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兰瑟姆:玄学诗的品质和特点

兰瑟姆:玄学诗的品质和特点

【摘要】:继艾略特之后,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一文中再次论及玄学诗。他虽没有在文中对玄学诗进行明确的界定,不过从他的议论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他推崇的玄学诗所具有的一些品质和特点。首先,兰瑟姆将修辞中的隐喻与玄学诗相联系。隐喻运用于诗中的结果是在其美丽、丰富的展现中产生出一种诗歌,名曰“玄学诗”。在这个意义上说,以运用曲喻为主的玄学诗较之于其他诗体,“明确性”要弱得多。最后,他提出玄学诗的真实性问题。

继艾略特之后,兰瑟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一文中再次论及玄学诗。他虽没有在文中对玄学诗进行明确的界定,不过从他的议论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他推崇的玄学诗所具有的一些品质和特点。

首先,兰瑟姆将修辞中的隐喻与玄学诗相联系。他认为,最高级的修辞是隐喻。隐喻运用于诗中的结果是在其美丽、丰富的展现中产生出一种诗歌,名曰“玄学诗”。这种诗歌“其含义是简单的,超自然的,奇迹般的”,是文学领域中“最具有独创性、最令人兴奋、在理智上或许是最风趣的诗歌”【1】。或者说,“玄学”即是一种“奇迹信仰”(miraculism),这种“奇迹信仰”是“当诗人通过类比法发现了物体之间的局部的——虽然它是重要的——一致并继续进入完全的同一性时”【2】,油然产生的。如考利的诗句“把你的内部变成男人”,就是一个“奇迹”,因为诗人“成功地用这种混合的东西把一个十分强烈的爱情意象转达给我们。”【3】

其次,他进一步指出隐喻中的“曲喻”(conceits)是理解玄学诗的关键:“阐明曲喻也就阐明了小规模的形而上学诗歌。”【4】他以多恩的诗加以说明:

涌出来的凝固的香脂

把我们的手紧紧粘牢;

我们的眼光相互交织

双股线把我们的眼睛牵在一道。【5】

他认为,多恩在这首诗里展示了两种奇想,或是一种曲喻的两个分支。具体地说,多恩在这首诗里,运用曲喻的手法,将两组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凝固的香脂与眼光相互交织,手紧紧粘牢与眼睛牵在一道)巧妙地联系起来。

兰瑟姆对曲喻与隐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说明:“曲喻起源于某种隐喻;而实际上如果诗人的用意就是隐喻,那么曲喻就只是一种隐喻;那就是说,如果诗人以明确的诗句表达出来,从而指的必然是隐喻,或者毫不掩饰地做了断言,从而不可能指别的意思。”【6】也就是说,他认为曲喻与隐喻之间的区别更多的是“明确”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差异。在这个意义上说,以运用曲喻为主的玄学诗较之于其他诗体,“明确性”要弱得多。

最后,他提出玄学诗的真实性问题。他指出玄学诗人并不反对科学,相反,他们是想“补充科学以及改进论述”【7】。玄学诗的真实性与科学的真实性不同:玄学诗的真实性不像科学那样是一种“众所瞩目的行为的终结”,而是“引进了奇迹的心理上的手段”,成为众所瞩目的行为的开端,或一种“在实用主义的意义”【8】上的真实。

简言之,从表达“感性”与“理性”之间关系来看,兰瑟姆的玄学诗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平衡”了事物诗和概念诗之后的那种诗歌,即一种强调“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诗歌,其“情感的直接性是通过概念的相似,而不是通过可感知的形象来为人们所领悟的”【9】。从表现手法上来看,玄学诗既不同于事物诗以“意象”为表征的诗作方法,又区别于以概念诗以表现外在于文本的“理念”为宗旨的诗作方法,它所采取的策略是运用曲喻并创造出“奇迹信仰”,即通过运用一种能够通过精巧的类比法,发现物体之间局部的一致并继续进入完全的同一性。(www.chuimin.cn)

注释

【1】约翰·克娄·兰瑟姆:《诗歌:本体论札记》,蒋一平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63、65页。

【2】同上,第67页。

【3】同上,第69页。

【4】同上,第66页。

【5】约翰·克娄·兰瑟姆:《诗歌:本体论札记》,蒋一平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66页。

【6】同上,第66页。

【7】同上,第70页。

【8】同上,第70—71页。

【9】罗杰·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周永明等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