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瑟姆在《新批评》一书中,针对瑞恰慈为代表的心理学式批评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在对诗歌体验的问题上,以瑞恰慈为代表的心理学式批评家认为,诗是由感情和神经的冲动而发,诗歌体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刺激。兰瑟姆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这种心理式的批评割裂了诗歌与客观认识的联系。兰瑟姆指出,诗歌是一种真实的认知活动,而非生物反应的冲动。......
2024-01-19
把“批评”与“公司”相连,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兰瑟姆是在讽刺批评过于泛滥。其实恰恰相反,兰瑟姆是借“批评公司”这一名字来倡导一种真正的批评的出现。在他看来,批评是一门科学化、精确化和系统化的学问,不经过专门的训练是不可能胜任的。因此,他要求人们,包括大学中的文学教授要把批评作为一门职业来认真地对待。
兰瑟姆在文章中如此强调、凸显批评,是由于文学批评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文学自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即“文学作品特殊的法则和结构”【1】都已经被人们所忘记了,人们只会“论述着各自研究的时期的文学的历史”和对文学做“通常的历史评注”,而对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自身的美学价值则毫无发现。【2】也就是说,在兰瑟姆看来,原本应该独立的文学批评已经被历史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所钳制。正因为如此,兰瑟姆在文中才对新人文主义者、左翼分子,特别是历史主义者展开猛烈地抨击,并把抨击的火力集中在他们“一听到‘美学’这个词就会全身发抖”【3】上。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兰瑟姆也不是完全反对历史对文学的入侵,相反他承认历史对研究文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以乔叟为例,说明了两者间的关系。他反对的是“正规的关于乔叟的课程大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关于历史和语言的,只有不足百分之五是关于美学和批评的。”【4】显然,兰瑟姆语境中的“批评”就是指要把文学回归到文学自身上来。
这样总结似乎显得过于笼统,即指出了兰瑟姆所说的“批评”是怎么回事,但并没有说明其“批评”到底是指什么。其实,这才是兰瑟姆花费大力气来谈的问题。在具体说明什么是“批评”之前,兰瑟姆先界定了什么不是“批评”,这份不是“批评”的名单中有:历史研究和新人文主义的著作;个人感受的记录;梗概和释义;历史研究;语言研究;道德研究;任何其他只涉及从作品中提取出来的抽象或空洞的内容的研究。【5】在把上述诸项从“批评”中排除以后,他说:“我不知道存在着什么依据。但是我知道有一大类研究肯定属于批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必不可少的批评就是“研究艺术的技巧”。【6】在兰瑟姆眼中,只有与“技巧”相关的研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学批评。
兰瑟姆的文学批评还不止于此,在指出研究技巧是文学批评核心任务的同时,他还进一步从方法论,如诗的格律、诗的倒装、诗的修辞、违背语言常规等角度,讲述了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一些具体手法。【7】总之,《批评公司》一文的主旨就是要把文学批评从其他学科的纠缠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独立的地位。
注释
【1】约翰·克娄·兰瑟姆:《批评公司》,见史亮编:《新批评》,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2】同上,第10页。(www.chuimin.cn)
【3】同上,第6页。
【4】约翰·克娄·兰瑟姆:《批评公司》,见史亮编:《新批评》,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5】同上,第16—18页。
【6】同上,第20页。
【7】同上,第20页。
有关什么是新批评的文章
兰瑟姆在《新批评》一书中,针对瑞恰慈为代表的心理学式批评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在对诗歌体验的问题上,以瑞恰慈为代表的心理学式批评家认为,诗是由感情和神经的冲动而发,诗歌体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刺激。兰瑟姆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这种心理式的批评割裂了诗歌与客观认识的联系。兰瑟姆指出,诗歌是一种真实的认知活动,而非生物反应的冲动。......
2024-01-19
与科学相比,诗歌表现为一个自为的世界。兰瑟姆强调诗歌的价值不是感情性的,而是认知的。在兰瑟姆看来,诗歌真理是一种特殊知识,是对现实客体的独特认识。兰瑟姆认为,诗歌真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宗教向往的真理,不同的是诗歌与宗教存在于不同的语境。也就是说,兰瑟姆虽然认识到诗歌能够表述真理,但他无法将诗歌的感性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2024-01-19
兰瑟姆所代表的新批评表现论是对浪漫主义表现论的反驳。浪漫主义的表现论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强调诗人内心感情的表达,或者是对读者感情的激发。与浪漫主义的表现论相比,兰瑟姆的表现论偏向理性化,是一种本体论的表现主义。在表现这一本原世界时,兰瑟姆认可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对创作过程中表现的论述,即,诗歌创作应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距离。对兰瑟姆来说,诗歌是对世界的一种本体性认识。......
2024-01-19
换句话说,兰瑟姆认为,概念诗常常通过借用事物诗的一些创作手法,如运用意象等,来阐述有关爱国、宗教、道德、社会等概念。在概念诗中,表现事物性是手段,阐述概念才是目的。概念诗牵涉的更多的是外在于文本的“理念”与新批评所提出的文学本体论批评相悖,所以,兰瑟姆排斥这类诗作。注释约翰·克娄·兰瑟姆:《诗歌:本体论札记》,蒋一平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54—55页。......
2024-01-19
继艾略特之后,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一文中再次论及玄学诗。他虽没有在文中对玄学诗进行明确的界定,不过从他的议论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他推崇的玄学诗所具有的一些品质和特点。首先,兰瑟姆将修辞中的隐喻与玄学诗相联系。隐喻运用于诗中的结果是在其美丽、丰富的展现中产生出一种诗歌,名曰“玄学诗”。在这个意义上说,以运用曲喻为主的玄学诗较之于其他诗体,“明确性”要弱得多。最后,他提出玄学诗的真实性问题。......
2024-01-19
兰瑟姆对诗歌感情问题的观点主要反映在他对心理学文学批评的论述中。兰瑟姆反对思想与情感的二元关系论,反对将诗歌体验中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分离开来。在兰瑟姆看来,阅读所产生的感情或是冲动属于人的心理特质,它们细微多变,无从把握。诗人的情感存在于诗歌整体情境与这一情境中的各色细节当中。在兰瑟姆看来,诗歌区分于散文和科学,就在于它具有附带的情感意义。......
2024-01-19
兰瑟姆的本体论强调诗歌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即文本独立的本体论地位。在兰瑟姆看来,真正的艺术是不掺杂道德说教内容的,“诗和道德文章,不仅不互相契合,而且还有些互相抵触。”换句话说,兰瑟姆并不认为伦理价值是文学艺术的必要品质。对于诗歌和道德的关系,兰瑟姆的观点是,“诗歌考虑道德情境,不等于以道德观点来考虑诗”。......
2024-01-19
1934年,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中提出了诗歌的本体论问题。兰瑟姆在这里并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本体论批评的主旨和内涵,而是借助推崇事物诗来表达这一观点的。需要指出的是,兰瑟姆在提出诗歌的本体论批评时,似是而非地主张要回到康德的本体论批评。如果说兰瑟姆所说的康德的本体论批评指的是康德早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兰瑟姆提出的本体论诗学演化了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论。......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