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患者同样接受催眠以消除疣,但他们被要求消除身体一侧的疣。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于医疗专家的盲信,重新夺回治疗疾病的主动权。西蒙顿相信,这种情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会抑制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进而让身体更容易产生癌细胞。当人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主动型安慰剂”的魔力就会显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服用”安慰剂,而不用吃药。大多数人至少现在还需要服用真的安慰剂来哄骗身体,激活自愈力量。......
2024-01-20
让专念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3幕第2场
——————————
柯林:您喜欢不喜欢这种牧人的生活,试金石先生?
试金石:说老实话,牧人,按着这种生活的本身说起来,倒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可是按着这是一种牧人的生活说起来,那就毫不足取了。照它的清静而论,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可是照它的寂寞而论,实在是一种很坏的生活。看到这种生活是在田间,很使我满意;可是看到它不是在宫廷里,那简直很无聊。你瞧,这是一种很经济的生活,因此倒怪合我的脾胃;可是它未免太寒碜了,因此我过不来。你懂不懂得一点哲学,牧人?
每当聊起专念的时候,我总是免不了想起这样一些问题:人们怎么可能随时随地都做到专念呢?这么做是不是太费力了?如果我们不断地进行区分,那么还有什么时间进行决策呢?
本书下半部分涉及的各种例子也许回答不了这些问题,那么请允许我用一些比喻来进行说明。其实,人们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做到专念。让我们把大脑比做一家大公司,虽然公司总裁要监控公司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公司与外界的各种业务往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需要、能够或应该事必躬亲。比如,公司总部供暖系统的维护工作就可以托管给物业部门。除非供暖系统需要大修或更换,不然的话,总裁无需亲自过问这一系统的运行状况。相似地,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除非感冒、接吻或跑马拉松让呼吸变得异常困难。还有许多复杂活动在初期的学习阶段需要我们十分用心,不过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以后就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关注它们了。一个高效能的人懂得在什么时候对哪些事情给予必要的关注。
高效的总裁还需要专念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总裁机械地照搬MBA课堂上学到的案例或沿用过去的处理方法,那么他就可能会碰到大麻烦。而一个具有专念意识的总裁则有两条路可以走:他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有效地解除当下的危机,或将这一危机转化为促进革新的好机会。比如,在员工生产力下降的时候,一个具有专念意识的总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加强监管来提高生产力。但是如果他再动一动脑筋的话,那么就会重新审视员工的整体状况,并考虑是否使用期权激励计划,或为员工修建日托中心。
专念地选择何时采用专念态度是我们时刻都能做的事情。虽然我们无法同时对所有事情都保持专念态度,但我们能够在某一时刻对某件事情做到专念。无论是对公司老总来说,还是对平民百姓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选择对哪些事情抱有专念态度。一个具有真正专念意识的老总很清楚自己应该关心哪些事情,他无须对公司账目的任何细节或公司的任何资产都了如指掌。
一个高效能的人懂得在什么时候对哪些事情给予必要的关注。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对哪些事情抱有专念态度。
有人又会问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在一些时候潜念地做出决定吗?就拿选择餐厅来说吧。我应该选择中餐厅,还是应该选择法式餐厅呢?如果选择中餐厅的话,那么是该去乔伊斯·李餐厅,还是应该去老北京餐厅,或是应该选择幸运伊甸园餐厅或明之湖南餐厅?乔伊斯·李的木樨鸡很美味,老北京的蒜香骨不错,而且比较便宜,幸运伊甸园离家最近,而明之湖南的环境最优雅。但如果我去乔伊斯·李的话,说不定就能碰到诺姆、卡罗尔、凯莉和安德莉亚。如果今晚真能碰到她们的话,我会感到很开心。不过,附近有家泰国餐馆刚刚开张,我们要不要去那里尝尝鲜呢?
这里的关键点不是一定要专念地找出所有的备选方案,而是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时,你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答案。一般来说,人们总是认为所有问题都有理性的解决方法,所以,导致决定难以做出的唯一原因就是数据还不够充分。但是,具有真正专念意识的人很清楚,绝对正确的答案并不存在,决策独立于数据的收集。进行决策的不是数据,而是人。在碰到两难处境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收集更多的数据就能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可能会久拖不决。如果我们不预设停止研究的时点,那么提出更多的问题,收集更多的数据就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应该事先设定一个时点,如果到了这一刻还没做出选择的话,我们就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动用直觉进行决策。我们要尽力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决策,而不是痴迷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绝对正确的答案并不存在,决策是独立于数据收集的。我们要尽力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决策,而不是痴迷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决策陷阱,并找到绕开它的方法,我们不妨来谈一谈有关死亡的严肃话题。一些患有重病的人十分痛苦,医生或法官有时要面对是否继续延长其生命的重大决策。对于这一问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汤姆·谢林(Tom Schelling)认为,让病人自己决定是否终结生命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不堪忍受眼下痛苦的病人可能会决定了结生命;但是,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后,他们或许会重新考虑生死,会重燃生的渴望,而不是像没有选择时那样一心向死。(www.chuimin.cn)
专念思考的产物有时互相矛盾,这似乎让决策变得更加困难了。这时,决策的根本依据又再次浮出水面,那就是个人秉持的价值观。医生、法官和病人必须在两套原则之间选择其一:要么不惜一切代价延长生命,要么以高质量的生活为重,舍弃痛苦不堪的岁月。专念地进行深入剖析未必能得出绝对正确的答案。
专念能使我们洞悉各种选择,增强我们对局面的控制力,进而让我们变得更加专念。
专念地生活就像是住在一所透明的宅子里。大多数人的居所是不透明的,当我们身处起居室,且想要拿一个东西的时候(想法),我们未必清楚这个东西放在地下室。但在透明的房子里,所有物品的摆放位置一目了然,就算身处起居室的我们不想马上使用放在地下室里的东西,也很清楚它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接受的是有条件的教育,那么这种清晰的意识状态就能为我们所掌握。所以,虽然我们不能同时思考所有的事物,但每种事物或想法时刻都能成为我们的思考对象。因此,保持头脑清醒,对新信息敞开心扉并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真正费力的可能是从潜念状态到专念状态的转变过程,就像我们必须施加一定的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行轨迹,才能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一样。
