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奇欣加的位置意义及象征之林

奇欣加的位置意义及象征之林

【摘要】:我们发现,像奇欣加这样一个主要——也可称为核心的——象征总是与其他象征有很多常规性的联系,后者则像语言中的形容词一样,限制或扩展了前者的意义。在割礼和葬礼中,这些蚁窝具有明显的生殖崇拜意味。卡斯瓦曼瓜迪草环绑在奇欣加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分叉下。绑着的草编物把奇欣加分成了两部分。这种分割对恩登布人来说是有意义的。这些联结与区分就是奇欣加的位置意义。

我们发现,像奇欣加这样一个主要——也可称为核心的——象征总是与其他象征有很多常规性的联系,后者则像语言中的形容词一样,限制或扩展了前者的意义。我先前已经提到,典型的猎人祭坛由一个奇欣加、一小块白蚁巢以及一个卡斯瓦曼瓜迪草环组成。穹庐状或手指形的小白蚁窝(叫做“mafwamfwa”,其单数形式是“ifwamfwa”)在恩登布人居住的林地和草原边缘地带十分常见。在割礼和葬礼中,这些蚁窝具有明显的生殖崇拜意味。蚁窝中的群居生活被认为是“生殖”(lusemu)的象征。在狩猎仪式中,白蚁窝通常被弄成个正方形,然后放置在奇欣加前面,或者人们将树枝插进它的洞里(比如,在库苏库拉仪式中)。这样一个正方形叫做卡塔拉卡穆基希katala kamukishi),“祖灵的小茅屋”。人们认为祖灵会在仪式之中和之后光顾它的“茅屋”。在狩猎仪式中这个小白蚁窝也象征着有时能高至15英尺的大型白蚁堆(“tuwumbu”,单数是“kawumbu”),此物散布在姆维尼伦加的丛林中。信息提供人说:“白蚁堆是祖灵的爱地,因为他们喜欢住在高处,而且,像狮子一样,会爬到高处瞭望四周是否有猎物。”他们还向我指出,当猎人们追踪猎物时,他们会藏身于大大小小的白蚁窝后头。此外,在一些乌延加仪式(如姆威马仪式)当中,白蚁窝被称为伊姆布姆巴yimbumba)——这是一个指代坟墓顶端用湿润的黏土塑成的穹顶的词,亦可指绕着死去的猎人的头部、冒出地表的那些小的白蚁穴。猎人是蹲坐着被埋葬的,“犹如警觉的狮子”,蚁窝围成的圆环中间打开一个缺口,“那么猎人就能看得清楚了”。因此,白蚁窝的象征意义从当地解释层面看包括猎人才能享有的葬礼、猎人对猎物的悄然追踪、他的警觉、他的狮子一般的特质(实际上塔姆仪式名称的意思就是“狮子”),以及他的家应在丛林中而不是村中这样一种感觉(由白蚁窝“茅屋”表征)。除此之外,在其他仪式当中,白蚁窝还表征着多产和阳刚之气。

卡斯瓦曼瓜迪草环(chibaba)绑在奇欣加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分叉下。其名称源自“ku-swama”(藏起来)和“ng'wadyi”(喉咙嘶哑的鹧鸪)。在库特雷克沙仪式中,在呼唤猎人祖灵时,猎人说:“今天的这种草是卡斯瓦曼瓜迪,它是丛林中所有飞禽走兽的藏身之处。如果猎物藏在这种草丛了,但愿我们猎人能够迅速见到,能够成功射杀并因此喜悦异常。但愿我们能顺利满载而归,饱食兽肉。别让它躲藏了起来。它必须可见,你必须迅速指明它的所在(muyisololi swayiswayi)。”“使某物可见”(ku-solola)的主题再次得到阐述。恩登布人相信在仪式中使用这种草可以让猎人正追踪的猎物看不见他。

绑着的草编物把奇欣加分成了两部分。这种分割对恩登布人来说是有意义的。草环之下,祖灵到来“饮血”。尖叉上,狩猎所得战利品高高悬挂。“猎人必须模仿祖灵”,人们告诉我,“因这草的缘故猎物就看不见他了。”分叉树枝的尖头据说象征着猎人猎杀动物的能力,这种力量是通过拿血来供养祖灵而从祖灵处获得的。人们相信亡灵将从他们的埋葬之地“浮现”(kw-idikila),进入他们的“坟墓-茅屋”,并最终进入奇欣加本身。(www.chuimin.cn)

就这样,对猎人来说具有重要性的各种地形特征都综合地得到了表征:奇欣加=森林;伊夫瓦姆夫瓦=白蚁窝;卡斯瓦曼瓜迪草=草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仪式关联原则——借代 [33] 。当我们综合考虑这三个象征物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可见的猎物与不可见的祖灵之间这一重要区分,这种不可见性是猎人渴望得到的,这样他才能接近并捕杀猎物。这些联结与区分就是奇欣加的位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