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除非我们小时候家里有人残疾,否则在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残疾的时候,这一概念和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因此,人们会顺理成章地接受相关的成见,也就是不成熟的认知承诺。万一残疾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躲避不开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心理定势就会变得难以撼动。对那些因为事故而不幸残疾的人来说,他们会成为自己心理定势的受害者。如果他们认为身体受伤会导致智力受损,那么他们会担忧自己的智力是否会下降,而这些担忧可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残疾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我们的亲人,如孩子,那么有关残疾的成见就会影响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认为聋哑人智力有问题的家长就不会对自己的聋哑孩子抱有多大的期望。
对与我们不同的人的成见,会阻碍我们潜能的发挥,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会让我们错过某一领域真正有才华的人。
这些成见还会让我们和身边的人才擦肩而过。如果校足球队为了迎战对手而要制定比赛战术,但是最熟知战术的人却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大家可能会因为他无法站立而冷落他。我们还可能会因为一个候选人是同性恋而不投票给他,因为一个外科医生是女性而低估其能力,因为一名精神病医生是盲人而不信任他,或是因为一个咨询顾问缺了一条胳膊而质疑其能力。如果我们一直这么想的话,那么就会错过某一领域真正有才华的人。
其实,“异类”这种说法本身就会误导我们。我们先前已经提到过,任何一种类别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一旦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细分,世界将变得不再那么两极化,不再像黑与白,正常和残疾,或同性恋和异性恋那样截然对立。当然,要细分肤色的确有些困难。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细分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两大类似乎没有什么重合的地方,一些人喜欢和同性发生性关系,而另一些则喜欢和异性发生性关系。但我们真的就不能进一步细分了吗?
其实,“异类”这种说法本身会误导我们,因为任何一种类别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一旦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细分,世界将变得不再那么两极化。(www.chuimin.cn)
首先,双性恋就不符合上述分类标准。还有,如果一个人喜欢幻想和男性亲热,却喜欢和女性做爱,那么他又应该被分为哪类呢?此外,禁欲者或结了婚的娘娘腔又该怎么算?和人妖性交又该如何分类?再比如,一个人以前是异性恋,有过一次同性性行为,但现在没有性生活,又该怎么办?最后,那些已经不过性生活的同性或异性夫妻该归为哪一类?这群人的数目可不小。
如果“异性恋”和“同性恋”指的主要是性行为,那么在人们不过性生活的时候,他们可以被归为其中任何一种。如果他们最后一次性生活是和异性过的,我们可以称其为异性恋,反之亦然。如果他们的大多数性生活都是和异性过的,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异性恋。但是,如果此人最难忘的性体验是同性赋予的,那么他该被归为哪一类呢?此外,如果我们根据行为的性质,而不是根据性行为的对象来定义性,那么当同性恋或异性恋夫妇进行相同的性行为时,我们应该将他们归为一类吗?还有,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性能力,但却依然通过前戏来满足妻子或女性的性欲,那么他又该算做哪类人呢?
性取向尚且可以进行如此深入的细分,那就更别提残疾了,我们没有理由将所有残障人士扔进一个类别里。我们不妨搞清楚残障人士在哪一方面碰到了障碍,这远比给他们扣一个大帽子强得多。无论是对旁观者还是对当局者来说,这种看法将极大地削弱“异类”这个头衔的分量,因为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所有人在某方面都有“残障”。“异类”这个概念必须依托另一个概念才能存在,那就是“正常人”,两者相对,互不相融。而对“正常”的定义又离不开主观判断。无论我们说一个人“瘫痪”,患有“糖尿病”,还是说他“太肥”或“太瘦”,都暗示着我们假设存在一种理想状态。“异类”无非是那些无法被归为“正常人”的个人,而“异类”一词本身没有任何含义。
每个人在某个方面都能算是“异类”。我们可以通过细分来消除偏见,而不是给别人或自己扣大帽子,贴标签。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威廉·詹姆斯认为,所有人的潜能都只发挥了很小一部分。只有身处积极的压力之中,或特定情况下,如受到爱的眷顾,听到上帝的召唤,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发现体内沉睡的能量是多么大。我们已经看到,潜念能够削弱我们的自我形象,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而它同样能够埋没我们的潜能。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9岁。这一现象可能还有其他成因。......
2024-01-20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为了证实细分对于消除偏见的作用,理查德·巴什纳、班查诺维兹和我在当地小学进行了实验。实验组的孩子通过寻找不同的答案学习如何动用专念意识进行细分,而控制组的孩子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锻炼。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孩子们要对一些事件进行解释。实验组的孩子学会了不带偏见地进行区分。......
2024-01-20
当我们的心智位于某种背景中时,我们的身体也必然位于这种背景中。背景对于身体的影响力非常大,就连一些基本需求也会受到影响。人们很早就知道背景对于痛觉的作用。相反,当我们注意疼痛的时候,身体似乎也更难忍受疼痛。虽然士兵的受伤程度更严重,但只有32%的人要求使用镇痛剂,而平民的这一比例高达83%。背景也会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情绪背景,即我们对于身边事件的解释是导致严重疾病的一连串因素中的第一个环节。......
2024-01-20
因为专念而增加的控制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变背景。即便是那些最难以改变的情境也未必无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念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被判无期徒刑,而且无望获得减刑。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没有虚度40多年的牢狱生活,他意识到,只有心灵空虚的人才会觉得生活无聊,就像一个人有多自由部分取决于他的内心有多宽广一样,无聊和自由都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至少将地狱变成了生趣盎然的惩戒所。......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这也是因为我们忽视身心之间联系而造成的恶果。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体验离不开认知,但是一些像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家却将情绪视为纯粹的生理状态。对于刺激的生理反应和对于刺激的思考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没有意识到不同背景下的某种刺激会变成不同的刺激,我们就成为了各种心理定势的受害者,盲目地将某种刺激和特定情感联系在一起。......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