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婉珍母亲的气质几乎完全继承了外祖父。陆婉珍的幼年大半是由祖母照管的,祖母天性善良、性格温婉,尽管没读过书,但是一位颇有见识的女性。陆婉珍在天津出生时,父亲陆绍云正在天津宝成第三纱厂担任总工程师、厂长。图1-31938年,陆婉珍和大哥陆钟劲与祖母在天津合影图1-4陆婉珍与启蒙老师和大哥陆钟劲合影陆绍云夫妇共有五个子女,三男两女,陆婉珍是陆家的第二个孩子。......
2024-01-18
在重庆南开中学,最令陆婉珍受益的教育还应是学业。在重庆南开中学有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尽管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老师们的生活比较清苦,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爱教育事业的心,上课教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使重庆南开中学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沙坪坝校园津南村的一排排水泥单栋小房里住着许多令南开校友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不少教师都是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有些教师本来可以在大学教书,却宁愿到中学来,认为中学阶段对青年至关重要。例如,我国著名的声学家、中科院院士魏荣爵在1938年至1941年期间任重庆南开中学的物理老师。教国学的孟志荪老师、教化学的郑新亭老师、教历史的方慕韩老师、教地理的董心涵老师、教音乐的阮北英老师、教美术的陈湘燕老师等等,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中学专业课老师。生长在书香之家,天生禀赋,加上这些名师的教导,中学时期,陆婉珍的各项成绩一直居班上前几名。
这些名师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教学水平高,教学态度严谨,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南开中学,考试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绝对标准,人的教育才是目的、是尺度、是根本,其他的一切都是从属的、次要的。例如,1941年毕业的学生谢邦敏富有文学才华,是国学老师孟志荪的得意弟子,但数、理、化成绩不佳。他在毕业考时物理交了白卷,但心有不甘,即兴在卷上填了一首词:“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按南开校规,主课一门不及格且补考仍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只作为肄业。魏荣爵老师评卷时也在卷上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使这位偏科的学子得以顺利毕业,并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北京第一刑庭庭长,成绩斐然。这成为南开中学教育史的一段佳话,也以无比生动的实例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值得永远记忆的一页。
南开向来注重国际性,不仅英文教材难度高,英语老师也非常优秀。进南开中学前,喻传鉴主任就要面试应聘者的语音水平,要求语音能够达到标准。教陆婉珍英语的杨敏如老师一头短发,蓝旗袍,黑布鞋,朴素得像个中学生,声音清脆响亮,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师从顾随等名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是我国著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院士的夫人。在高中阶段,她要求学生能用英文写作,并能大量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外文小说和专业外文参考书籍,这为陆婉珍以后出国留学及从事科研工作阅读英文科技文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杨敏如老师是至今仍与陆婉珍保持着联系的唯一一位中学老师,陆婉珍自称是她的老学生,她则经常告诉陆婉珍她在教唐诗宋词方面的心得。自从退休后,杨敏如老师就在她居住的小区内讲诗词,乐此不疲。
陆婉珍非常喜欢数学,数学课上老师教得很扎实,课后还要做大量的习题,内容有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等,而且还开了微积分课程。数学老师唐秀颖给陆婉珍留下的印象很深,她教范氏大代数和解析几何。唐秀颖于193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并留校任教。后因当时南开中学师资不足,经商调与恳求,她毅然放弃中央大学工作岗位而正式转到重庆南开中学任教。唐秀颖老师身材略偏矮但眉清目秀,讲起课来吐字清晰,语言流利顺畅,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听她的课,学生根本开不了小差,不仅因为她的声音特别洪亮,而且学生的思路会被她的精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跟着她学完每一节课程。她会因每一位同学的进步成长而感到由衷的快乐,也为他们的每一点失误而感到焦急不安。
图2-6 1992年陆婉珍等(后排左三)部分1942级重庆南开中学同学与唐秀颖老师(前排左二)合影
唐秀颖老师在讲课时喜欢讲一句话:“End is good,all is good”,告诉同学们恒心、毅力、坚持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重庆南开中学1947级校友)也是唐秀颖的学生,在一次访谈中,他深情地说:“我在南开中学待了有五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当时有一位叫唐秀颖的数学老师非常好,她刚从当时的中央大学毕业出来,给我的帮助最大,影响也最深。因为她的关系,我对数学的爱好也就比较强一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唐秀颖老师回到有名的上海中学任教,直到近八十高龄才退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就是其中的一位。唐秀颖老师去世后,朱开轩撰写了一篇题为《在敬爱的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的悼文,感念师恩的真诚话语打动了无数南开学子[6]。
