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测试压力思维模式的影响,你必须改变某人对压力的想法,然后长期跟踪他。首次压力思维模式干预发生在全球金融机构UBS公司里,当时正是2008年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相反,干预组的员工对压力的看法更积极了。受到思维模式干预的员工,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克拉姆继续与不同对象,做压力思维模式干预及研讨会,包括医护工作者、大学生、高管,甚至海豹突击队队员。......
2024-01-19
2013年,斯坦福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成年人做了次调查,年龄跨度在18~78岁,来评估多大程度上他们同意“总体来说,我感觉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这个说法。这听起来挺离谱,让人们反思自己的一生,判断是否有意义。但是,大多数人凭直觉就会知道答案。大概仅凭读到这句话,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内在评估。
研究人员接着要看,什么因素可以将强烈认同该说法的人与不认同该说法的人区分开来。有意义人生的最好预测指标是什么?
令人吃惊的是,压力排名很高。研究者询问的每项压力测量指标,都预测了更大的意义感。过去经历过最多压力事件的人,更倾向认为他们的生活有意义。说自己现在正承受很大压力的人,同样评价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人们觉得把时间花在担忧未来上面,也是有意义的,就像花时间反思过去的挣扎和挑战。研究人员得出如下结论:“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的人有更多担忧,但也比那些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的人有更大的压力。”
为何压力与意义连接如此紧密?一个原因是,压力看起来是真正投入角色、追求满足意义感的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当人们谈论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源时,上榜清单是工作、为人父母、私人关系、照顾老人,还有健康。在最近的两个调查里,英国34%的成年人认为养孩子是生活中压力最大的事,而62%的加拿大成年人说工作是最大的压力来源。
每次问人们这些令人痛苦但有意义的角色时,压力悖论就出现了。比如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发现,抚养18岁以下的孩子,极大提高了日常痛苦的概率——而同时,你也拥有更多的笑声。那些说昨天压力透顶的企业家,也说那天学到了有趣的东西。感到有压力是生活出状况的信号,更是反映你多么投入在某些活动和深入在有意义的私人关系中的晴雨表。
研究同样表明,低压生活并不会让人们如想象般幸福。虽然多数人预测如果不那么忙会更幸福,但事实恰恰相反。人们越忙越幸福,即使被迫接受更多的任务。繁忙程度的急剧下降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退休会提高40%罹患抑郁症的概率。确实有意义的压力甚至可能对健康有益。在一项大型流行病研究中,汇报较高厌倦水平的中年人,在接下来的20年内死于心脏病的概率超过2倍。相对比,许多研究都显示,有更多意义感的人活得更长。比如说,某项研究跟踪了英国9000多名成年人达10年之久,那些说过着有意义生活的人,死亡率要低30%。即使剔除了包括教育、财富、抑郁,以及吸烟、锻炼、饮酒等行为因素,降低死亡风险率依旧成立。(www.chuimin.cn)
这类发现可以帮助解释为何压力不总是对健康和幸福有害,以及为何不应该害怕有压生活。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压力源和最大的意义来源往往重合,很明显,压力甚至会带来幸福。
压力可能是追求困难但是是重要目标的自然副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压力瞬间都富有意义。然而,即使我们正承受的压力本身看起来没有意义,它也能激发寻找意义的渴望——如果不是现在,就是在生命长河的更广泛时间段。毫不夸张,寻找意义的能力,驱动了我们在困境中不抛弃不放弃。人类具备先天的本能,赋予承受的痛苦以意义。这个本能甚至是生理压力反应的一部分,如反思、精神探求和灵魂探索等体验。压力情境唤醒了内在的过程。这是压力生活常常是有意义生活的另一个原因:压力挑战我们,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重新思考压力:什么带给你意义?
花点儿时间,列出你最有意义的角色、关系、行为或者目标。在生命的哪些部分,你最可能体验到快乐、爱、欢笑、学习或者目的感?列出一些以后,问自己这个问题:同样,它们是不是有时候或者经常让你感觉到压力?
