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年10月,忽必烈调集2.5万元军,乘900艘战船,从朝鲜半岛南端出发,攻陷了日本对马和壹岐,后在北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军队在苦战中节节败退。北条时宗1275年,元朝再次派遣使节到日本要求臣服。7月末,两路大军会合,准备发动总攻。元军征日虽然失败了,但是,镰仓幕府在两次应战之后也开始转向衰落。......
2024-01-20
4.大和国时代
从5世纪末到7世纪,倭国逐步接受中国的“华夷之别”的思想。它也自视为“华夏”,视邻近小国为“夷狄”。它向朝鲜半岛扩张,并视新罗、百济为朝贡国,自己以大国自诩。
——夏应元
公元3世纪末,在今天的奈良一带,兴起了一个较大的国家。因为地处大和平原,得名大和国;3世纪末至7世纪中叶,则被称为“大和国时代”。
3世纪中后期至5世纪初期,近150年的时间里,日本列岛没有留下片语支言的文字记载。但是,达官贵族们却留下了许多巨大的坟墓,似乎在向后人炫耀他们曾经的荣华富贵。因为这些古坟,“大和国时代”又称作“古坟时代”。
与大和国的迅速兴起相反,昔日的强国邪马台在3世纪末期日渐衰落。4世纪末,大和国的势力扩张到九州和关东一带,逐步统一了日本的主要地区,开启了大和国时代。
刚统一日本列岛,脚跟还没站稳,大和国便开始以大国自居,对朝鲜半岛垂涎三尺。当时,朝鲜处于三国时代;高句丽占据朝鲜半岛的北部,与半岛南部的百济、东部的新罗形成三足鼎立的对峙局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国相争中力量最弱的百济,与大和国结盟,给了日本人一个入侵朝鲜半岛的切口。4世纪中叶,大和国出兵入侵朝鲜半岛,并占领了东南部的任那地区。
4世纪末,大和国开始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向中国朝贡,试图借助中国的权威来加强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但是,朝鲜北部的高句丽势力逐渐南下,与新罗联手,不断打击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公元6世纪中叶,大和国被迫撤出朝鲜半岛。
据《宋书·蛮夷传·倭国》记载,5世纪至6世纪初,有五位国王先后统治过大和国,史称“倭五王时代”。
图为大山古坟(仁德天皇皇陵),位于大仙町,是日本最大的前方后圆坟。与北侧的田出井山古坟(反正天皇皇陵)、南侧的Misanzai古坟(履中天皇皇陵),并称为百舌鸟耳原三陵。
公元413年,第一代大和国王“赞”主动与中国交往,遣使向东晋进贡。之后,第二代王“珍”(赞之弟)、第三代王“济”、第四代王“兴”、第五代王“武”(兴之弟),均在登基之后以及中国改朝换代之时,遣使来华,取得中国皇帝的册封,巩固在日本的统治地位。截至502年,大和国共向中国南朝派遣使节13次。
与中国的交往、与朝鲜百济国的联盟,带动了新一轮的移民潮。中国和朝鲜的先进文化大量传入大和国,促使了日本列岛的纺织业、金属加工、冶炼技术、制陶术以及土木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汉字、儒学、佛教也陆续传入,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文明进步。(www.chuimin.cn)
最初,汉字只在移民之间使用,后被用于官方的记录、商业帐簿及外交文件中,许多日本人也渐渐学会了汉文。公元478年,第五代倭王“武”写给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就是用汉字写的。
佛教进入日本之际,日本的宗教活动还处于原始的自然崇拜阶段。不过,已经从露天的祭祀场所搬进了神社、神宫等建筑物中。公元552年,佛教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为了日本要不要信奉佛教,大和朝廷展开了激烈争论;物部尾舆认为“外国神”会触怒“日本神”,主张排斥佛教,而苏我稻目认为各国都信佛,日本应该顺应潮流。两派相持不下,当时的钦明倭王也拿不定主意。
一直到587年,钦明倭王去世,苏我马子联合信佛的厩户王子杀了物部守屋,掌握朝廷实权,佛教才在日本大行其道,逐渐被改造为控制人民的思想工具。
大和国的国王已经是男子世袭制。国王不只是宗教权威,也是政治、军事领袖。其统治体制是氏姓制。国王之外,各豪族的直系、旁系家族称作“氏”。氏的首领为“氏上”,一些氏上在朝廷中任职,氏的一般成员称为“氏人”。氏上有区别身份高低的世袭称号“姓”。最初,“姓”是氏人对氏上的尊称。后来,为了加强对豪族的控制,国王掌握了赐予或剥夺氏上们“姓”的权力。
国王授予各氏“姓”的种类有“臣”、“连”、“君”、“别”、“公”、“宜”、“造”、“首”、“史”、“村主”、“稻置”等。其中,拥有“臣”、“连”姓的豪族地位最高。最有实力的氏上通常被授予“大臣”、“大连”称号,辅佐国王掌管朝政,地位和职务是世袭的;地方的豪族则给予“国造”等称号,负责地方事务,以姓“臣”、“君”、“公”、“连”、“直”为主;“县主”是低于“国造”一级的地方官;在朝廷担任警备、祭祀等职位的被称作“伴造”,大多姓“首”、“造”、“连”。
图为6世纪的埴轮武士。埴轮是日本古坟时代统治者权力、威严的象征,用于装饰古坟顶部。
支撑氏姓制度的经济基础是部民制,也就是日本的奴隶制。
部民制产生于4世纪,是大和国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部民没有人身自由,是王室和豪族们的私民,来源主要是中国或朝鲜的移民、被征服者、战俘和罪犯等。按照所从事的行业,部民被划分为不同的部。比如,王室的私民叫田部民,在王室直辖地“屯仓”上从事农业生产。从事手工业或养殖业、狩猎者叫品部民。豪族的私民叫部曲(民部),在豪族私有领地“田庄”上劳作。部民们有自己的家庭,但经济不独立,名字也被冠以主人名、职业名或地名。
