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饲料小动物的外部形态及分类依据

饲料小动物的外部形态及分类依据

【摘要】:(一)外部形态常见蚯蚓的体型呈细长圆柱形,运动时弯曲自如。除头部两节外,其余各节均被刚毛。水栖蚯蚓一般为中型种类,其体壁多无色素。蚯蚓身体前端的第1节叫围口节,其后端包围着位于腹部的口。围口节前面有一个肉质的叶状突起叫口前叶,是第1节的组成部分,它无颚无齿,但感觉功能很强。一般在口前叶和围口节主体间有明显的沟状分界,往往易误为节间沟。围口节上的特征(图4)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一)外部形态

常见蚯蚓的体型呈细长圆柱形,运动时弯曲自如。其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没骨骼,身躯似一个细长的袋囊,表面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蚯蚓的体壁由几丁质层、白蛋白细胞、杯形细胞、表皮、环肌等组成。体壁就是它的外骨骼,支撑着整个身体。除头部两节外,其余各节均被刚毛。

按其身体的长短,通常把蚯蚓分为大、中、小三类:体长大于100毫米、宽大于5毫米的为大型种类,体长30~100毫米、宽2~5毫米的为中型种类,体长小于30毫米、宽小于2毫米的为小型种类。水栖蚯蚓一般为中型种类,其体壁多无色素。体壁不透明的种类外观常为淡白色或灰色,也有微带红色、粉红色或绿色等其他颜色的种类。

常见的陆栖蚯蚓为大、中型种类,体表面通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体色与它们所栖息环境十分密切。蚯蚓的背部、侧面通常呈棕红、紫、褐、绿等色泽,而腹部的颜色较浅。同一种类的蚯蚓,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体色会随之改变,这是生理与环境的统一。有的种类身体还会发出荧光,如南美与非洲的一种磷光微蚓,受到刺激会发出黄绿色的荧光。

组成蚯蚓身体的各个环节是不尽相同的,前部体节和生殖带一般最宽。有的环节上还具次生沟。其体前端第1节和后端一二节形状特化,环带体节也特别宽大(图3)。不同种类的蚯蚓,体节数目多少的差异很大,多的可达600多节,少的仅7节,一般为110~180节。根据国际惯例,蚯蚓体节的顺序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为阅读方便,本文中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体节数目是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图3 蚯蚓的前端外形(仿Stepherson等)

1.雄孔 2.雌孔 3.受精囊孔 4.环带

5.精液沟 6.乳突 7.性隆脊

图4 口前叶的类型(均仿Edwards等)

1.合叶的 2.前叶的 3、4.上叶的 5.穿入叶的

6.前、上复合叶的 7.前、上叶的(www.chuimin.cn)

计算体节时,要特别注意把节间沟与体节上的凹环区别开,同时注意不要把第1节误计为两节。蚯蚓身体前端的第1节叫围口节,其后端包围着位于腹部的口。围口节前面有一个肉质的叶状突起叫口前叶,是第1节的组成部分,它无颚无齿,但感觉功能很强。一般在口前叶和围口节主体间有明显的沟状分界,往往易误为节间沟。围口节上的特征(图4)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蚯蚓体表的刚毛,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有刚毛、钩状毛、生殖刚毛(图5)等类型。刚毛的形状、多少、排列方式等也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图6)。

图5 几种蚯蚓的生殖刚毛(均仿陈德牛等)

1.林管蚓 2.毛蚓 3.三巨蚓 4.真蚓 5.马特兰真重胃蚓

图6 蚯蚓刚毛排列形式(均仿Edwards等)

1.紧密对生 2.宽阔对生 3.稀疏对生 4.环生

蚯蚓体表还有很多开孔,如背孔、头孔、肾孔、雄性生殖孔(图7)、雌性生殖孔、受精囊孔等等,开孔的形状和部位也可作鉴别种类的依据。

图7 蚯蚓雄孔所在部位的几种形状(均仿陈义等)

1.菊花状 2.眼镜状 3.肾状 4.马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