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含混是对文学表述的贬义评价。但是,燕卜荪以大量的经典作品为证,撰写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说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含混是文学作品的必要特性,含混这一术语由此转而表示褒义。由此,含混论有力地支持了新批评的细读法,肯定了新批评对文本本体的重视。这种含混往往与词义的多样性和语法的疏漏有关。属于此类含混的有双关语、暗喻和讽喻等等。殷企平:《含混》,见赵一凡等编:《西方文论关键词》,第157页。......
2024-01-19
新批评派重视文本的细读和诗的语言的分析,燕卜荪的含混分类对语言的复杂性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并为新批评派理论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不过,燕卜荪的含混论就如它的名称一样,也有着诸多含混之处。
含混论的含混之处首先是定义的含混。燕卜荪在《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含混”这一词语。他自称“一开始就声明自己对‘朦胧’[含混]一词的使用是自由的”【1】。言外之意,含混的意义有着多种的可能性,很难用一句话能准确地概括。不过,他还是做出了某些界定:“所谓朦胧[含混],在普通语言中指的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而且通常是机智的或骗人的语言现象。我准备在这个词的隐身意义上使用它,而且认为任何导致对同一文字的不同解释及文字歧义,不管多么细微,都与我的论题有关。”【2】他在该书第二版序言中还说:“当我们感到作者所指的东西并不清楚明了,同时,即使对原文没有误解也可能产生多种解释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品该处便可称之为朦胧[含混]。”【3】不过尽管如此,他随后又坦承,“这会引发哲学的质疑,对含混一词的扩大引申会变得没有意义”【4】。
含混论的第二个含混之处在于对含混类型的界定。燕卜荪在界定七种类型的含混时并没有将各个类型截然分开,因为这些类型之间无法做到泾渭分明。可以说,在阐释不同类型的含混时,燕卜荪本人的心态是相对含混的,这直接反映在他的表述用词含混不清。例如,第一类型的含混“一个细节在好几个方面发挥效力”的说法就包含了比喻和对照的使用。而第四类含混“某一表述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之间不一致”和第六类含混“字面表述意义矛盾”有着相当的重合意味,读者只能依据含混做出不同的阅读理解。
不仅如此,在具体阐释每一种含混的类型时,燕卜荪也并没有为他的阐释树立权威。一方面,他倾向于选择那些有着多种反应可能的例句作为例证,例如:
If it were done, when 'tis done, then 'twere well
It were done quickly;
If the' Assassination
Could trammel up te Consequence, and catch
With his surcease, Success; that but...
(要是干了以后就完了,
那么还是快一点干;
要是凭着暗杀,
便可以攫取美满的后果,
又可以排除了一切后患;)【5】(www.chuimin.cn)
这段引文不仅有双重句法的使用If it were done, when 'tis done, then 'twere well/It were done quickly;而且consequence(后果/登上王位);trammel(用网捕鸟/用绳拴马腿/用钩子勾锅/用杆推动台车)、surcease(干完/推翻判决/过量+死亡)这些词在词义上都有着多种意蕴。虽然诗歌需要含混给予想象的空间,但因为“每一个含混之处都存在于某种情境之中,应当由它所在的语境来予以评判”【6】,含混也就不足以成为评判诗歌的一个标准。
含混论的含混之处直接导致对含混的准确理解。新批评认为含混是诗歌的本性,因为语言具有含混多义的性质。但是,对于“丰富而杂乱的”语言,如果没有足够的心智来赋予它以统一性,将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势必会影响文本意义的稳定性,甚至消减任何阐释立场的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批评的含混论是一种悖论。瑞恰慈虽然强调“在足够广泛的意义上,一切白话陈述都可以说是朦胧[含混]的”【7】,但他同时也认为,“任何事物(短句、句子、诗行)只要作者用来作为一个单位,就必定是一元的,必定只代表思维的一个体系。”【8】如此看来,瑞恰慈一方面强调“一切白话陈述都可以说是朦胧[含混]的”,另一方面又指出事物的一元性,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含混论带来另一个含混之处。至于他所说的“你了解到所有这些事物发生前后的相互关系后,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概念,达到一元性认识”【9】,这实际上谈的是另外一个话题,即如何通过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来取得一元性认识的问题以解决含混的问题,而非含混问题本身,即对诗本身的认识。
注释
【1】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第二版序言》,周邦宪等译,第2页。
【2】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第1页。
【3】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第二版序言》,周邦宪等译,第2页。
【4】Olson, Elder: "William Empson, Contemporary Criticism and Poetic Diction", Modern Philology. Vol. 47. No. 4(May 1950), p. 227.
