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日合作,铺设海底电缆、航空协议,带动日本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中日合作,铺设海底电缆、航空协议,带动日本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摘要】:1973年5月,中日两国签署了铺设海底电缆的协议,1976年7月项目完成。1974年4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航空协议。1970年的日本城市街头。1970年代的日本,工业污染极其严重。198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及外汇储备均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51.动荡的70年代

日本人对其他国家的态度犹如一个钟摆,晃动于自卑感和优越感之间。

——(美)埃德温·赖肖尔

佐藤荣作任内,与其兄岸信介一样采取对中国封锁的政策。不仅阻挠中日民间交流及贸易往来,还发表敌视中国的言论,抵制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美国对华政策悄然发生变化。7月15日,在日本事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国突然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这一消息震惊了日本朝野;美国的“越顶外交”使得作为美国附庸和反共堡垒的日本目瞪口呆,日本人至今仍将此事称为“尼克松冲击”。

同年8月15日,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维护外贸利益,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并对进口商品一律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此举不仅打破了日本无限出口的美梦,也迫使日元升值17%。面对政治经济两方面突如其来的“尼克松冲击”,佐藤首相措手不及,消极应对,1972年6月,黯然辞去自民党总裁和政府首相的职务。

随后,田中角荣内阁成立。在就任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田中角荣(1918~1993)明确表示:“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新上任的外相大平正芳则说,“为了中日关系正常化,首相或外相有必要访问中国。”9月25日,田中首相访问北京。9月29日上午,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1973年5月,中日两国签署了铺设海底电缆的协议,1976年7月项目完成。1974年4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航空协议。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和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在一个小时的会见中,话题涉及政治、历史、文化、哲学、生活,气氛友好。会见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将一部《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

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末期。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打击。石油和电力供应短缺给日本钢铁、石油化工等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1974年经济实际增长率下降到-0.4%,为战后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消费物价一路上涨,国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家庭妇女抢购卫生纸的现象。股票价格下跌29.7%,倒闭的企业达11681家,官方公布的失业人数达到112万人。

1970年的日本城市街头。

为克服经济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抑制总需求、紧缩金融和控制基础物资物价等政策。同时大力提倡节省能源,鼓励开发石油替代能源。大力资助尖端技术领域的发展,实现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值化;推进生产、经营合理化,企业的素质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到1975年,日本经济已经走出危机。

1970年代的日本,工业污染极其严重。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但此时整个日本经济已经完成产业升级,足以抵挡新的石油危机。为了调整产业结构,1975~1979年间,日本钢铁、石油制品、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固定资本投资额一路下降,而汽车电气机械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则大幅提高,日本经济赢得了新一轮的稳定增长。198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及外汇储备均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www.chuimin.cn)

三木武夫

70年代的日本政局也是跌宕起伏。田中内阁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但是,经济危机致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引起民众不满。1974年10月,《文艺春秋》杂志刊登了评论家立花隆的文章,揭露田中角荣财产来路不明。“金权政治”的丑闻使田中内阁支持率下降到12%,不支持率上升为69%,田中被迫辞职,日本政局为之震荡。

随后,三木武夫(1907~1988)成为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三木内阁力图改变自民党“金权政治”和“派阀政治”的形象,恢复在国民中的威信。三木上台后,对《政治资金限制法》和《公职选举法》进行了修改,结果触及自民党自身的利益而引起了党内的不满。不久,日本战后最大的受贿案“洛克希德事件”(美国飞机制造商向日本政界人士进行贿赂以推销飞机)曝光。三木彻查此案,使与此案有关的前首相田中被送进了拘留所。

1978年10月22日,应日本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在机场,邓小平受到热情隆重的欢迎。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

三木接连揭露政界与财界暧昧关系的作法受到自民党内田中派的抵制和反抗。同时,三木拒绝给予国营企业工人罢工的权利,并先后三次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遭到在野党和普通国民的不满。在一片“倒三木”的声浪中,三木走下政坛。

此后,从福田内阁到大平内阁,都曾致力于执政党内部的改革。但是,金权政治已经积重难返,自民党在政治改革上举步维艰。日本政局在动荡中走过了70年代。

在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之际,日美关系也迈进了新的阶段。1974年11月,作为历史上首位访问日本的美国总统福特抵达东京。1975年秋,日本天皇裕仁及其皇后访问了美国。而历届内阁上台之后,首次出访先去美国,也已是不成文的惯例。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两国在相互磨擦、协调中逐步加深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1975年,日本参加了由法国倡议召开的6国首脑会议(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为7国)。1977年8月,首相福田赳夫访问东南亚六国,在马尼拉发表了被称为“福田主义”的演说,即《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宣称日本决心坚持和平,不做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加强合作以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1978年8月,中国与日本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画外旁白

靖国神社,1869年创设于东京,原名“招魂社”,1879年改为靖国神社。是供奉战争亡灵的地方,一直在陆军省、海军省的管辖之下。该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的246万余名阵亡军人,战前被喻为“天皇制和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1969年,第61届国会,以“遗族之声”为背景,自民党议员以立法形式提出了《靖国神社国营法案》,明目张胆地挑战日本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虽然自民党的这个法案成为废案,但从1970年到1973年,每年都向国会提出该法案。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自民党在1975年4月不得不表明“放弃提出法案”。此后,自民党改变策略,改为历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975年8月15日,三木首相以“私人资格”参拜,打开了突破口。1978年,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作为“昭和的受难者”加入了灵玺簿(即合祀)。到1985年8月15日,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公式参拜”开始了。

——(日)津田道夫《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