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潜念决定力:失控局限与解脱之道

潜念决定力:失控局限与解脱之道

【摘要】:潜念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进而限制我们的控制力。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倾向于将所有麻烦归咎于某一种原因。我们发现,将失败的婚姻归咎于前夫的女士更加难以自拔,而认为婚姻问题有许多原因的女士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相似地,认为酗酒倾向是遗传的酒鬼会破罐子破摔,会放弃能够让自己恢复正常生活的控制力。在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访谈了42名到医院戒酒的病人。

潜念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进而限制我们的控制力。广告商就很喜欢利用潜念来影响消费者。在曼哈顿的中心区域,一家旅游商店在自己的橱窗里竖了一块醒目的标牌,这块牌子差不多竖了20年,最近才被摘掉。标牌上写着:“可以点亮的蜡烛!”哪种蜡烛点不亮呢?不过我还是常常被这个标牌吸引,想进去看看有没有特别的蜡烛可以送人。

就算广告商不下手,我们也常常会作茧自缚。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倾向于将所有麻烦归咎于某一种原因。这种倾向将大大减少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我和心理学家海伦·纽曼(Helen Newman)对离婚现象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将失败的婚姻归咎于前夫的女士更加难以自拔,而认为婚姻问题有许多原因的女士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

相似地,认为酗酒倾向是遗传的酒鬼会破罐子破摔,会放弃能够让自己恢复正常生活的控制力。当我们的头脑被某一个念想占据的时候,与其相对的信息就会逃过我们的视线。即便这些信息来自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我们也会置若罔闻。在一项有关不成熟的认知承诺的研究中,我和三位同事就找到了相关证据。

我们关注两类酗酒者,一类小时候身边只有一种酗酒者,而另一类小时候则碰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酗酒者,且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后一类酗酒者对于酗酒行为的看法会比较多元化。假如某个孩子身边只有一个经常大吵大闹,举止粗鲁的酒鬼,那么他长大后就会不自觉地认为酗酒者都该是这个样子。如果有一天这个孩子也不幸成为酗酒者,那么他的头脑中就没有其他榜样可供模仿。相反,如果这个孩子碰到过许多性格迥异的酗酒者,那么他就有很多榜样可供选择,而且也不会认为酗酒行为是不能改变的。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访谈了42名到医院戒酒的病人。在访谈时,我们特别关注了他们的儿时经历(实施访谈的研究人员和治疗师都不知道我们的假设)。然后,我们将每个病人的访谈结果和他们的戒酒效果进行比较。那些戒酒效果显著的病人几乎都属于第二类酗酒者,他们小时候碰到过不同类型的酗酒者。而第一类酗酒者对酗酒行为的看法极为顽固,以至于他们根本就听不进治疗师的话。(www.chuimin.cn)

上述倾向还有更简单的表现形式。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卢钦斯(Abraham Luchins)和艾蒂丝·卢钦斯(Edith Luchins)对心理定势进行了一系列经典研究。他们发现,人们一旦认为用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出所有算术题,那么他们就不会寻找其他方法,即便更简单的算法的确存在。

在实验中,被试要计算如何用3种不同规格的罐子倒出各种体积的水。比如,他们要用容积21夸脱的A罐、容积127夸脱的B罐和容积3夸脱的C罐倒出100夸脱水。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把B罐盛满,然后从B罐中往A罐中倒水,直至倒满,随后再用B罐剩下的水倒满C罐两次,即127-21-3-3=100。我们也可以将其写成B-A-2C。被试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解出所有题目。

等被试认准这个死理以后,研究人员问他们如何用23夸脱的A罐、49夸脱的B罐和3夸脱的C罐倒出20夸脱水。

上述解法同样有效:49-23-3-3=20。但是,我们有更简单的解法:盛满A罐,然后用里面的水注满C罐,即23-3=20。结果有81%的被试继续沿用更为繁琐的方法。不过,研究人员在一些卷子上写着“不要盲从,别不动脑子地解答下列问题”。这时,只有63%的人机械地使用更加复杂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