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兰瑟姆诗学的本体论思想精髓是什么?

兰瑟姆诗学的本体论思想精髓是什么?

【摘要】:1934年,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中提出了诗歌的本体论问题。兰瑟姆在这里并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本体论批评的主旨和内涵,而是借助推崇事物诗来表达这一观点的。需要指出的是,兰瑟姆在提出诗歌的本体论批评时,似是而非地主张要回到康德的本体论批评。如果说兰瑟姆所说的康德的本体论批评指的是康德早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兰瑟姆提出的本体论诗学演化了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论。

1934年,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中提出了诗歌的本体论问题。他说:“一种诗歌可因其主题而不同于另一种诗歌,而主题又可因其本体即其存在的现实而各不相同……批评或许再次像康德当初想做的那样能以本体分析为依据的。”【1】他在这里说了两层意思:(1)他认为诗歌有不同的“主题”,或为概念诗(坚决论述概念的诗,或柏拉图式的诗),或为事物诗(详细论述事物的诗),或为玄学诗(其含义是简单、超自然、奇迹般的)【2】。它们虽因其“主题”不同或“本体上的区别”【3】而各不相同,但都是以本体的身份而存在的;(2)他主张批评要以对诗歌本体的分析为依据,即不考虑文本以外的因素。兰瑟姆在这里并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本体论批评的主旨和内涵,而是借助推崇事物诗来表达这一观点的。他认为,事物具有本体的地位——“事物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概念……概念总得把事物看作其起源的……不论哪些概念把事物作为出发点而起飞离去,事物是既不变更也不缩小的。”【4】归结到一点就是,兰瑟姆实际上主张把作品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存在物加以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兰瑟姆在提出诗歌的本体论批评时,似是而非地主张要回到康德的本体论批评。如果说兰瑟姆所说的康德的本体论批评指的是康德早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如果他所指的是1770年后的康德的研究,就是一种误解了。因为1770年从他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起,康德从自然科学转向哲学,从探索自然的奥秘转向心灵的奥秘,其哲学观也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他在这一时期是反对本体论研究的,因为他认为“物自体”在经验之外,是无法认识的。【5】

1941年,兰瑟姆在《新批评》一书中再次论及诗歌的本体论问题。他说:“诗歌作为一种话语的根本特征是本体性的。诗歌表现现实生活的一个层面”,它“试图恢复我们通过感知与记忆粗略认识到的那个更丰富多彩、也更难驾驭的本原世界。”【6】换句话说,他认为诗歌的本体性就在于它与“本原世界”的联系,即“表现现实生活”,并能够恢复“本原世界”的存在状态。

兰瑟姆在这里的认识似乎与最初提出的诗歌本体论相互矛盾:他最初认为诗歌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存在物,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而后来又提出诗歌与“本原世界”的联系,即是说,诗歌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存在物,与外部世界中一切,诸如宗教道德等,均有联系。不过,纵观兰瑟姆的全部论述,他的诗歌本体论似乎更多地强调诗歌文本的独立自足性,或可以说即便他提出诗歌与“本原世界”的联系,那也旨在说明诗歌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本原世界”,并因此而具有本体论的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说,兰瑟姆提出的本体论诗学演化了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论【7】。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论将作者的个性、感情排除在外,即反对创作中的表现论,从而实现文本的回归;兰瑟姆的本体论诗学则将文本外因素排斥在外,即不考虑文本外因素的干扰,从而将批评的目光专注于文本本身。

注释

【1】约翰·克娄·兰瑟姆:《诗歌:本体论札记》,蒋一平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46页。(www.chuimin.cn)

【2】同上,第49页。兰瑟姆在行文中有时将“事物”与“意象”混用。

【3】同上,第47页。

【4】同上,第56页。

【5】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12页。

【6】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7】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