洞悉各种选项能增强我们对局面的控制力,进而会促使我们变得更加专念。保持专念意识状态不会让我们觉得乏味,反而会给我们以无穷的动力。
痛苦源自对于痛苦事件的肤浅认识,如果大家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令人痛苦的想法,那么相关的痛苦就更容易被驱散。
人们之所以认为获得专念意识状态很费力,部分与消极想法带来的痛苦有关。人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消除那些让人感到不快的想法,但要搞清楚的是,这些痛苦并非源自专念意识状态,而是源自对于痛苦事件的肤浅认识。如果大家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事情,那么相关的痛苦就更容易被驱散。
焦虑也把麻烦转嫁给了专念。假如你的汽车在行驶途中不停地嘎嘎作响,这时,专念地思考各种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当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是,潜念地认为汽车出了问题,但却不进行深究既不能让你释怀,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至少,当问题的确可以解决时,专念的人更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专念不等同于焦虑,潜念也不等于释怀。实际上,在面对重压的时候,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更有助于减压。
虽然有人觉得专念会耗费很多精力,但本书涉及的大量研究显示,专念能赋予我们更多的控制力,更多的行动自由,并避免精疲力竭。
无论如何仔细地下定义,设计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我们还是无法把专念说透,无法一劳永逸地把它剖析清楚,就好像我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完全相同的河流一样。本书讲述的各种实验和故事只是向大家展示了专念状态的巨大潜力。将专念定量化,并放入公式可能会使其变得过于简单,让我们无法领略其全貌。吉尔摩(C.M.Gillmore)曾讲述过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将过于精确定义带来的后果描绘得活灵活现。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心理计量学家乘着游艇环游四海,享受着假期的快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游艇来到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珊瑚环礁,并抛锚靠港。据船员说,岛上只有3个居民,都是隐士。船员偶尔会在此停靠给他们送食物。不出所料,沙滩上站着3位老者,白胡子很长,身上的白色长袍随风飘动,总之,他们的模样和我们印象里的隐士别无二样。心理计量学家的出现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隐士们说自己很久以前就登上了这座孤岛,为的就是不受各种俗务,如教学、会议等的干扰,可以潜心研究动物行为。但是,他们渐渐忘记了在大学里学的统计方法,希望教授能够帮他们温习一下这些知识。
教授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在接下来的数小时里,他给3位隐士复习了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实验设计,复习了发表论文所需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用来对数据进行检验的统计方法。在确保隐士们掌握了各种研究工具后,教授再次登船起航。
黎明时分,教授惬意地坐在甲板上望着天际线的曙光。他隐隐约约看到一条小船,或是独木舟,甚至是筏子向这边驶来。于是,他把船长叫到了甲板上。望远镜里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一只恒河猴骑在一条海豚的背上向这边游来。待它们游到船边后,更加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那只猴子叫道:
“亲爱的教授,我们来自隐士的实验室。之所以前来打扰您,是因为隐士们记不得如何确定分母自由度了,这对他们发表论文非常重要……”
而在隐士的实验室里,没人注意到那里的猴子会说话。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14位患者同样接受催眠以消除疣,但他们被要求消除身体一侧的疣。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于医疗专家的盲信,重新夺回治疗疾病的主动权。西蒙顿相信,这种情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会抑制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进而让身体更容易产生癌细胞。当人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主动型安慰剂”的魔力就会显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服用”安慰剂,而不用吃药。大多数人至少现在还需要服用真的安慰剂来哄骗身体,激活自愈力量。......
2024-01-20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因为专念而增加的控制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变背景。即便是那些最难以改变的情境也未必无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念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被判无期徒刑,而且无望获得减刑。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没有虚度40多年的牢狱生活,他意识到,只有心灵空虚的人才会觉得生活无聊,就像一个人有多自由部分取决于他的内心有多宽广一样,无聊和自由都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至少将地狱变成了生趣盎然的惩戒所。......
2024-01-20
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我们不鼓励控制组的老人自己做决定,而是让护理人员全权接管他们的生活。朱迪思·罗丁在养老院开讲座,积极参与并提出大多数问题的依然是实验组老人。在实验组的47位老人中,只有7位老人在这段时间里过世,而在控制组的44位老人中,有13人过世,死亡率分别是15%和30%。所以,控制组老人并不是因为更容易患某种疾病而死亡率较高的。实验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变化似乎的确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2024-01-20
为了发现问题的早期征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与往常略有不同的小状况。由此可见,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但是在专念意识状态的掌控下,人们会注意到这些细小变化,并在它们酿成大祸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因为他们将其视为整个工作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其看做是让我们偏离既定轨道的灾难。潜念的人会把小事故看成是大灾难,因此而变得一筹莫展。......
2024-01-20
对背景的理解决定了我们会做出何种行为反应。有一个著名的童话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背景的强大力量,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丑小鸭。在一个新的背景中,丑小鸭觉得自己很漂亮,并为此而感到骄傲。希金斯教授深知背景的重要作用,于是他努力改变伊莉莎的口音、吐字、衣着和习惯。就好像被试进入实验背景,让自己的判断受到锚的影响,随后又自己走出实验背景对重量进行判断。......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