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新批评:揭秘构架肌质论

新批评:揭秘构架肌质论

【摘要】:构架—肌质论是兰瑟姆于1941年在《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提出的,它是新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兰瑟姆的构架—肌质说究其根本是一种二元论。因此,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兰瑟姆对构架和肌质的思考有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诗歌中不仅要设置思想结构,还要提供丰富的肌质,考虑构架—肌质间关系的合理化问题。这种认识使得他的构架—肌质论在前后的理论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平衡。

构架—肌质论(structure and texture)是兰瑟姆于1941年在《纯属思考推理文学批评》一文中提出的,它是新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构架,指诗的逻辑核心,是能用散文说明的东西,构架使文学作品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肌质指局部性的细节,是无法用散文转述的部分。对于一首诗来说,需要有一个逻辑的构架,也需要有它各部的肌质。【1】兰瑟姆将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比喻为一幢房屋,在功能性的房子框架上,还会有些画幔装饰使之成为一个美观又实用的整体。逻辑构架是房屋的框架,肌质是房屋的装饰细节,两者相互分立,但同时又有机地配合对方。

兰瑟姆的构架—肌质说究其根本是一种二元论。在《征求本体论批评家》一文中,兰瑟姆将诗定义为“一种松散的逻辑构架,伴有局部不甚相干的肌质”【2】,诗的逻辑构架的作用只是在作品中负载肌质材料;而肌质,即局部性的细节,与构架无关。在兰瑟姆看来,肌质是“诗人可以随意想到的任何真实的内容,它自由、不受束缚,因而无法完全进入到结构当中去。”【3】因此,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或更确切地说,兰瑟姆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干扰的——肌质干扰构架的逻辑清晰性,给结构造成障碍,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诗人尽量转弯抹角,使想说的话表达得更困难些,从而迫使读者花更多力气也更有效地把握世界。”【4】

兰瑟姆对构架和肌质的思考有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最初,兰瑟姆认为,肌质比构架更为重要。因为“诗的本质、精华、诗表现世界的本质存在的能力在于肌质,而不在于构架”,“肌质是使诗歌有别于散文的东西”【5】,肌质体现了诗歌的特点,是文学本体性的体现。具体而言,兰瑟姆认为每一首诗歌的肌质都可以是独特的。肌质可以由格律的变异构成,为意义增加一种本体性的内容;当意义去适应格律时,同样会产生意义肌质。【6】如此看来,肌质可以指所有构成诗歌独特本体性的材质,如声音、格律、意义等等。各个肌质要素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就比如格律和意义之间的作用:“诗人可以选择变化格律或者说把格律变得不确定,以求相对确定的意义,也可以选择改变意义或者说把意义变得不确定,以求更加确定的格律。”【7】同时,诗人还可以对诗歌在朗读的声音效果上进行肌质提升,使诗歌的肌质圆滑而不露痕迹,使它和主旨结构珠联璧合。【8】诗歌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语义结构是一种逻辑结构,但也包含了声音肌质。

兰瑟姆对肌质的阐释反映了他的文学本体论观点,即文学的本体性是一个由异质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新批评理论对于文本的重视很快让兰瑟姆发现对于细节肌质的过分注重所产生的偏差。在《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一文中,兰瑟姆借谈论布鲁克斯的《精致的瓮》指出,在新批评的普及下,“词语的内在含义得到详尽的解释,意义得到了扩展,但单个词语的含义有可能脱离了诗歌的整体;批评家从一个细节谈到另一个细节,像蜜蜂忙于在一个个花朵上采蜜一样,忽略了支撑这些花朵的灌木丛。”【9】也就是说,兰瑟姆意识到文本除了肌质以外,构架也不可忽视。诗歌中不仅要设置思想结构,还要提供丰富的肌质,考虑构架—肌质间关系的合理化问题。这种认识使得他的构架—肌质论在前后的理论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平衡。

注释

【1】约翰·克娄·兰瑟姆:《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97页。

【2】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第192页。

【3】同上,第192页。(www.chuimin.cn)

【4】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第27页。

【5】约翰·克娄·兰瑟姆:《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见赵毅衡选编:《“新批评”文集》,第83页。

【6】约翰·克娄·兰瑟姆:《新批评》,王腊宝、张哲译,第218页。

【7】同上,第220页。

【8】同上,第224页。

【9】Ransom: "The Formal Analysis", The Kenyon Review, Vol. 9, No. 3(Summer, 1947), pp. 43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