在重庆南开中学,对陆婉珍影响最深的还属化学老师郑新亭(1901—1977)。郑新亭是山东潍坊寿光人,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任教。他是南开中学化学课的首席教师,在全国的中学教育界也颇有名气。同学们背地里都叫他“郑老憨”,没有任何贬义。“憨”者,浑厚也,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山东人的本色[7]。郑新亭老师讲课技艺高超,教学效果卓著,深受学生的推崇。他能把枯燥无味的化学讲得十分生动有趣,使很多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学生毕业后考大学时选择化学专业起了决定性作用。
郑新亭老师授课有几点特色:一是讲解层次清晰,内容重点突出,听后印象深刻,工程体英文写的板书提纲挈领,易懂易记,还教了许多化学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令学生上大学时不太费力就能阅读化学类的参考文献;二是随着学科发展,增补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很多内容都超过了当时大学一年级普通化学的水平;三是重视实验教学,每周两次的实验课上,郑新亭老师都会穿上白大褂亲自指导、检查和解答疑难,对实验操作严格要求,仔细批阅实验报告。这就培养了一批化学基础知识扎实、又能实践操作的南开学子。四是郑新亭老师上课从不带笔记或讲稿,讲课深入浅出,生动风趣。他幽默的语言和慈祥的表情使人记忆犹新,而且与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讲铅化合物,谈到醋酸铅具有甜味的性质时,他就举例说:“在家乡小孩摘吃没有熟而酸涩的梅、杏时,往往偷来母亲、姐姐的铅粉抹在梅、杏上,梅、杏就由酸变甜了。”他讲硫化物时,又举一例:“在做硫化氢实验时,硫化氢挥发到空气中,与女学生脸上擦的铅粉反应生成硫化铅,一个个白脸都变成黑脸了,女学生们赶紧用水洗脸,可是怎么也洗不掉,因为硫化铅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在讲到磷时,他说:“磷是大脑不可缺少的元素,山东沿海吃鱼多,含磷质多,所以比较聪明。”但又补充说:“山东沿海的精神病人也多,可能是鱼吃多了的缘故。”在讲到变性酒精时,他谈:“变性酒精是德国人的创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封锁,没有燃料进口了,就用酒精做燃料,但又怕酒鬼偷喝,就让科学家搞出了不少种变性酒精。到了后来,这些科学家也没有酒喝了,于是在实验室千方百计地从变性酒精中把乙醇提纯出来喝。”这样的化学课不由得学生不对化学产生兴趣。
图2-7 重庆南开中学的院士壁
一位有智慧的老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往往是科学征途中的指路人,郑新亭就是这样的老师。在讲解金属铁时,他由钢铁的作用讲到钢铁生产和国家强盛的关系,甚至谈到德国俾斯麦的铁血主义,最后归结到钢淬硬的原因,引人入胜,使得一位同学后来决心一辈子从事钢铁科学事业。他经常对学生说:“科学领域内现在仍不为人知的东西很多很多,任何一个问题都够你研究一辈子的!”重庆南开毕业的学生以学理工科的居多,因为当时国弱民贫,许多有志青年认定发展科学是强国富民之路。其中有不少人选学了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如农化、生化和药化等),受郑新亭老师的启迪和熏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成就卓越,邹承鲁、郭可信、侯虞钧、张存浩、楼南泉和王方定等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郑新亭老师的学生。郑新亭老师一生中没有什么头衔与称号,没有什么论文大著,但是他教过的学生给了他最高的赞誉,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陆婉珍同级(1942级)的就有10位重庆南开校友一同考进当时重庆的中央大学化工系,占中央大学1946级化工班总人数的三分之一。(www.chuimin.cn)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是求知欲最旺盛,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从那里起步的,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里奠定的,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里形成的,最初的社会活动训练是在那里进行的。陆婉珍的中学阶段虽然处在国家战时的困苦时期,自身也非那种“天才少年”,但她有幸接受到当时在重庆乃至全国最好的中学教育,尤其是遇到了像郑新亭这样一些优秀的老师,加上父亲陆绍云先生的影响,她逐步迈进了“化学”这座科学殿堂。陆婉珍每每回忆起在南开中学度过的愉快时光,总是认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受教育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很重要的时期。
【注释】
[1]重庆南开校友会编:重庆南开中学建校六十五周年专辑。2001年10月,内部资料,第123页。
[2]陆婉珍访谈,2011年10月11日,北京。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3]李群林、丁润生:张伯苓与重庆南开。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第39页。
[4]陆婉珍访谈,2011年10月11日,北京。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
