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功效

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功效

【摘要】:14位患者同样接受催眠以消除疣,但他们被要求消除身体一侧的疣。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于医疗专家的盲信,重新夺回治疗疾病的主动权。西蒙顿相信,这种情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会抑制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进而让身体更容易产生癌细胞。当人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主动型安慰剂”的魔力就会显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服用”安慰剂,而不用吃药。大多数人至少现在还需要服用真的安慰剂来哄骗身体,激活自愈力量。

在刚刚提到的治疗方式中有一些绝不是被动的,我们用它们主动地改变不健康的心理定势和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就拿催眠来说吧,大多数催眠专家认为,如果被催眠者不服从的话,没有人能让他们进入催眠状态。一些人甚至认为,所有的催眠其实都是自我催眠。

疣的治疗过程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身体自愈的强大力量。医学界普遍认为疣是由病毒入侵造成的,这种病完全符合生理疾病的标准,其症状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会持续,但催眠却能对其产生作用。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在《水母与蜗牛》(The Medusa and the Snail)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用思索或类似的心理活动来消除疣……这是最让人想不通的科学迷思之一:我们可以用催眠暗示来命令疣从皮肤上消失。”

托马斯接着描述了一个实验。疣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催眠以消除病症,另一组,也就是控制组则不进行催眠。在实验组的14个成员中,有9人成功治愈了疾病,而在控制组中,无一人痊愈。托马斯认为,如果身体没有强大的自愈能力,这一奇迹完全不可能发生,就算是世界级的细胞生物学家也未必知道应该向身体发出何种指令以消除疣。

另一个相关实验更加神奇。14位患者同样接受催眠以消除疣,但他们被要求消除身体一侧的疣。结果,有9人竟然真的做到了。

虽然病人在接受催眠治疗的时候发挥了作用,但这一过程听起来依然有些被动。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主动地进行治疗呢?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于医疗专家的盲信,重新夺回治疗疾病的主动权。小孩子摔跤后,妈妈会把他扶起来,给他清理伤口并进行包扎,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依赖母亲的话,那么就会认为总会有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我们。

相似地,当医生告诉我们得了什么病,并给我们开药的时候,我们也容易这么想。但是,如果医生只对我们进行诊断,却不开处方,情况又会怎样呢?假如你感到身体某处有些疼痛,于是去医院看病。医生说你患了一种叫Zapalitis的毛病,而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前,你会用心注意各种症状,并想出各种办法让自己好受些。但在得知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之后,你就真的什么都不做了。就这样,你不再关注自己的身体,不再进行任何尝试,而这一切只是源于医生的一次诊断。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些病人试图重新掌握疾病治疗的控制权,他们所采用的许多替代性疗法都有提高专念意识水平的作用。比如,卡尔·西蒙顿(Carl Simonton)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变人们认为癌症是绝症的看法,他觉得癌症只是个人生活的一段艰难时期。“癌症患者常常会感到绝望,或者干脆放弃。”西蒙顿相信,这种情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会抑制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进而让身体更容易产生癌细胞。他的疗法要求癌症患者积极想象正常细胞的样子,以及癌变细胞被化疗或放疗歼灭的场面。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病人必须抛弃癌症是杀手的心理定势,并用肿瘤正在被杀死的想法代替它。

要更多地掌控自己的身体,首先要打破对医疗专家的盲信,不要把自己完完全全托付给医生,要更主动地去寻求疗愈之法。

诺曼·卡森(Norman Cousin)通过改变背景来治疗自己的重症(这是最早的替代疗法之一)。他搬出了医院,搬进了酒店,并用早期的喜剧电影来替代静脉注射针管。在《疾病解剖》(Anatomy of an Illness)一书中,他说自己迅速且彻底地抛掉了头脑里的那些有关疾病的成见。(www.chuimin.cn)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疗法以外还有许多替代疗法。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比较这些疗法和专念意识状态的相似之处。只要我们在治疗疾病时不把自己完完全全托付给医生,那么我们的每一步都将是专念的。比如,我们会质疑一些极具杀伤力的成见,如癌症是绝症。我们会关注新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来自体内还是来自书本。我们会从医学以外的角度来审视疾病。我们会努力改变压力重重的工作背景,或更加积极地看待医院环境。最后,自主地控制治疗进程无疑会让我们更加关注过程,而较少关注结果。

我在运用专念理论改善健康方面主要针对的是老人。开动脑筋、冥想、切换视角、富于创新都能让老人变得更长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方法同样能够改善年轻人的健康状况,并缩短他们的康复时间。

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我们让一些关节炎患者通过解答文字游戏开动脑筋。比如,我们对一些谚语,如“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进行了小小的改编,并让患者重新解释其含义,而控制组成员拿到的就是常见的谚语。实验组成员不仅没有原来那么疼了,而且他们的一些生理指标,如血沉也改善了,而控制组则没有显著变化。

在这一章里,我其实提到了两种增进健康的方法,一种是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定势,另一种则是培养专念的意识状态。后者的效果更持久,而且能够赋予我们更多的控制力。当人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主动型安慰剂”的魔力就会显现。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的。在你懂得掌握平衡之前,父亲或其他“师傅”会扶着自行车的坐椅,防止你摔倒。但他们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撒手,对此浑然不知的你却能够自己掌握平衡。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我们在掌控自己健康,治愈自己疾病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但在学骑车的时候,你早晚会意识到已经没有人扶着车了。现在该是你认清自己对健康的控制力,并实践它的时候了。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服用”安慰剂,而不用吃药。秉持身心合一的观点意味着我们可以像控制自己的意念那样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大多数人至少现在还需要服用真的安慰剂来哄骗身体,激活自愈力量。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学会有意识地激活这股力量,身体就会听从我们的指令。在《新瓶装新酒》(New Bottles for New Wine)一书中,英国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引用了其祖父,19世纪伟大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的一段名言:“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信念找到理由。而我的信念是,对人类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1] 美国著名演员。——译者注

[2] 美国著名演员,1961年以《江湖浪子》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以及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男配角奖。——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