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潜念付出的四大代价3位老妇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显然他把这一程序和临睡前的清洗程序搞混了,而他潜念地完成了自己更为熟悉的那个程序。可是,没有人听到水花溅起的声音,而只有重重的撞击声,因为游泳池里并没有水。当然,潜念造成的后果并不总像盲目切肉块这么小,或断送性命那么大,很多影响的严重性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影响包括狭隘的自我形象、无心的冷酷、控制力的丧失和未发挥的潜能。......
2024-01-20
潜念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进而限制我们的控制力。广告商就很喜欢利用潜念来影响消费者。在曼哈顿的中心区域,一家旅游商店在自己的橱窗里竖了一块醒目的标牌,这块牌子差不多竖了20年,最近才被摘掉。标牌上写着:“可以点亮的蜡烛!”哪种蜡烛点不亮呢?不过我还是常常被这个标牌吸引,想进去看看有没有特别的蜡烛可以送人。
就算广告商不下手,我们也常常会作茧自缚。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倾向于将所有麻烦归咎于某一种原因。这种倾向将大大减少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我和心理学家海伦·纽曼(Helen Newman)对离婚现象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将失败的婚姻归咎于前夫的女士更加难以自拔,而认为婚姻问题有许多原因的女士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
相似地,认为酗酒倾向是遗传的酒鬼会破罐子破摔,会放弃能够让自己恢复正常生活的控制力。当我们的头脑被某一个念想占据的时候,与其相对的信息就会逃过我们的视线。即便这些信息来自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我们也会置若罔闻。在一项有关不成熟的认知承诺的研究中,我和三位同事就找到了相关证据。
我们关注两类酗酒者,一类小时候身边只有一种酗酒者,而另一类小时候则碰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酗酒者,且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后一类酗酒者对于酗酒行为的看法会比较多元化。假如某个孩子身边只有一个经常大吵大闹,举止粗鲁的酒鬼,那么他长大后就会不自觉地认为酗酒者都该是这个样子。如果有一天这个孩子也不幸成为酗酒者,那么他的头脑中就没有其他榜样可供模仿。相反,如果这个孩子碰到过许多性格迥异的酗酒者,那么他就有很多榜样可供选择,而且也不会认为酗酒行为是不能改变的。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访谈了42名到医院戒酒的病人。在访谈时,我们特别关注了他们的儿时经历(实施访谈的研究人员和治疗师都不知道我们的假设)。然后,我们将每个病人的访谈结果和他们的戒酒效果进行比较。那些戒酒效果显著的病人几乎都属于第二类酗酒者,他们小时候碰到过不同类型的酗酒者。而第一类酗酒者对酗酒行为的看法极为顽固,以至于他们根本就听不进治疗师的话。(www.chuimin.cn)
上述倾向还有更简单的表现形式。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卢钦斯(Abraham Luchins)和艾蒂丝·卢钦斯(Edith Luchins)对心理定势进行了一系列经典研究。他们发现,人们一旦认为用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出所有算术题,那么他们就不会寻找其他方法,即便更简单的算法的确存在。
在实验中,被试要计算如何用3种不同规格的罐子倒出各种体积的水。比如,他们要用容积21夸脱的A罐、容积127夸脱的B罐和容积3夸脱的C罐倒出100夸脱水。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把B罐盛满,然后从B罐中往A罐中倒水,直至倒满,随后再用B罐剩下的水倒满C罐两次,即127-21-3-3=100。我们也可以将其写成B-A-2C。被试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解出所有题目。
等被试认准这个死理以后,研究人员问他们如何用23夸脱的A罐、49夸脱的B罐和3夸脱的C罐倒出20夸脱水。
上述解法同样有效:49-23-3-3=20。但是,我们有更简单的解法:盛满A罐,然后用里面的水注满C罐,即23-3=20。结果有81%的被试继续沿用更为繁琐的方法。不过,研究人员在一些卷子上写着“不要盲从,别不动脑子地解答下列问题”。这时,只有63%的人机械地使用更加复杂的算法。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为潜念付出的四大代价3位老妇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显然他把这一程序和临睡前的清洗程序搞混了,而他潜念地完成了自己更为熟悉的那个程序。可是,没有人听到水花溅起的声音,而只有重重的撞击声,因为游泳池里并没有水。当然,潜念造成的后果并不总像盲目切肉块这么小,或断送性命那么大,很多影响的严重性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影响包括狭隘的自我形象、无心的冷酷、控制力的丧失和未发挥的潜能。......
2024-01-20
藏传佛教将这种思维习惯称为“执著于分别之妄心”。我们用许多套不同的类别对各种现象进行感知和整理。而当我们墨守成规,教条而僵化地使用以前创造的类别时,如阴柔和阳刚、年老和年轻、成功和失败,“潜念”就控制了我们的头脑。一旦我们将较大的类别分割成若干较小的类别,这一过程就不会停止。而被“潜念”所困的人会认为某些动物一直在宫苑之中,基督教永远是善的,某些人永远不会受到惩罚,或者门永远是门。......
2024-01-20
“平常心”即与众生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保持这一自然的平常心,则“触类是道”。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于向外攀缘,使平常心受到“污染”或异化,丧失了自我。解脱要靠自己,靠“自悟”。寓出世于世间,在现实中求得解脱,正是中国佛教的特点。[2]佛学在中国不断与儒学合流,其精神解脱与社会参与不断互补互动,并未绝对对立起来。......
2023-07-25
一些潜念行为,如口误与潜意识有关。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过程既是动态的,又是不可知的。正如弗洛伊德在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潜意识想法进入意识的过程会受到有意的抵制。这些无法被接受的念想或欲望会通过梦的改装,进行隐晦的表达,让我们明白自己的生活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除此以外,我们无法窥见潜意识的真容。潜念无关乎我们的动机和欲望,它潜藏在我们的头脑中,控制着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许多粉丝对这些明星的了解甚至远远超过对自己身边的同事、同学的了解。明星出演的电视剧,往往有较高的收视率。为此,有些人看电视剧,也会沉迷。电视剧制造的影像世界和意义不是真实的,而是梦幻的。电视剧对某些精神状态不佳的人更有吸引力,更具有令其沉陷的魔力。走出电视剧沉迷的最好手段就是做有意义的、自己喜欢的事。......
2023-08-16
实验人员要求被试逐级提高电击的强度。潜念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进而限制我们的控制力。护理人员每天定期为老人更新各种与现实有关的信息,如室外气温、日期、时政新闻等。那些无法回答问题的老人会被认为神志不清。将护理人员的“现实”强加给老人们,其结果只能是误判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意识清醒程度,只能是伤害他们的身心。......
2024-01-20
一个高效能的人懂得在什么时候对哪些事情给予必要的关注。高效的总裁还需要专念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对哪些事情抱有专念态度。一些患有重病的人十分痛苦,医生或法官有时要面对是否继续延长其生命的重大决策。这时,决策的根本依据又再次浮出水面,那就是个人秉持的价值观。洞悉各种选项能增强我们对局面的控制力,进而会促使我们变得更加专念。......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