[5]王秋华(1925— ),1925年生于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的次女。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1942年赴美进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就读,1948年转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暨都市设计研究所,师从美国犹太教堂建筑大师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教授。1979年王秋华定居台湾,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第一代建筑师。
[6]朱开轩:在敬爱的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9日。
[7]重庆南开校友会编:重庆南开中学建校六十五周年专辑。2001年10月,内部资料,第79页。
有关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的文章
陆婉珍母亲的气质几乎完全继承了外祖父。陆婉珍的幼年大半是由祖母照管的,祖母天性善良、性格温婉,尽管没读过书,但是一位颇有见识的女性。陆婉珍在天津出生时,父亲陆绍云正在天津宝成第三纱厂担任总工程师、厂长。图1-31938年,陆婉珍和大哥陆钟劲与祖母在天津合影图1-4陆婉珍与启蒙老师和大哥陆钟劲合影陆绍云夫妇共有五个子女,三男两女,陆婉珍是陆家的第二个孩子。......
2024-01-18
在陆婉珍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炼油化学剂,其中金属钝化剂和水处理剂是两项标志性的成果,性能指标全部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我国炼油厂得到了成功应用。组织金属钝化剂的研制在我国,催化裂化是原油二次加工中最重要的装置。随后,该金属钝化剂在十余个炼油厂得到推广应用,不仅代替了进口剂,而且均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4-01-18
一、论文[1]Harry H.Sisler,Wan Chen Loh Min,Elaine Metter,Forrest R.Hurley.Addition Compounds of Chromium(VI)Oxide with Heterocyclic Nitrogen Bases.II.Reactions with the Lutidines,Vinylpyridines,2,4,6-Coll......
2024-01-18
在重庆中央大学二年级,一名新同学从土木系转到1946级化工班,他叫闵恩泽,后来成为了陆婉珍的终生伴侣。于是,大二时,闵恩泽毅然转至化工专业。闵恩泽虽然插班而来,成绩却后来居上,期末考试他总是第一,表现出不凡的才能与气质。大四时,陆婉珍将班长的位置让给了闵恩泽。别后重逢,两人都感到格外亲近,尤其是对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闵恩泽来说,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2024-01-18
在石化领域的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技术研发上,陆婉珍是我国公认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这之后,在陆婉珍的带领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系统的色谱应用技术研究,在紧随世界的脚步阔步前进的同时,有不少是他们自行研发的独创技术。气相色谱技术能在石化分析中得到如此重视,完全得益于它对复杂混合物的分离特点,这种分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色谱柱,可以说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
2024-01-18
一路上日机轰炸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这一经历使陆婉珍接受了苦难的洗礼和人生的历练,成为形成她坚毅品格和不屈不挠意志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处于战时,但重庆南开中学在各方面的条件是优越的。陆婉珍在这里接受了全面的高质量教育,使她终生受用。爱国主义是南开中学的教育核心,也是张伯苓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陆婉珍留美8年,学成后历尽艰难归来报效祖国,与这样的爱国教育密不可分。南开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
2024-01-18
自1932年到1937年常州沦陷,陆婉珍在常州这所江南文化古城生活了6年。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常州共出过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进士1 546名,中试人数之多,令朝野震惊。目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63名。尽管陆婉珍的祖籍在上海,但她的母亲是常州人,且陆婉珍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常州度过的。1961年12月,更名为常州市实验小学,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2024-01-18
1961年,陆婉珍被评为石油部先进工作者。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她多次荣获石油工业部和石油科学研究院的“先进工作者”称号。陆婉珍被任命为第七研究室的室主任。根据学科和任务情况,陆婉珍在第一研究室内相继组建了原油评价、重油组成、轻油组成、气体组成、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等课题组,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油品分析技术平台。......
2024-0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