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瑟姆所代表的新批评表现论是对浪漫主义表现论的反驳。浪漫主义的表现论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强调诗人内心感情的表达,或者是对读者感情的激发。与浪漫主义的表现论相比,兰瑟姆的表现论偏向理性化,是一种本体论的表现主义。在表现这一本原世界时,兰瑟姆认可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对创作过程中表现的论述,即,诗歌创作应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距离。对兰瑟姆来说,诗歌是对世界的一种本体性认识。......
2024-01-19
兰瑟姆在《新批评》一书中,针对瑞恰慈为代表的心理学式批评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在对诗歌体验的问题上,以瑞恰慈为代表的心理学式批评家认为,诗是由感情和神经的冲动而发,诗歌体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刺激。【1】兰瑟姆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这种心理式的批评割裂了诗歌与客观认识的联系。
对新批评派的早期人物艾略特来说,感觉和感情往往纠缠在一起。艾略特谈到,对艺术品的欣赏包括情绪与感觉,“一件艺术作品对于欣赏者的效力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和任何非艺术的经验根本不同,它可以由一种感情所造成,或者几种感情的结合;因作者特别的词汇、造句,或意象而产生的各种感觉,也可以加上去造成最后的效果。还有伟大的诗可以无须直接用任何感情做成,尽可以纯用感觉。”【2】这里,艾略特似乎想要表明艺术可以产生某种感情,同时也产生某种感觉。他没有区分诗歌体验中的感觉与感情,某种程度上,艾略特观点中的感情和感觉是同步的。
瑞恰慈在谈论诗歌体验时,明确地倾向于诗歌体验中的心理特质。瑞恰慈在《文学批评原理》一书中基本遵循神经学的假说,提出“所有的心理体验都通过神经组织活动反映出来。”【3】后来,他修正了这一观点,承认将思维视为神经系统活动的观点过于虚幻,但是,他依旧坚持心理学的视点,认为“对于诗歌中认识到的客体——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最好只看成一种刺激,它先激发一组情感,继而形成一些态度。”【4】瑞恰慈的刺激论和冲动论反映出感官与认知在诗歌体验中的分立作用。
对此,兰瑟姆认为所谓诗歌体验中“纷繁相异的冲动”【5】是不可信的,因为人的神经活动带有太多的虚构成分,瑞恰慈所做的描述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设性的臆断。其次,在兰瑟姆看来,通过神经组织活动来反映人的心理体验的认识显然将问题简单化了,“因为当我们产生一种负责的心理体验时,构成‘确凿事实’(如果存在‘确凿事实’的话)的是思绪、形象、情感之类,而不是神经状态。”【6】这一认识实际上是将诗歌体验中的感受、情感和意动阶段从认知中分离了出来。兰瑟姆指出,诗歌是一种真实的认知活动,而非生物反应的冲动。“认知通过形象反映或‘表征’外部世界,形象或表征不论与情、意因素如何交织纠缠,都有可能始终贯穿于有意识的经验之中。”【7】换句话说,“诗歌是由诗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力所提供的感知构成的。”【8】诗歌中“情感和态度的活动都存在于深层心理之中”【9】,情感必然依存于一定的客体中。
为了说明诗歌体验的价值,兰瑟姆将语境分为五种类型,以说明诗歌体验与诗歌语境的关系。【10】
(1)生理学语境:从诗歌中接受刺激所获取的微小神经内核,一般为虚构的,且无法进行观察。
(2)心理学语境:感官刺激之外的更大的意识情感中心,这一部分自给自足,无须通过认知活动与认知客体发生关系。
(3)生物学—心理学语境:情感中心与客观的认知活动发生关联,后者提供有关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
(4)生物学—逻辑学语境:情感中心让位给诗歌的智性结构,诗歌的逻辑细节占据核心地位。
(5)美学语境:就诗歌本身的肌质和结构进行认知,寻求诗歌本身的有效性。
兰瑟姆的语境分类区分了诗歌体验的不同层面,旨在说明对诗歌的探讨重心不在于读者自身的反应,而在于诗歌再现的世界;诗歌对于诗歌体验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一种感官的刺激,而是对其美学效果的认知。
注释(www.chuimin.cn)
【1】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第22页。
【2】同上,第102页。
【3】同上,第10页。
【4】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第10—11页。
【5】同上,第16页。
【6】同上,第9页。
【7】同上,第18—19页。
【8】同上,第147页。
【9】同上,第19页。
【10】同上,第59—60页。
有关什么是新批评的文章
兰瑟姆所代表的新批评表现论是对浪漫主义表现论的反驳。浪漫主义的表现论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强调诗人内心感情的表达,或者是对读者感情的激发。与浪漫主义的表现论相比,兰瑟姆的表现论偏向理性化,是一种本体论的表现主义。在表现这一本原世界时,兰瑟姆认可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对创作过程中表现的论述,即,诗歌创作应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距离。对兰瑟姆来说,诗歌是对世界的一种本体性认识。......
