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庞德:《回顾》一文中的问题

庞德:《回顾》一文中的问题

【摘要】:《回顾》一文写于1918年,正如文章的题目所揭示的那样,该文是庞德对其早期所提出的有关意象主义诗歌创作主张的回顾与总结。其次,庞德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诗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最后,庞德谈了“自由诗”不自由和“感情长存”的问题。埃兹拉·庞德:《回顾》,郑敏等译,见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3页。

《回顾》一文写于1918年,正如文章的题目所揭示的那样,该文是庞德对其早期所提出的有关意象主义诗歌创作主张的回顾与总结。

尽管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庞德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象主义者了——四年前他已宣布与意象派脱离干系,转向了现代派的创作,但是庞德依然坚持用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来评价诗歌创作。促使其写下这篇文章的直接动因就是因为在庞德看来,自1912年,也就是他与朋友把意象主义诗歌作为一个流派正式推出以来,加入、追随这个流派的诗人不计其数,可遗憾的是这些诗人都没有遵循意象派的创作原则,特别是那条“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1】的信条更是没有得到贯彻,从而导致自由诗“冗长、累赘,其程度不亚于它之前的任何一种苍白无力的诗歌。”【2】正是出于纠正这种泛滥创作风气的考虑,庞德决定旧话重提,再次向读者重申意象派的创作原则。

首先,庞德强调了“意象”的重要性。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庞德不惜把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3】除了要重视“意象”之外,庞德还给初学者列出了两条“禁忌”:(一)要按照“三项建议”(即直接处理事物、不用多余的字、按照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来写诗,但又决不可把这“三项建议”看成是教条;(二)那些自身没有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人的评论是不值得信赖的。

其次,庞德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诗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语言的问题上,庞德主张“避免抽象”,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4】也就是反对乱用修饰语。在诗艺的问题上,庞德告诫年轻的艺术家要多把精力花费在艺术锤炼上,任何一门艺术不下苦功是不可能掌握其精髓的,正如他说:“精通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毕生的努力。……诗是一种艺术,不是一种消遣;懂得技巧——懂得外在的和内容上的技巧,那时业余作者才不会试图压倒艺术大师。”【5】另外,他主张要多向艺术大师学习,但这种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几个装饰性的词。

第三,庞德强调韵律与韵的重要性以及初学写诗的人应注意的几条“药方”。庞德是一位非常重视韵律结构的诗人,他认为诗歌中的韵律就相当于音乐,即两者的原理是相同的,因此诗人要像音乐家处理音乐那样来处理韵律。庞德虽然说自己是“反对艺术评论”和“不愿意讨论任何艺术的创作过程和理论”的人,【6】但是他其实还是很愿意指导初学者的创作的,如他向初学写诗的人推荐了萨福、海涅、戈蒂耶、乔叟等人的诗,并建议他们要有意识地进行翻译训练等。

第四,庞德把“韵律”、“象征”、“技巧”以及“形式”等视为是诗人需要捍卫的信条。庞德理想中的诗歌形态是“质朴、直率,没有感情上的摇曳不定。”【7】即要显示出“岩石”般的品格

最后,庞德谈了“自由诗”不自由和“感情长存”的问题。针对人们对自由诗的误解,庞德提出自由诗其实是不自由的观点,因为“自由诗只应当在你‘必须’写的时候才写,那就是说只有当所咏‘事物’构成的韵律,比规定的韵律更美,或者比按正规的抑扬顿挫写出的诗的韵律真切,比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感情更为融洽,更贴切,更合拍,更富有表现力”【8】时,才可以用自由诗来表达。也就是说,看似自由的自由诗其实是有种种限制的。庞德对诗歌的字与词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情感的强调,他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只有情感长存”【9】的观点。

注释

【1】埃兹拉·庞德:《回顾》,郑敏等译,见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页。(www.chuimin.cn)

【2】同上,第132页。

【3】同上,第133页。

【4】埃兹拉·庞德:《回顾》,郑敏等译,见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页。

【5】同上,第140—141页。

【6】同上,第137、138页。

【7】同上,第142页。

【8】埃兹拉·庞德:《回顾》,郑敏等译,见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3页。

【9】同上,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