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新鲜的《老无所依》清晨起来看新闻,获悉《老无所依》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这似乎是国际影评人众望所归之举,此前的“金球”落败,总算因获奥斯卡提名而扳回了一局,皆大欢喜。前几天就看完了《老无所依》,因了科恩兄弟的大名。《老无所依》延续了科恩兄弟的一贯风格,那就是通过诡异气氛的渲染来营造戏剧性的张力。......
2024-01-21
一部惊悚电影的奥秘
几天前去了影碟店,埋头选了许久也未见值得买的碟片,便有些沮丧。影碟店的服务生这时在我耳边唠叨,竭力推荐美国电影《死神来了》。我瞅了一眼封面,觉得像恐怖片,便告诉她我向来不看恐怖片。她问为什么。我说看了害怕,而且不喜欢那种一惊一乍的感觉,还有其中魔鬼的造型。可她仍在卖力地劝说我买下,并一再说肯定好看。
很多人都说太好看啦。她说。我怀疑地看着她。她笑说:不信你看看就知道了,一共有四集。经过一番犹豫,我信了她,买了前三集,说:我信你一次,如不好你可在我这失去了信誉。她笑得更欢了:行。她自信地说。
当天晚上,我看完了第一集。果然不错,虽属恐怖一族,但真能让我看进去。第二、第三集,依然吸引着我,其实故事的模式如出一辙:一位年轻人突然在出行中预感到了不祥,接踵而来的是完整的死亡影像在头脑中纷纷而至,于是在惊叫声中下了飞机(第一集)、下了汽车(第二集)、下了过山车(第三集),但死神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的追逐,依然按照他出行时所处的位置次序制造“意外”。
确实,由于情节模式的雷同,看第三集时便有些视觉疲劳了,但还是有一点惊心动魄之感。这时我就在想,是什么让我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的?明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又为什么让我如此为剧中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www.chuimin.cn)
商业片自然有商业片的基本规则,它不在于让人在欣赏之后,顿悟人生的某些真谛,从中受到启示与启蒙;商业电影走的是别的路径——一路走的是造梦,让观者在影像营造出的梦幻中暂且忘却人世的苦恼与烦闷;另一路便是紧扣人性中的某些“隐藏”的心理,以一个足以唤醒此一心理的故事将这一“隐藏”诱导出来,使你无从躲藏,只能在它一再逼视下产生惊悚的心理。恐怖片便属此例。
《死神来了》在类型上属于恐怖惊悚片,它要激发的是人对死亡的恐惧,虽然这一恐惧心理平常看不见,并被躲避死亡的观者将其“冰冻”且“隐藏”在了潜意识的深处,但正是因了这份被冰冻的“隐藏”,让片商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商机和有可能使观者在一个被封闭的“黑匣子”(黑匣子般的影院又让观者在集体性的观影中获得了安全感,所以被惊吓成了一种体验性的快感)里让这一隐藏之心理获得最大的刺激。所以此类片子的观者如云正是因此。
《死神来了》在结构上是讲究的,虽然模式一成不变,都是先有一位先知先觉者,又都是这位“先知”的及时逃离避免了一场死亡的劫难,但随后是死亡笼罩下的惊悚,以及因他(或她)的“先知”幻觉而侥幸逃脱的同伴随后的一连串的死亡惨剧。它在极大地唤起了我们的惊恐之后(寻求心理刺激是现代人的一个典型特征,虽然谈不上是“变态”,但亦属一种奇怪的现代症候),又让主人翁在一种“顿悟”的帮助下避免了死神的追杀,这又让在惊恐中惶惶然的观者嘘出了一口长气,犹如他本人逃脱了一次死神的纠缠——这便是商业电影的一大“阴谋”,它刺激了你,又让你在高强度的刺激下获得一次身心的解脱,由此而让现代人缓解了来自生活的压力。
2009年12月18日
有关思想的钟摆的文章
并不新鲜的《老无所依》清晨起来看新闻,获悉《老无所依》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这似乎是国际影评人众望所归之举,此前的“金球”落败,总算因获奥斯卡提名而扳回了一局,皆大欢喜。前几天就看完了《老无所依》,因了科恩兄弟的大名。《老无所依》延续了科恩兄弟的一贯风格,那就是通过诡异气氛的渲染来营造戏剧性的张力。......
