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对我国现有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的集中模式进行探讨。......
2024-01-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随着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参合农民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3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02亿,参合率达99%。参合规模的扩大,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难以满足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基金监管、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健康运行。
卫生部在2003年新农合试点开始时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2008 年修订版)》等重要文件,这是全面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有:
一、 优化服务网络,简化报销程序
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后,参合农民的医院报销可全部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方便就医的同时,也减少了报销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更为安全,规范了住院报销资金的管理,杜绝了人情结报的现象。同时各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可以进行自动化的业务流程操作和管理,医院在进行收费结算时可以获取快捷、准确的信息,实现农民医保信息采集和补偿的及时处理。参保农民、医疗机构能够与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实时或非实时地进行信息传输和费用结算。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可以真正符合新农合在信息化过程中“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信息共享、规范管理”的建设原则。
二、 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工作成本
过去,患者的入院、住院、转院、出院的检查、治疗项目审理,有着非常复杂和繁琐的程序,医院要先进行初审,然后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再进行复核、结报、记账、汇总、分析、出报表等。而如果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这些过程都是靠医院工作人员的人工操作,工作量之大,涉及数据之多是难以想象的。
在进行新农合的信息系统建设后,工作流程进行再造,使得各工作环节更加精简、高效,同时废除了手工模式,大大减少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利用计算机系统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避免了传统的工作流程中物品和能源的消耗,也符合当今时代的“低碳”工作理念。虽然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大的成本,如购置电脑、建设网络、购买系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等,但从长远来看,减少了处理环节,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平均成本还是较低的。
三、 农民就医报销更加方便、快捷(www.chuimin.cn)
我国新农合的建设,最大的服务主体和受益主体是广大农民患者。在过去,很多参合农民在进行诊治、转院、出院、结账、报销等过程时,经常会感觉到各流程的繁琐、各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低效和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资金的不安全。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利用新农合信息系统,参合农民在就医时只需要带上“一卡通”和身份证即可刷卡就医;医务工作者可核实患者身份,还可以及时查询参合农民的缴费金额和家庭账户资金使用情况;同时还可和新农合医疗管理办公室进行实时数据传输,进行信息共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经费征缴、数据库建立、费用审核结报、资金管理、信息查询等方面,工作量非常大,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是很难高效快捷地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农民结报,实现了在线参合、就诊、结算、审核、查询等一系列功能。
四、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网上监控,保障新农合资金安全
在新农合制度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合作医疗经费是否被挪用、贪污,政府的各项政策能不能兑现,在报销过程中是否存在人情结报,报销额度和范围是否因人而异,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广大农民。不可否认,在传统的人工管理资金、手工结报的情况下,确实存在着人情结报,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途径。
首先,各县级市都设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利用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可对定点医院预警项目进行提示,比如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总额预警、参保农民异常医疗预警、基金总额预警等。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目录药品比重、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及劳务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例,单病种总费用是否超过定额或限额标准,住院次数等进行预警。其次,通过信息网络,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及时了解资金的运行情况,及时向农民群众公示有关政策和信息数据。所以,建设新农合信息系统对于各相关部门在线审核结算、信息汇总、实时监控、预防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 提高新农合基金的科学管理水平
新农合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在操作过程中,根据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出资总额,结合当地疾病发生情况、就诊和住院情况,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费用测算结果,确定补偿范围、补偿比例、起付线以及封顶线。但在实际运行中,新农合基金的使用难以把握。
为了防止超支,管理部门有时宁可在前期少报销而使得基金剩余,到了年底再根据基金的剩余情况进行二次补偿。而二次补偿的必要性与公平性一直受到质疑。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控资金的运行,控制运行风险,并依据运行情况制定科学的筹资额、补偿范围、补偿比例、起付线以及封顶线的标准。
有关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的文章
图7-2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一体化”数据分布示意图 7.3.4四个统一数据中心管理业务数据是将来系统建设的主要组成内容,因此业务管理模式应当全面满足系统对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等原则的要求。......
2024-01-17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最早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是在1955年农村生产合作化高潮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发展,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等地先后办起了合作医疗。1959年11月,在山西省棱山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农村集体经济大幅削弱,合作医疗制度一度遭受挫折。合作医疗的大面积普及,是在1966年以后的“文革”期间。......
2024-01-17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配送中心主要依赖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立。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是包括配送中心业务过程的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有订单处理、 出入库作业运输、 仓储作业、 拣选作业、 运输配送等业务。当已配送的商品发生退货时,可进入退货数据处理子系统,修改原始数据并作标记。图6-4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三) 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需要其他子系统通过接口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其功能在前节已作具体介绍。......
2023-10-04
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助于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减轻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弥补我国城镇医疗保险体系的空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补助的筹资方式,住院和门诊规定病种统筹,缴费以个人为主导的医疗保险制度。......
2024-01-17
随着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发展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不断完善医保信息系统的同时,也要考虑影响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使该信息系统能够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各项变化,在保证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同时,满足医保制度的各项需求。目前跨省市的医保“漫游”多以“城市间协议”的方式批量处理。因此,跨省市、跨地区的医保“漫游”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制度问题、利益问题。......
2024-01-17
云计算是能够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可扩展性表达了云计算能够无缝地扩展到大规模的集群之上,甚至包含数千个节点同时处理。......
2024-01-17
8. 单位破产预缴处理业务:单位破产时,根据政策对单位中距离退休年龄10年的人员进行破产预缴,需要办理“单位破产预缴处理业务”。......
2024-0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