为了追求财富,大和王室不断侵占地方豪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引起了地方贵族的不满甚至是反抗。在社会下层,因为不堪忍受部民制的奴役,部民逃亡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社会经济陷入凋敝。沉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迫使大和朝廷走向改革之路。
画外旁白
公元420年,宋武帝册封朝鲜半岛的百济王为镇东大将军。倭第二代王珍对此极为不满,因为爵位在其倭王之上。公元438年,派使节到中国朝贡,要求任命自己为“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宋文帝对珍的要求未允,只同意他继承前王的称号——“安东将军、倭国王”。
——《宋书·蛮夷传·倭国》
有关一口气读完日本史的文章
1274年10月,忽必烈调集2.5万元军,乘900艘战船,从朝鲜半岛南端出发,攻陷了日本对马和壹岐,后在北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军队在苦战中节节败退。北条时宗1275年,元朝再次派遣使节到日本要求臣服。7月末,两路大军会合,准备发动总攻。元军征日虽然失败了,但是,镰仓幕府在两次应战之后也开始转向衰落。......
2024-01-20
4月5日,森喜朗被推选为自民党第19任总裁,接任日本第85任首相。2000年5月15日,在一个宗教团体的成立大会上,森喜朗公然声称“日本是天皇中心的神之国”,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批判。获悉此事时,森喜朗正在打高尔夫球,没有及时做出反应,仍然若无其事地打高尔夫球。同时,森内阁成员的腐败事件屡屡发生。......
2024-01-20
697年,持统天皇让位于文武天皇,自己与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等19人专心编制律令,一年后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该法典完成于“大宝”年间,因此称为《大宝律令》。718年,元正天皇命令藤原不比等修改《大宝律令》。当时年号为“养老”,新的律令于是被称为《养老律令》。......
2024-01-20
廉仓幕府的政治班底初步形成。经过这一次的战争洗礼和政治交锋,镰仓幕府的统治合法性得以确立,合法的军、政、财权尽入掌握。“守护”和“地头”制度是镰仓幕府的吏治基础。镰仓幕府的统治并未完全取代律令体制,京都皇室政权也依然存在。镰仓幕府以武力为支柱,在大政方针上迫使皇室服从。镰仓幕府画外旁白幕府,在中国原意为战争中的将军幕营。......
2024-01-20
然而,恰在此时,“利库路特事件”披露报端,日本政界为之震动。由于牵扯内阁成员等众多自民党成员,自民党试图阻止调查,利库路特公司也试图以金钱收买的方式了断此事。加上消费税、农产品进口自由化以及利库路特事件的影响,自民党在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惨遭失败。......
2024-01-20
1853年7月8日,佩里舰队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7月14日,佩里与300多名美国官兵全副武装登陆。佩里再次递交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马修·卡尔伯莱斯·佩里美国的武力叩关引起幕府上下一片哗然,持“攘夷论”和开国论的两派展开辩论。1854年2月,佩里率7艘舰船、500多名官兵再次兵临城下。......
2024-01-20
日本国情简介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北纬20°~46°,东经123°~154°之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屿和南部的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等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的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6%。日本国旗为日章旗,亦称太阳旗。日本国花是樱花。赏樱花是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项盛大活动。截至2005年7月,日本人口为1.27417244亿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重的国家之一。标准的日本语是以东京语为基础形成的,全国通用。......
2024-01-20
1073年,后三条天皇去世后,白河天皇即位。上皇的居所称为“院”,上皇“执天下政”时期,史称“院政时代”。院政时代持续了将近100年,共经历了白河上皇、鸟羽上皇和后白河上皇三代。画外旁白从第40代的天武天皇开始,到第112代的灵元天皇为止,先后共有40位天皇退位后削发为僧尼,很多位还自称为“法王”。......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