2024-01-21
我与礼平你吃不了那个苦。我坐在礼平的车里,驶上了开往后海的大道。见你们是我这次赴京最主要的任务,来前吴亮在电话中一再强调说,你一定要把礼平带上,我想见见他。我很想告诉礼平,你的这身行头可欠妥哟,风马牛呀!拿到驾照那天,我电告了礼平。可由于那一段与礼平共度的日子,它成了我记忆中的一段永不会消失的美好时光。后来礼平消失了很......
2024-01-21
一个关于“平等”的哲学审视与友人谈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时,我会说,除了《十诫》,我最喜欢的则是《白》,可响应者甚微,一般人大多喜欢的是《蓝》,而赞赏《红》的亦不乏其人,偏偏少的就是《白》,弄得我还有些郁闷。如果说,这仅是风格上的“畸变”,那么基斯洛夫斯基关于“平等”的观照角度,着实让我大大兴奋。现在我们要追问,这么一个似乎事关爱情的故事,和基斯洛夫斯基的哲学命题——平等,又有什么关系?......
2024-01-20
可是“他”却选择了背叛和放弃,更准确地说,在那个恐怖的岁月中他选择了良知和良心。可“他”却选择了失去,守护了一个无畏者的生命,却失去了“他”拥有的荣誉和地位。以他的职业敏感,他定然知道“选择”的后果将意味着什么。“他”的“选择”是在被守护者完全不知的情况下作出的,这更衬托出“他”的伟大。让我倍感震撼的还不仅仅来自他的“选择”,还有“他”随之而来的命运。......
2024-01-21
仅仅具有血性的警示是不够的中国电影曾有过豪迈的血性——《黄土地》、《红高粱》和《一个和八个》,充溢着男人的热情和壮怀激烈,可它们太久远了。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以为这种反向的警示恐与艺术的理想相悖。“兄弟有义”在这里被质疑,并配以惨烈的剧情予以抨击。原因很简单,当背信弃义成为一种潜在的成功者的“规则”,并流行于世,成为常识,这种动用惨烈影像的警示提供的仅只是一个提醒,而非批判。......
2024-01-21
迈克·弗雷恩的启示这两天沉迷在迈克·弗雷恩奇妙的戏剧哲思中。我在迈克·弗雷恩的剧作中重新发现了自己——这不正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必备的品质吗?当人生变得越来越暧昧、庸俗与无解之时,迈克·弗雷恩则以一个艺术家的胆识与哲思,直捣命运的深渊,从中发现其充满变数与定数的自相矛盾的生存悖论。......
2024-01-21
“隐士”高仓健我一直在等电话。我知道高先生今天在电影学院座谈,他很累。老徐说,老高问你有时间吗?我们坐下了,先生说,他一直在期待着这次见面,他说我是一个特别的人,终于有了这次见面,他很高兴。先生说起我的“特别”是因为在丽江拍摄时的一个细节。就是那一次,先生记住了我的“特别”,他说很少有人这样表达情感的,他记住了我。后来在日本,再次见到先生时,才知先生在日本是位“隐士”。......
2024-01-21
刀魂我只记得那是2007年夏季的一天,我的电话响起,显示是小庞,她告诉我,高仓健先生悄然到京了,此行之神秘他甚至没有告诉艺谋,他计划见了艺谋后便返回日本。这些高人,均属于日本在世的国师,因菊花与刀隶属日本文化之魂灵,所以铸刀大师在日本亦备受尊敬,轻易不会出手予人与铸。高先生说,唯在一年后,此刀才算真正成为合格的宝刀。......
2024-0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