋友,就会深切地感受到:竟然是如此之困难重重!

重重的困难和阻力使得环保行动者们对自己行动的效果产生了怀疑,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对自我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对自我的归属产生了怀疑——他们真的能回归大自然吗?他们真的能做到为了地球而与他们所属的物种(人类)彻底决裂、对抗到底吗?即使他们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们还算人吗?最终,他们对自我的本质、对整个自我产生了怀疑。《地球之友》的主人公就遭遇到了这种自我危机。泰尔瓦特尔与其同样挚爱大自然的女儿一起,不仅与蹂躏自然的人类抗争,而且身体力行彻底回归自然,住到大树上。然而,一场暴风雨把大树摇撼,女儿西尔拉从树上摔下,就跌落并惨死在泰尔瓦特尔的脚边。这本来是一次意外事故,但在已经对自我归属产生强烈疑问、自我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的泰尔瓦特尔看来,却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它意味着他们并不为地球母亲所接受,意味着自然并不欢迎他们这些自称为自然之友的人及其行动;意味着他们在彻底地成为人类之外的局外人之后,又彻底地成为被自然抛弃的“局外物种”,从此在地上人间他们全无立足之地!

痛不欲生的泰尔瓦特尔这样描述他的悲剧:“一阵狂风摇撼着大树,西尔拉的树发出巨大的断裂声,接着我感到有样东西沉甸甸地坠落在我的脚边。……我抬起头朝树上看去,我还能看到她,只是她的脸显得那么遥远,落下的只有白色的闪电和在雨中翻滚而降的绿色松针。我还能听到她的声音,那声音被风殴打、被雨摧残,但依旧像一片树叶一样缓缓落下:‘爹爹’,她在叫‘爹爹’!”(167)

泰尔瓦特尔的悲剧是生态保护者的悲剧,更是人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在与自然的对立愈来愈加剧的时代自我确认的悲剧。当对自然怀有责任心的人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而转向自然至上主义之后,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重新确立自我的考验。博伊尔用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告诫我们,在我们进入很可能标志着人类将地球蹂躏到极限从而也就使自己身陷灭顶之灾的新千年之际,不仅每个人应当身体力行地投身到生态保护的崇高事业中去,而且还应当给那些立志或正在把全部心血和生命献给地球的“地球之友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爱。(www.chuimin.cn)

2003年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阿特伍德发表了她的最新生态小说《“羚羊”与“秧鸡”》(两种濒临灭绝的物种)。这又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也是一部警世性作品,描写的是人类在贪欲和妄想的驱动下使科技畸形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但其根源却在20世纪,是20世纪的科技癌细胞在未来的致命性扩散。由于小说出版时正值SARS病毒在世界流行(不少人认为这种病毒的出现和流行与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及其导致的生物变异有着密切联系,并预示了过度地进行克隆、组织再生、农作物杂交、生物工程和生化武器研究可能导致的结果),这部作品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一片荒原上,叙述者“雪人”(Snowman)是人类惟一的幸存者,他是未来世界的鲁滨孙,而整个地球则是一个荒岛。全球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了,纽约没有了,那个地方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蚂蚁山,名叫“纽纽约”或“新新约克”,密密麻麻的蚂蚁在山上山下川流不息。他所遇到的生物都是生物工程的产品:为器官移植而饲养的生物猪、合成了狗之聪明和狼之暴烈的生物狼,以及具有人的某些特性的、天真轻信、美丽驯服且对疾病有免疫力的秧鸡。

“雪人”的叙述从他如何在荒原寻找食物维持生命,不断跳回20世纪,那时他还年轻,名叫吉米。吉米的父亲在一家专门培养移植器官的公司工作,生物猪就是那个公司培养的。吉米最要好的朋友叫“秧鸡”,未来荒原上的那些秧鸡就是由他创造的并得名于他。“秧鸡”是个科学天才。在一家资金雄厚的生物工程公司任职。在公司为雇员修建的“伟泽尔健康会所”里,吉米与“秧鸡”经常一起看色情片或者上网冲浪。因其科学天才,“秧鸡”备受公司重用。“羚羊”是个美丽的姑娘,是“秧鸡”的助理。她来自亚洲,却有着不幸的童年,曾在泰国和柬埔寨做过雏妓和恋童癖电影的影星。吉米和“秧鸡”都被“羚羊”所吸引,小说演绎了一段三角恋爱。

“秧鸡”负责一项最高机密的计划“伊甸园项目”——一个包括了克隆、胚胎组织和基因研究、生物工程的大项目。在“羚羊”的帮助下,“秧鸡”以极大的热情并十分炫耀地投入到科研之中,期待着通过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实现人类的青春永驻之梦,并把美丽和健康变成商品出售。然而事实却是一场比《弗兰肯斯坦》(详见下章)所描写的恐怖更可怕的灾难发生了。原本对好友“秧鸡”非常崇拜的吉米,在发现了“伊甸园项目”的真正目的之后,曾竭力劝阻仍然执迷不误的“秧鸡”,但他并未成功。直到人类毁灭后,“雪人”吉米依然无法摆脱良心的深深自责。(168)

知名批评家伯克茨在2003年5月18日的《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对这部小说的意义做了如下评价:“当今科学在生物工程、克隆、组织再生和农业杂交等方面的新进展,使得阿特伍德这部小说的情节获得了很大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她提出了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一样明确和切中要害的警告。这部小说的意图是:通过使我们脑海里出现一些震撼性的画面,促使我们思考科技发展是否超出了限度走向疯狂。阿特伍德没有料到的、也是更令人警醒和更使人危机感顿生的是,她小说的毁灭全球的灾难情节与当今正在全世界流行的SARS病发生了强烈的交响和共鸣。看看这部小说再看看报纸,看看报纸再看看这部小说,读者会猛然惊醒般地意识到,眼下这几个月里的情况与小说里未来灾难的差距已经缩小了。阿特伍德的想像的力量与我们的忧虑同时在增强,而她的毫无保留的警告的重要性也同样在增强。”(169)

阿特伍德的这部“后启示录小说”(post-apocalyptic novel)是迄今为止当代生态文学向人类发出的最新警告,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人类还没有对这类警告给予应有的重视。生态文学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也许并不太长,因为它将随着人类一起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