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遵从单一的规则来行事。我在研究生期间所做的第一项实验关注的就是视角单一的问题。为了展示视角单一禁锢思维的强大力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测试。请快速扫视下面这些单词组成的句子。而当潜念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像冰面上的蛤蜊一样,啪地一下将外壳紧紧关闭,不让一丁点儿新信息钻进来。这就是视角单一产生的影响。过于具体的要求,如购买弹性绷带,能够催生“潜念”。......
2024-01-20
专念的好处之五
伍迪·艾伦
《报仇》(Getting Even)
——————————
身心能分开吗?如果能的话,你要哪个呢?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人就告诉我们身心是分开的,而且身体更重要。棍子和石头能打断你的骨头,但是话语却伤不了你的身体。如果身体出了什么毛病,我们会去看医生,但是在碰到心理问题时,最多只是找朋友倾诉一下。认为身心分离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可能是我们所具有的最顽固的心理定势,也可能是最危险的不成熟的认知承诺。(www.chuimin.cn)
但是,人类并不总是认为身心是分离的。在一些历史时期或特定文化中,人们就认为身心是一个整体。查尔斯·谢林顿爵士(Sir Charles Sherrington)在谈论亚里士多德对于灵魂的看法时指出,“从‘灵魂留下的印象’这一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觉得身心是一种存在……其论述的字里行间到处都流露出认为身心是一个整体的假设。”在南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里生活着一个肯族(!Kung)部落,他们对于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无论是碰到外敌,或是有人得病咳嗽,还是母亲乳汁分泌不足,他们都会用彻夜跳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治疗的是整个人,而非某种疾病或身体的某个部分。
正如我们在第2章有关熵的讨论中看到的那样,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宇宙看做是一台大机器,不能将其视为纯物质的现实。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写道:“在物质的宇宙里存在着未知的大陆,那是我们意识的家乡。”不过,认为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一直在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在19世纪末之前,心理学一直被视为哲学的分支,所以心理学家对于心灵的看法源于哲学。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身心二元论可以追溯到笛卡尔,他认为心灵是非物质的,而身体是物质的,只有身体遵从机械定律。虽然很多年后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但这一观点主导了心理学界很长时间,而且依然影响着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看法。
像华生和斯金纳这样的行为心理学家于20世纪初对身心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可被观测的变量,如早先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后果来理解行为。早期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只有环境和情境原因,而没有心理原因。这一学派在描述人们生活的时候可以不涉及心理活动,在他们看来,只有可见的刺激和可见的反应。他们认为心灵是空洞的概念,是一种附带现象。
每个人,尤其是病人、老人和孩子,在得到身体上的照顾的同时,也非常需要心理上的关怀。身体和心灵是密不可分的。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心理学家一直在身心二元论和行为主义之间抉择。二元论还是占了上风。就算是那些行为主义学者,至少他们在生活中还是默认身心是有区别的。而今天,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聚焦于认知。虽然认知一词的含义等同于心理活动,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者还是以观察行为的方式来检验认知和认知过程。在新兴的神经科学中,身心二元论改头换面,以有关心理和头脑之间差别的命题重新浮现。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在平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遵从单一的规则来行事。我在研究生期间所做的第一项实验关注的就是视角单一的问题。为了展示视角单一禁锢思维的强大力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测试。请快速扫视下面这些单词组成的句子。而当潜念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像冰面上的蛤蜊一样,啪地一下将外壳紧紧关闭,不让一丁点儿新信息钻进来。这就是视角单一产生的影响。过于具体的要求,如购买弹性绷带,能够催生“潜念”。......
2024-01-20
这也是因为我们忽视身心之间联系而造成的恶果。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体验离不开认知,但是一些像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家却将情绪视为纯粹的生理状态。对于刺激的生理反应和对于刺激的思考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没有意识到不同背景下的某种刺激会变成不同的刺激,我们就成为了各种心理定势的受害者,盲目地将某种刺激和特定情感联系在一起。......
2024-01-20
相信直觉的科学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而是会注意意外的结果,并努力解释其含义。就像剖析潜念有助于我们了解专念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剖析理性或逻辑来理解什么是直觉。我们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专念或直觉,我们将不再受到条条框框或理性思维的束缚。我们用直觉来进行探索和发现。纯粹的理性是用来证实既有思维定势和僵化类别的。不管怎样,尊重直觉或给这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对创新来说是很重要的。......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因为专念而增加的控制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变背景。即便是那些最难以改变的情境也未必无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念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被判无期徒刑,而且无望获得减刑。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没有虚度40多年的牢狱生活,他意识到,只有心灵空虚的人才会觉得生活无聊,就像一个人有多自由部分取决于他的内心有多宽广一样,无聊和自由都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至少将地狱变成了生趣盎然的惩戒所。......
2024-01-20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为潜念付出的四大代价3位老妇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显然他把这一程序和临睡前的清洗程序搞混了,而他潜念地完成了自己更为熟悉的那个程序。可是,没有人听到水花溅起的声音,而只有重重的撞击声,因为游泳池里并没有水。当然,潜念造成的后果并不总像盲目切肉块这么小,或断送性命那么大,很多影响的严重性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影响包括狭隘的自我形象、无心的冷酷、控制力的丧失和未发挥的潜能。......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