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曾根康弘政府加强了日美同盟

中曾根康弘政府加强了日美同盟

【摘要】:1982年11月27日,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加大日本的发言权、提高日本军事影响力的中曾根康弘被推上政治前台,出面组阁。在其执政5年间,中曾根先后7次访美,里根总统也曾两次访日,双方会谈达12次,日美同盟关系更加紧密。

52.中曾根时代

我们已经来到了这样的转折点,即面向21世纪……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小心回避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的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

——(日)中曾根康弘

战后,在国际事务中,日本一直附和美国。1970年代初期的“尼克松冲击”使日本惊慌万分,一味遵循“经济外交”的日本政治家开始重新反思政治问题。19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其国际的地位却微不足道。因此,日本国内要求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1982年11月27日,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加大日本的发言权、提高日本军事影响力的中曾根康弘被推上政治前台,出面组阁。

中曾根上台后,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致力于推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所谓“总决算”,就是要对国内的行政、财政、教育进行改革;挑战战后“禁区”,增加防卫经费、修改宪法。希望建立与政治大国相适应的政经体制。

中曾根康弘

中曾根对政府机构进行了调整,增强了首相的权力。同时,对一些国营公司进行分割股份化,使之民营化;财政方面实施紧缩政策,力争降低财政对国债的依存率;教育方面提出“继承日本的传统文化”的改革思想。

外交方面,中曾根实现政治大国理想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思路,是密切日美同盟关系。1983年1月,中曾根访美,强调日美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直言日美同盟具有军事性质。访美之前,中曾根还对韩国进行了闪电式的访问,大谈“美日韩安全合作体制”,深得美国的欢心。在其执政5年间,中曾根先后7次访美,里根总统也曾两次访日,双方会谈达12次,日美同盟关系更加紧密。

为配合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日美签署了武器技术转让备忘录,参与美国的研究计划。以此为契机,中曾根政府将1987年度的国防预算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1.004%的水平,突破了1976年三木内阁时规定的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大军费支出国。

1983年5月,在美国威廉斯堡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中曾根宣称,日本要同其他北约6国结成共同安全保障关系,进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集体防御体系,并主张由西方7国首脑会议在构筑世界新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显然,日本已将自己视为“西方一员”。

在解决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上,日本主动承担“相应责任”,转变外需主导型的经济目标,加强发展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并降低关税、改善进口制度、开放国内市场。从1981年起,日本大力倡导“科学技术立国”,提倡“自立自主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到1985年时,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高达1298亿美元。而当时的美国,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了摆脱国际债务压力,提高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状况,美国希望再次实现美元贬值。

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压力下,日本被迫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决定5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世界其它主要货币的比率在两年内贬值30%,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5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美国政府强硬压力下,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日元急剧升值导致日货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直接削弱其竞争力,出口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收益迅速恶化,日本陷入了“日元升值萧条”。为了维持汇率,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日本政府一方面降低银行利率,另一方面放出大量货币干预市场。致使大量资金流向获利快又高的地产和股票市场,结果导致房地产、股票的价格飚升,大大脱离了真实价值,产生了泡沫经济。(www.chuimin.cn)

在日元升值的压力下,国内物价暴涨、劳动力成本急剧攀升,导致大批制造业企业纷纷迁往海外,谋求生存空间,发生了所谓的产业“空心化”现象。1988年,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当时世界排名前30位的跨国公司中,日本企业占了22家。说明日本企业已经大量跨出国门,实现了国际化生产。

这一时期,为了宣扬“政治大国论”,中曾根打出“战后总决算”旗号,煽动日本民族主义情绪和大国意识,借以软化反对扩充军备的国民态度。还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来打破禁忌,肯定军国主义的所作所为,歪曲历史,模糊侵略战争的性质,淡化日本人的赎罪意识。

1982年,日本文部省指责送审的小学、高中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写得太坏”,要求把描述日本侵略历史的部分予以淡化或删改,把“侵略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对中国的全面进攻”;把日军在中国实施的“三光政策”改为“抗日运动的展开迫使日本军队保证治安”;还把日本危害中国军民,进行强奸、掠夺、放火,中国牺牲者达20万人的一段删去,歪曲成“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日军蒙受很大损失,激愤而起的日军杀害许多中国军民”等等。

1986年11月9日,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北京人大会堂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此事遭到中国及亚洲各国的强烈抗议和猛烈抨击。但是,在1986年,由日本右翼团体组织编写的严重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还是通过了文部省的审定。这一举动再次引起日本在野党和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而中国、朝鲜、韩国及东南亚各国也纷纷谴责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中曾根内阁迫于压力,罢免了文部大臣藤尾正行。

1984年3月,中曾根访华,宣布在1984~1990年的7年间向中国提供4700亿日元的低息贷款,双方就成立“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问题达成协议。随后,双方又设立了中日关系中长期展望、中日经济科技交流、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三个专门委员会,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虽然如此,198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40周年之时,中曾根康弘继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币原喜重郎、吉田茂、岸信介、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田中角荣、三木武夫、福田赳夫、大平正芳、铃木善幸之后,不顾国内外的反对,悍然率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加上掩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及1987年2月大阪高等法院将“光华寮”判给中国台湾当局等事件,都深深地伤害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中曾根的“大国政治论”深得日本各界的追捧。1989年1月,日本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政论图书《日本可以说“不”》,作者是原自民党国会议员石原慎太郎和索尼公司社长盛田昭夫。书的副标题叫“新日美关系的对策”。该书宣扬“日本民族优秀论”,“日本不要屈服于美国的恫吓”,必要时就坚决地对美国说“不”。在这种氛围下,自民党在1986年的参众两院选举中大获全胜。中曾根的总裁任期也因此破格延长一年。1987年10月,中曾根指定竹下登为下一届自民党总裁。

画外旁白

回避历史的人民是没有希望的人民。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

不问有罪无罪,不问年老年幼,我们的全体都必须承受过去。全体都与过去相连,都对过去负有责任。……问题不是克服过去,告别是不可能的。后来改变不了先前的事实。但是,对过去的闭目就是对现在的盲目。不把非人类的行为刻于心上的人,就容易再次陷入同样的危险。

——(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