2024-01-19
1934年,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中提出了诗歌的本体论问题。兰瑟姆在这里并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本体论批评的主旨和内涵,而是借助推崇事物诗来表达这一观点的。需要指出的是,兰瑟姆在提出诗歌的本体论批评时,似是而非地主张要回到康德的本体论批评。如果说兰瑟姆所说的康德的本体论批评指的是康德早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兰瑟姆提出的本体论诗学演化了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论。......
2024-01-19
兰瑟姆对诗歌感情问题的观点主要反映在他对心理学文学批评的论述中。兰瑟姆反对思想与情感的二元关系论,反对将诗歌体验中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分离开来。在兰瑟姆看来,阅读所产生的感情或是冲动属于人的心理特质,它们细微多变,无从把握。诗人的情感存在于诗歌整体情境与这一情境中的各色细节当中。在兰瑟姆看来,诗歌区分于散文和科学,就在于它具有附带的情感意义。......
2024-01-19
张力论是由艾伦·退特率先提出的,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念。张力的概念代表了退特为首的新批评文学观点。在艾伦·退特之后,张力论在涉及诗歌整体构造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布鲁克斯在1947年的《释义误说》中更进一步明确了张力在诗歌整体构造中的作用。这一提法扩展了张力论的内涵,从诗歌的创作过程和结构特征层面,将张力概念延伸完善成为一种诗歌批评的理论。......
2024-01-19
与科学相比,诗歌表现为一个自为的世界。兰瑟姆强调诗歌的价值不是感情性的,而是认知的。在兰瑟姆看来,诗歌真理是一种特殊知识,是对现实客体的独特认识。兰瑟姆认为,诗歌真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宗教向往的真理,不同的是诗歌与宗教存在于不同的语境。也就是说,兰瑟姆虽然认识到诗歌能够表述真理,但他无法将诗歌的感性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2024-01-19
换句话说,兰瑟姆认为,概念诗常常通过借用事物诗的一些创作手法,如运用意象等,来阐述有关爱国、宗教、道德、社会等概念。在概念诗中,表现事物性是手段,阐述概念才是目的。概念诗牵涉的更多的是外在于文本的“理念”与新批评所提出的文学本体论批评相悖,所以,兰瑟姆排斥这类诗作。注释约翰·克娄·兰瑟姆:《诗歌:本体论札记》,蒋一平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54—55页。......
2024-01-19
兰瑟姆的本体论强调诗歌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即文本独立的本体论地位。在兰瑟姆看来,真正的艺术是不掺杂道德说教内容的,“诗和道德文章,不仅不互相契合,而且还有些互相抵触。”换句话说,兰瑟姆并不认为伦理价值是文学艺术的必要品质。对于诗歌和道德的关系,兰瑟姆的观点是,“诗歌考虑道德情境,不等于以道德观点来考虑诗”。......
2024-01-19
把“批评”与“公司”相连,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兰瑟姆是在讽刺批评过于泛滥。其实恰恰相反,兰瑟姆是借“批评公司”这一名字来倡导一种真正的批评的出现。这样总结似乎显得过于笼统,即指出了兰瑟姆所说的“批评”是怎么回事,但并没有说明其“批评”到底是指什么。约翰·克娄·兰瑟姆:《批评公司》,见史亮编:《新批评》,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