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思想的钟摆》-追随罗兰·巴特,感悟与启示

《思想的钟摆》-追随罗兰·巴特,感悟与启示

【摘要】:追随罗兰·巴特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终于快看完了,我读书太慢,想提速,但未能如愿。偶尔翻开了《罗兰·巴特自述》——我原本是想将它从茶几底下取出,放回书架以便归类的。我之所以要特别说到罗兰·巴特,除了他对我思维的影响之外,便是这本《罗兰·巴特自述》给我的启示。我在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追随着我所敬仰的罗兰·巴特,也来“玩”一把巴特式的文字游戏?于是,我偶然地看到了罗兰·巴特,于是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追随。

追随罗兰·巴特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终于快看完了,我读书太慢,想提速,但未能如愿。人与人不同,我的一位朋友上趟厕所“净身”后,居然就能宣称一部二十万字的书阅毕,对此,我是钦佩的。

过去,历史的信息在我的脑海中一无所有(因为以前我拒绝传统,因此也拒绝对历史的阅读),所以,现在看历史,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看后即忘,唯一的办法是重复阅读各类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我隐隐地觉得,历史知识储备多了,我的大脑会自然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但愿,也但愿我不再愧对我们的血脉。

偶尔翻开了《罗兰·巴特自述》——我原本是想将它从茶几底下取出,放回书架以便归类的。巴特是我喜欢的一位理论大师,他的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理论都曾深刻地影响过我,以至现在的我,仍在他强大的思想阴影下挣扎,我一点不觉得说出来有什么丢脸,我从来都愿意诚实面对自己,以及我所敬仰的大师,罗兰·巴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巴特的书我收集了许多,尤其喜爱他那些片段式的论述,比如《恋人絮语》、《神话学》,等等,可惜国人对他著作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唯有一本写日本文化习俗的书让人击节赞叹,译者一准是位高手——书名为《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这是法国大思想家罗兰·巴特,从符号哲学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习俗(例如:“鞠躬”、“内心\外表”)进行的一次鞭辟入里的考察与剖析,这也是罗兰·巴特的一次日本之行后的成果,他将此书中片段小文写得深入浅出,神采飞扬,文笔潇洒轻盈地一如优雅如璧的散文,太令人拍案叫绝了!

我之所以要特别说到罗兰·巴特,除了他对我思维的影响之外,便是这本《罗兰·巴特自述》给我的启示(顺带说一句,这本书的翻译也甚好)。虽说罗兰·巴特将书命名为“自述”,可他又面对自己玩了一次解构式的文字游戏——依然是片段式论述,依然是对符号性的概念进行游戏式的拆解,偶尔也会出现第一人称的“我”,但更多的人称却是“他”——第三人称,以便让自己,也让读者与他所要审视的对象,保持一个观照距离,或曰审美距离,罗兰·巴特就此可以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蹦进蹦出地来往于由他建造的概念大厦之中,那里面,蹲踞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只是它的名字叫“符号”。(www.chuimin.cn)

我在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追随着我所敬仰的罗兰·巴特,也来“玩”一把巴特式的文字游戏?虽然与大师相较,我是笨拙的,但重要的是勇气,不怕丢丑的勇气,起码现在的我,是无畏的,即使献丑了,至多对自己说一句,没事,洗把脸,抹去灰尘,又可以清爽地走在世上了。

我一直困惑于随笔的写作形式,我一直在想我如何在这一特殊类型的写作中获得一种自在自为的自由。于是,我偶然地看到了罗兰·巴特,于是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追随。

也许,我将会开始这种写作的游戏,也许,我还要沉默几天。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会试试,重要的是,要为写作带来一种解放的快感,同时,又能语之及物,言简意赅。

2008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