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助于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减轻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弥补我国城镇医疗保险体系的空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补助的筹资方式,住院和门诊规定病种统筹,缴费以个人为主导的医疗保险制度。......
2024-01-17
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发展至今,“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民的健康不能得到全面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最早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1938年陕甘宁边区创立的保健药社和1939年创立的卫生合作社,是合作医疗制度的鼻祖。当时,因伤寒、回归热等传染病流行,边区政府应群众要求,委托当时的商业销售机构大众合作社办理合作医疗,资金由大众合作社和保健药社投资,并吸收团体和私人股金,政府也赠送一些药材,这是一种民办公助的医疗机构。
这段时期,合作医疗作为互助共济的雏形,由于其基本采用的是“合作制”和“群众集资”,不具有医疗保险的性质,所以把它们看作是后来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萌芽,它们为后来实行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奠定了基础。
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是在1955年农村生产合作化高潮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发展,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等地先后办起了合作医疗。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庄乡团结社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办起了合作医疗,山西、河南等省的合作医疗都是采取由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公益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兴办合作医疗,实行互助互济。
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员要负责医疗费用,并且要酌量给予劳动日作为补助,从而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
随着1958年人民公社的兴起,全国掀起了举办合作医疗的第一次热浪。1959年11月,在山西省棱山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2月2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但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农村集体经济大幅削弱,合作医疗制度一度遭受挫折。(www.chuimin.cn)
该时期的合作医疗已经具备了社会保险性质,但是由于受到人民公社运动中“左”的影响,合作医疗也刮起了“共产风”,搞“供给制”,实行“看病不要钱”等不切实际的做法,超越了农村现实的经济条件和农民的觉悟水平,给后来合作医疗的正常发展埋下了隐患。
1965年1月,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毛泽东主席作出“组织城市高级医务人员下农村和为农村培养医生”的指示。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又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这两项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很大加强,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在全国推行,“赤脚”医生的医疗水平也有很大提高。1965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到1965年年底,山西、湖北、江西、江苏、福建、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逐步成为全国农民享受医疗保障的基本形式。如当时湖北麻城县13个公社中有10个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群众看病时医疗费予以报销,基金的筹集办法是由大队统一扣除,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84.1%。
合作医疗的大面积普及,是在1966年以后的“文革”期间。一方面是由于广大农村防病治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1966年毛泽东主席批示,要求推广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的合作医疗经验。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报道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创办合作医疗的经验和体会。再加上“文革”政治运动的推动,全国掀起了举办合作医疗的第二次高潮。
1978年我国将合作医疗写入了宪法;1979年,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医药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农村健康保障章程(试行草案)》;到1980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率达到全国农村行政村(生产大队)的90%,覆盖了85%的农村人口,从而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筹资的唯一范例”。
1978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实行,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农村集体经济开始迅速萎缩,导致维持合作医疗正常运转的基金筹集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偏差,一部分干部认为合作医疗是“文革产物”,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部分农民也有不满情绪,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全国大多数社队的合作医疗就快速地走向解体、停办,部分村卫生室(合作医疗站)变成了乡村医生的私人诊所,致使合作医疗覆盖面大幅下降,由1979年的90%骤降到1983年的20%以下,到1986年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下降到5%左右,跌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低谷,在此之后,农民基本上没有了医疗保障。
有关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的文章
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助于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减轻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弥补我国城镇医疗保险体系的空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补助的筹资方式,住院和门诊规定病种统筹,缴费以个人为主导的医疗保险制度。......
2024-01-17
图7-2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一体化”数据分布示意图 7.3.4四个统一数据中心管理业务数据是将来系统建设的主要组成内容,因此业务管理模式应当全面满足系统对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等原则的要求。......
2024-01-17
云计算是能够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可扩展性表达了云计算能够无缝地扩展到大规模的集群之上,甚至包含数千个节点同时处理。......
2024-01-17
劳保医疗制度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部分集体所有制参照执行。劳保医疗经费由企业自行管理与使用,超支部分由企业负担。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时代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2024-01-17
8. 单位破产预缴处理业务:单位破产时,根据政策对单位中距离退休年龄10年的人员进行破产预缴,需要办理“单位破产预缴处理业务”。......
2024-01-17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采用的结算模式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内部管理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医院纷纷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医保政策对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约束,并提供网络化的监督。这一目标的达到同样需要依靠信息系统。现行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也将随着管理目标和手段的变化发生重大改变。理想情况是,医院能够上报病人的电子病历,通过了解病人的真实病情判断医疗费用发生的合理性。......
2024-01-17
建立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一、 一体性和前瞻性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从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把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来考虑。......
2024-0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