【5】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第二版序言》,周邦宪等译,第65—66页。
【6】Olson, Elder: "William Empson, Contemporary Criticism and Poetic Diction", Modern Philology. Vol. 47. No. 4(May 1950), p. 226.
【7】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第1页。
【8】同上,第366页。
【9】同上,第366—367页。
有关什么是新批评的文章
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含混是对文学表述的贬义评价。但是,燕卜荪以大量的经典作品为证,撰写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说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含混是文学作品的必要特性,含混这一术语由此转而表示褒义。由此,含混论有力地支持了新批评的细读法,肯定了新批评对文本本体的重视。这种含混往往与词义的多样性和语法的疏漏有关。属于此类含混的有双关语、暗喻和讽喻等等。殷企平:《含混》,见赵一凡等编:《西方文论关键词》,第157页。......
2024-01-19
《打红山》又叫“开财门”,是原始巫术性特别强、氛围特别严肃的一出法事。交给事主时兴讨红包,同时送祝福给事主。《打红山》在整个还坛神仪式中最为特殊,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这折法事的案子布置和前面有所不同,坛前的席子上放置一个倒扣的簸箕,上面放置插有司刀、香烛的升子、几张钱纸、一个空盘子。一般端公不愿意做签头师,签头法事较为恐怖和神秘。关键是,签头法事不顺利的话对端公自身有很大影响。......
2023-08-04
兰瑟姆所代表的新批评表现论是对浪漫主义表现论的反驳。浪漫主义的表现论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强调诗人内心感情的表达,或者是对读者感情的激发。与浪漫主义的表现论相比,兰瑟姆的表现论偏向理性化,是一种本体论的表现主义。在表现这一本原世界时,兰瑟姆认可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对创作过程中表现的论述,即,诗歌创作应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距离。对兰瑟姆来说,诗歌是对世界的一种本体性认识。......
2024-01-19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2023-11-29
音像制品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出版者交付作品,出版者承担以音像制品的形式将作品公开复制发行并支付报酬的合同。本版出版合同,是指授权方是境内的著作权人与出版单位签订的合同;外版出版合同,是指授权方是境外的著作权人与出版单位签订的合同。......
2023-07-23
借助玄学派为范例可以使诗歌回归正途。新批评派认为玄学诗在理性和感性的问题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新批评派同时大为称赞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诗在诗歌逻辑方面的表现。从以上可以看出,新批评派对于玄学诗的推崇在于玄学派诗歌满足了新批评派对诗歌“新颖”的要求,同时,玄学诗所表现的紧凑的意象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也反映了新批评要求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观点。......
2024-01-19
构架—肌质论是兰瑟姆于1941年在《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提出的,它是新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兰瑟姆的构架—肌质说究其根本是一种二元论。因此,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兰瑟姆对构架和肌质的思考有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诗歌中不仅要设置思想结构,还要提供丰富的肌质,考虑构架—肌质间关系的合理化问题。这种认识使得他的构架—肌质论在前后的理论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平衡。......
2024-01-19
新批评派对主题语象的分析最能够代表新批评细读式研究方法。我们以布鲁克斯对弥尔顿《幽思的人》与《快乐的人》的阐释来分析什么是主题语象,以及光与影的主题语象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像弥尔顿诗歌中光与影的语象一样,如果某一主题语象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不断积累力量,就会转化为诗歌中的主要象征。......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