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冬天须防老人疾病,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衣厚裤裹,有失灵活。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冬至是阴极之至,冻土三尺,连地下都无一丝生气,蚯蚓阴曲阳伸,知道春风尚早,曲结身体 冬眠。三候水泉动天一生水,水源为泉,秋分时水涸,立冬时冰成,冬至一阳已生,地下泉水灌涌,但未萌动。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交冬至。《帝京岁时记胜》载冬至这天吃馄饨,谐音“混沌”,意谓混元一气,万象更新。......
2023-07-03
在中医看来养生比治病更为重要,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所以在中医看来未病预防比生病再求医更为重要。那么自古以来中医们又是如何进行养生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来了解中医的养生方法,为什么这些养生方法有效果。
5字养生决
5字养生决其实是对中医不同的养生方法的一个总结,并且这些养生方法还对应着不同的时间段。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
1.动作“慢”一点
慢养生一直是中医提倡的一种方法,尤其对于现代人而言更应当要慢一点。
首先,动作慢一点。不管是起床还是运动,都不要太过急躁,动作过急、过猛会导致身体供血不及时,持续头晕、心悸等现象。
其次,吃饭速度慢一点。急急匆匆的吃饭不仅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导致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不充分,危害身体健康。
2.经常做运“动”
中医里有一句话“五劳伤身”,其中“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这四个劳伤就和不运动有关,不动则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血瘀滞,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疾病。
首先,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参与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锻炼,如跑步、骑车、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烧脂肪,有利于保持好身材。
其次,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选择一些动作比较缓的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散步等。这样有助气血的运行避免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人类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会减缓,毒素更容易堆积,所以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延缓衰老,清理身体。
另外,运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运动,还要注意大脑的运动。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随着身体的衰老,脑细胞也在死亡和减少,多做大脑运动可以延缓大脑的死亡,调动大脑的潜能。
3.滋“润”身体
润养生可以从滋润皮肤和滋润内脏两方面来看,水在人体中大约占用70%的重量,而每个年龄段的人,其体内含水量会不同,越是衰老,体内的水分流失会越多。或者说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开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但是承载血液流动的是水,一天中有多达200升的水从血管中过滤出,如果人体失水15%以上,那么会逐渐失去生命体征。(www.chuimin.cn)
其次,要多滋润五脏。五脏六腑的燥热会带来很多疾病,如肺燥则会出现干咳现象,肝火旺盛则会导致头发油腻、口臭、痘痘等问题。所以保证五脏六腑的滋润,也是保证身体的健康。
滋润五脏六腑除了多喝水,还可以食用一些养生食物,如山药可以润肺、肾和脾胃,绿色蔬菜入肝等。
4.注意保“暖”
保暖是中医里养生的重点,保暖不等于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里也有冻养生的说法。暖是注重身体四末的保暖,即手脚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体的四肢距离心脏最远,最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良的现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缓解这种现象。
其次,在人体的脚上有很多对应人体五脏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护好脖子和后背、肚脐等。
5.精神放“松”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人的精神和身体都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样一方面增加精神压力,出现内分泌失调,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体会出现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现象。另外,匆忙的现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时间都在缩短,所以放松身心更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松,可以听音乐、看书,还可以关掉手机,走出门,到野外进行精神上的放松。
其次,身体上的放松,长期身体紧绷会导致气血瘀滞,气血不通则会出现疼痛。身体上的放松可以采取运动、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运动也是不错的放松方法。
另外,现代人精神压力大,还可以通过保健品缓解机体疲劳,提高身体的耐氧能力。
现代人要养生,更需要食物之外的养生方法。随着身体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并不缺乏营养物质,而更多的应当注意运动和精神上的养生。上文我们简单的总结了中医养生的五个重点,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你也能注重中医养生方法。
有关科普知识——健康养生的文章
冬至养生冬天须防老人疾病,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衣厚裤裹,有失灵活。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冬至是阴极之至,冻土三尺,连地下都无一丝生气,蚯蚓阴曲阳伸,知道春风尚早,曲结身体 冬眠。三候水泉动天一生水,水源为泉,秋分时水涸,立冬时冰成,冬至一阳已生,地下泉水灌涌,但未萌动。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交冬至。《帝京岁时记胜》载冬至这天吃馄饨,谐音“混沌”,意谓混元一气,万象更新。......
2023-07-03
洁心先洁口佛家修行讲究修得清净心,把修行贯穿于日常起居中,因而讲究洁身、洁口,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洗手偈佛家尤其是注重口腔卫生,发明了咀嚼杨柳枝清洁口腔的方法,可以说是现代刷牙法的前身。以上是说咀嚼齿木不仅利于修行,而且有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佛家从杨柳枝等齿木的药用功效出发,以此来清洁口腔。刷牙发展至今,虽然佛家的齿木洁齿无法与今日的药物刷牙相比,但其齿木的药用功效至今仍有效。......
2024-06-15
防疾心之神发于目,肾之精发于耳。导引可防五劳之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内经》五劳所伤之说也。使血脉流通,庶无此患。自然反成勉强,则损之又损,必至损年。饱食后不得急行,急行则气逆,不但食物难化,且致壅塞。汗衣勿日曝,恐身长汗斑。凡此日用小节,未易悉数,俱宜留意。注此段主要介绍了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还介绍了预防传染病以及酷热时、饱食后的养生方法。......
2024-02-24
粥,不仅能果腹充饥,充当主食或点心,还是养生保健的妙品。所以滋补脾胃,是保健养生的第一要务。传统养生医学认为米是“五谷之长,人相需以为命者。”除了清粥之外,粥加药同食可发挥药效治疗疾病更显现药食同源,养生摄于日常餐饮间诸多药材唾手可得,而且我们将之认定为食材,更甚于它原本也属于药材的范围。吃粥的好处这么多,既可保健养生,又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还有更多食疗粥方可辅助预防治疗疾病。......
2023-12-03
②饮食要符合预防老年疾病的要求。⑥老年人应学会尿糖定性测定、便携式血糖仪和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自我监测血糖是近十年来糖尿病老年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应用便携式血糖仪可观察和记录老人血糖水平,设计表格,记录测量的时间和血糖值,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2023-08-10
为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每天吃50~100克粗粮。粗粮包括多层含义。所谓粗细搭配,就是在精细的主食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上述粗粮。其次,食粗粮有助于防治慢性病。与细粮相比,粗粮的最大优点是含有较多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目前城市居民饮食结构中最大的缺陷之一。......
2023-12-04
目前推算人的极限寿命的办法是生长发育期的5~7倍长,按照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来算的话,人的极限寿命可能是100~175岁。另一些疾病虽然不会立即造成伤害,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失眠、抑郁等,但长此以往会损害人的体质,缩短寿命。鉴于运动对老人健康的重要性,不少科学家甚至将“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作为预测老年人死亡的一项有力依据。统计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68%的人患有某种残疾或长期需要照顾。......
2023-11-23
营造健康的居室环境人的一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的。居住的环境是否科学卫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在居室内应多采用。现代住宅的封闭日趋严密,新鲜空气的补充应引起重视。它损伤听觉器官,造成“积累性”心脏病和血管疾病,使人心跳过速,心律不齐,是高血压、冠心病与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原因之一。空气中尘埃很多,常悄悄地飘进居室污染环境,难以防止,也清除不尽,对健康危害不浅。......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