我们通常想象,如果消除掉在家里、职场或追求目标过程中体验到的压力,那该多理想啊,但现实中这没有可能。我们不会在家庭、工作、社区、爱、学习或健康方面,选择全压或全无压力的体验。如果生活中有些事,既有意义,又让你压力巨大,花点儿时间写出来,为什么这个角色、关系、活动或者目标对你如此重要。你或者还可以考虑写一写,如果突然没有了这个意义来源,生活会怎么样。失去它,你有什么感觉?你想让它重新回来吗?
有关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的文章
要真正测试压力思维模式的影响,你必须改变某人对压力的想法,然后长期跟踪他。首次压力思维模式干预发生在全球金融机构UBS公司里,当时正是2008年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相反,干预组的员工对压力的看法更积极了。受到思维模式干预的员工,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克拉姆继续与不同对象,做压力思维模式干预及研讨会,包括医护工作者、大学生、高管,甚至海豹突击队队员。......
2024-01-19
事故后的一个月,55名患者中有9个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更具抗挫折能力的患者,相比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有不同的尿液样本。许多时候,压力反应是身处困境时你最好的同盟——可以依靠的资源,而不是该消灭的敌人。事实上,预防或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最有前景的新疗法之一就是控制压力荷尔蒙的剂量。......
2024-01-19
克拉姆的压力实验展示了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是一种影响力很大的现象,但它是人为操控的,有人告诉你怎么看待某事。这种信念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安慰剂效应,这是思维模式效应。不像安慰剂效应,对特定高产出只有短暂影响,思维模式如同滚雪球一样,对结果有更长久的影响。能成为思维模式的信念超越了倾向、既成事实,或者智力观点。这是思维模式的完美例子,它比安慰剂效应更有力,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你当下的体验,也会影响未来。......
2024-01-19
在发达国家,调查是通过电话进行的。菲律宾以67%的比例居于榜首,而非洲的毛里塔尼亚排名最低,比例刚刚超过5%。研究人员还发现,生活在腐败、贫穷、饥饿或暴力水平高的国家的人,诸如毛里塔尼亚,通常不认为他们的日子很难过。当涉及总体幸福感时,调查显示,最幸福的人不是没有压力的人。高压既伴有痛苦,也带来幸福。重要的是,幸福生活不是没有压力,没压力的生活也无法保证幸福。研究表明,有意义的人生,也是有压力的人生。......
2024-01-19
你能成为生活的主宰100多年前,美国费城的6个高中生向他们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学多才的牧师请求:“先生,您肯教我们读书吗?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我们没钱。我们中学快毕业了,有一定的学识,您肯教教我们吗?”你就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力是你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所拥有的最有力的工具。他们认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只是机遇。然而,为了谋取生活的成功,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独立的选择。......
2023-12-02
是的,如果这样说,“本书是关于如何在职场压力下成长的”或“本书会帮你改善焦虑的身体症状”,会更加容易。我写这本书的目标,是要提供科学证据、故事和策略,全面探讨我们定义的压力。人们很容易理解,工作上的一些压力,重大事件前的小紧张,对我们有益,这些压力,值得欢迎。这本书不是要说压力是好的还是坏的,而是要说,选择看压力好的一面,将帮你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2024-01-19
解决办法是练习思维觉察——注意你现在的压力思维是如何在生活中运行的。压力思维还会影响你如何回应别人的压力。或者你视他人的压力为邀请,借机倾诉自己的问题,好像要竞争一下谁的生活压力更大?一旦你开始寻找,你会发现压力模式到处都是:在媒体上,在人们讨论生活问题的谈话中,甚至在利用减压承诺卖东西的广告里,从洗发水到办公家具。你开始了解关于压力的信念——你自己的和周围人的——如何影响你的感觉和应对方式。......
2024-01-19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创伤后成长。几乎所有能想象到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包括暴力、虐待、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危及生命的疾病,甚至长期的空间恐惧,都能够带来创伤后成长。当人们描述如何从创伤事件中成长时,他们谈到了与纳尔逊夫妇类似的改变。创伤后成长的普遍程度很难估计。2013年一份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宣称:“成长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有的偶然现象。”创伤后成长,并不意味着人们从痛苦中反弹,再不为创伤所动。......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