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兰瑟姆关于诗歌表达真理的新批评观点

兰瑟姆关于诗歌表达真理的新批评观点

【摘要】:与科学相比,诗歌表现为一个自为的世界。兰瑟姆强调诗歌的价值不是感情性的,而是认知的。在兰瑟姆看来,诗歌真理是一种特殊知识,是对现实客体的独特认识。兰瑟姆认为,诗歌真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宗教向往的真理,不同的是诗歌与宗教存在于不同的语境。也就是说,兰瑟姆虽然认识到诗歌能够表述真理,但他无法将诗歌的感性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诗歌真理的表述问题是西方文论中由来已久的问题。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认为,“想象力视之为美而捕捉住的东西必定是真”;【1】而唯美主义者如王尔德则声称艺术是美而不真的谎言。对于艺术是否能够表述真理,批评家们各执己见,新批评派对诗歌真理的认识也体现出一种发展的认识观。

新批评派的早期人物瑞恰慈在诗歌的伪陈述命题中提出,“诗的语言,其真理性主要是一种态度的可接受性。发表真实的陈述不是诗人的任务。”【2】这一将心理反应的有效性作为真理标准的做法反映了心理学的影响,也反映了对诗歌真理与客体事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在瑞恰慈看来,诗歌的情感体验是诗歌的价值所在,只要听众能接受,诗歌陈述的真实性无关紧要。与科学相比,诗歌表现为一个自为的世界。

兰瑟姆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说:“诗歌不必为证明它所谓的事实或物体确实存在而纠缠不休,因为它的目的只是提供情感体验,而这些体验不仅可以来源于事实,也可以用虚构和幻想来支撑。”【3】不过尽管如此,兰瑟姆对瑞恰慈的观点还是作出了一些修正或发展。兰瑟姆强调诗歌的价值不是感情性的,而是认知的。这种认知特性反映在诗歌对认知客体的情感认知,以及诗歌对现实的重构之上。在兰瑟姆看来,诗歌真理是一种特殊知识,是对现实客体的独特认识。这一特殊性表现在文学对知识的具体表述当中。科学的抽象使现实世界失去血肉,只留下骨架子;诗歌则倚靠具体,即肌质,将血肉还给世界,因而诗歌的真理是具体真理。【4】

其次,兰瑟姆还认为,艺术作品对现实的记录是立体形态的,“艺术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其表现内容之丰富足以使我们感觉自己面对的是真实的物体,由现实物体构成的世界具有科学所没有的一种丰富质感或丰富价值存在,而艺术就是致力于记录这一世界的话语。”【5】这种内容的丰富性和质感被艾伦·退特称为“质的知识”,以区分于科学的“量的知识”。【6】其特点在于诗歌真理是通过不可预见的语言话语组成的。由于真实的事物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异质性,诗歌对现实的表达旨在通过逻辑句法进行艺术的再现,使其在理性上和逻辑上像极了现实生活。【7】

兰瑟姆认为,诗歌真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宗教向往的真理,不同的是诗歌与宗教存在于不同的语境。诗歌使人们以诗意的方式体验和感受现实,提供给人们一种特殊的普遍性认识。但是,在对诗歌真理哲学层面的认识,即黑格尔的“具体普遍性”认识中,兰瑟姆对诗歌真理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他表示:“诗歌作为一种文体迥异于散文,是由于它的具体性,但又没有走到牺牲其逻辑说服力或一般性的地步。但是我无法再前进一步,我不懂真正的具体性如何进入一般性。”【8】也就是说,兰瑟姆虽然认识到诗歌能够表述真理,但他无法将诗歌的感性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因而,在诗歌作为审美话语的本体认识上,他坚持诗歌构架与肌质的分立。直到布鲁克斯提出诗人是“通过细节的具体化而获得一般意义”,【9】新批评派对诗歌真理的认识才日趋完善,达到理性与感性的认识统一。

注释

【1】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第245页。

【2】I. A. Richards, Science and Poetry,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pp. 67-68.(www.chuimin.cn)

【3】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第137页。

【4】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第6页。

【5】同上,第200页。

【6】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10页。

【7】Ransom: The Bases of Criticism. The Sewanee Review, Vol. 52, No. 4(Oct.-Dec., 1944), p. 566.

【8】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56页。

【9】克林斯·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袁可嘉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334页;另见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