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邪马台国:战乱中崛起,成为日本政治中心

邪马台国:战乱中崛起,成为日本政治中心

【摘要】:战乱中,邪马台国脱颖而出,联盟周围30余小国形成了辐射日本列岛的政治中心。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终身没有结婚。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大率是中央派到各小属国的检察官,大倭是管理全国集市的官吏,大夫是主持外交事务的官员。《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国已经拥有一支维护女王统治秩序和对外战争的军队。在魏国的政治援助下,邪马台国最终保住了王权,加强了对各小国的控制。

3.邪马台国

各个民族,都有许多特殊的神话,在历史上是很有价值的。日本人向来也有一个迷信,以为他们的国体、他们的民族,是世界上哪里都找不出来的,是神造的。

——戴季陶《日本论》

弥生时代后期,活跃在日本列岛上的主角是邪马台国。那么,邪马台国是如何诞生的?曾经在日本历史上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呢?

日本最早的有关资料见于公元720年,其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该书记录的主要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虚构色彩浓厚。所幸的是,我国古书在2200年前留下了一些记载。

我国的《山海经·海内北经》、《汉书·地理志》,都对日本列岛有记载。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郡。日本列岛上的“百余国”定期向汉朝的乐浪郡朝贡。在《后汉书·东夷传》书中,范晔记载说:公元57年,倭奴国的使者东汉首都洛阳朝贡,光武帝赐给他一副印绶。1700多年后,即1784年,在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果然出土了一方铸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印证了我国文献的真实可靠。

汉委奴国王金印

关于邪马台国的故事,见于陈寿的《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公元3世纪前后,日本列岛进入了农耕文化时期。由于农作物逐渐有了剩余,部落之间出现了贫富差距。部落之间的土地争夺,逐步演化成部落之间的战争。而每次战争之前,都要举行神圣的祭神求佑仪式,主持司祭者逐渐成为部落中最重要的权力人物。

不知经过多少回合的部落战争之后,日本列岛上的百余个部落渐渐合并为30余个。而部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司祭者之外,部落里还产生了分管组织耕作、治水、灌溉等事务的首领。这些首领以权谋私,积累起个人财富,逐渐形成了贵族阶层。各个部落渐渐演变为部落小国,日本列岛陆续步入了阶级社会。

公元2世纪后半期,各部落小国之间战乱再起。战乱中,邪马台国脱颖而出,联盟周围30余小国形成了辐射日本列岛的政治中心。据《魏志·倭人传》记载:“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也就是说,一位叫卑弥呼的女子被贵族们推选为王。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终身没有结婚。她擅长咒术,以此来统治诸国。《魏志·倭人传》记载,卑弥呼“有男弟佐治国”,卑弥呼女王主要是宗教领袖,而其弟则是政治领导,直接领导着大率、大倭、大夫等官员。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

大率是中央派到各小属国的检察官,大倭是管理全国集市的官吏,大夫是主持外交事务的官员。有些属国还保留国王。《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国已经拥有一支维护女王统治秩序和对外战争的军队。而且还有了不成文的法律和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家族。”

邪马台国人民被划分成“大人”、“下户”、“生口”和“奴婢”四个等级:“大人”是指达官贵族、奴隶主,其代表人物就是女王卑弥呼。“下户”是平民百姓或自由民。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向国家交纳“租赋”,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也是战时的主力军。“大人”与“下户”之间等级森严,如果在路途中相遇,“下户”不仅要让路,而且要躲到草丛中去。与“大人”说话时,“下户”要蹲下或跪下,两手踞地,必须非常恭敬。(www.chuimin.cn)

“生口”和“奴婢”来源于战俘和罪犯,没有人身自由,任凭“大人”们使用和相互赠与。“奴婢”们有时会成为殉葬品。《魏志·倭人传》记载道:“卑弥呼以死,大作家,径百余步,殉葬者奴婢百余人。”

这一时期,铁器农具开始在日本普及,农业生产水平日趋提高,粮食有了剩余,出现了酿酒业,书中记载说“人性嗜酒”。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兵器制造者、工具生产者和手工纺织业者,出现了专门制作供给贵族们享用的工艺品部门和工匠。随着手工业产品的增多,邪马台国出现了“国国有市,交易有无”的贸易场景。

由于地域差异,日本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对马国“无良田,食海物自活”,壹支国“多竹木丛林……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

也许是因为没有针和剪子之类工具的原因,人们的服装依然简陋,男子“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女子“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

魏明帝授给卑弥呼女王的“亲魏倭王”印

关于邪马台国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根据《魏志·倭人传》记载,我国学者的主流看法是,邪马台国在日本列岛的九州(今福冈市)北部地区。日本的学者大多认为,邪马台国应该在日本列岛近畿大和(今奈良)地区。

邪马台国时期,日本加强了同中国的交往。公元239~248年的9年间,邪马台国曾先后4次派使节团到中国,开辟了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官方道路。

公元239年,中国处于魏、蜀、吴三国时代,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出使节,前往魏国的首都洛阳,向魏明帝进献“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斑布2匹2丈”。作为回礼,魏明帝授予卑弥呼女王“亲魏倭王”印,并封使节以官职,还赐与黄金、五尺刀、铜镜、珍珠、铅丹(红色颜料)及纺织品多种。公元240年,魏明帝遣使将诏书、印绶及礼物送到日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派使者赴日。

随后一段时间,邪马台国与邻国——狗奴国——陷入苦战。公元247年,邪马台国向魏国求助,魏国遣使赴日本调解。在魏国的政治援助下,邪马台国最终保住了王权,加强了对各小国的控制。

据传说,卑弥呼女王死后曾经立一男子为王,结果引发了内乱。公元248年,与卑弥呼女王有血缘关系的13岁少女“壹与”当上女王,局势才稳定下来。显然,母系氏族制仍在主导着当时的日本社会,男权制度还没有确立。

自《晋书》记载,公元265年倭国遣使入贡以后,约150年间,中国史书中再也没有记录日本的事情。而日本还没有文字,当然也不存在任何记录,这段历史空白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邪马台国最终结局如何?它与后来的“大和国”又有何关系?

画外旁白

日本号称有“天神地祗八百万”,大至生育出产,小至柴米油盐,均有相应的神各司其职。求神问佛是日本人的癖好,三天两头就往神社、寺庙跑,祈求得到神灵的保佑,消灾免祸。据统计,日本列岛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神社13万座,遍布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逢夜幕降临,一阵阵乌鸦刮噪声随风飘来,为肃穆、古朴的神社平添几分寂静、几分阴森。神灵,在这里聚散;亡灵,在这里出没;生者的希望,也在这里寄托。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