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故称之为“圆足布”或“圆首布”。“圆足布”是战国后期在中国北方的晋地所铸行的一种平首布币。清末的学者认为“圆足布”是由“方足布”演变成“圜钱”的过渡形式。“方足布”、“圆足布”的诞生都是在“尖足布”产生之后。“圆足布”兴于晋北,“方足布”则产生于河南,后来“方足布”流行于中原各地,“圆足布”则在黄河以东一带流行,数十年无重大发展。......
2024-01-17
“平首布”是由“空首布”蜕变而成的,其形式十分混乱,而最先出现的为“尖足布”。在“空首布”中,有种耸肩尖足的大布可能就是尖足型布的蓝本。
“尖足布”最初在晋国北部流通,而后流通范围扩大,与流通在河南的空首布平分天下。这大概是晋文公以后的情形。晋国的霸业促成了尖足布的发展,而尖足布的成功,也给晋国的霸业以持久有力的支持,但 “尖足布”却不是晋国公室发行的法币。春秋时期,晋国公室可能还在行用贝币。最早的“尖足布”,形状极似铲币,足部作燕尾状,因有尖足之称。其长约8.5 厘米左右,宽约4厘米左右,与中型铲币完全相同。不过,“空首布”重约37克左右,而“尖足布”仅重13克左右,这给予使用者很大的方便,故而大家都乐予使用。尖足的造型也非常优美,它有隆起的边缘,面与背部铸有纵向的凸纹,普遍有纪地文字。有背面还有纪范的数字,足以引起使用者的好感,它确实是一种进步的货币。当时铸造“尖足布”的地方有邯郸、晋阳、大阴、隰氏、城、蔺等处。“尖足布”的发行成功使晋国商业更加发达。商业的发达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所以它上市不久就成为晋国市场中的主币。但不久它的缺点便暴露了。因体积大购买力高,小额支付无法应用,在当时生产增加、物价下降的情况下,贫民百姓深感钱重之苦,所以不久便产生了小型“尖足布”或者说是种“轻钱”。其样式与大布相同,长约5.6厘米左右,钱上标明一个“半”字,表示其相当于大布的一半,这是我国发行辅币的开始,也是货币机制的先锋。当时铸造这种“半布”的城邑,有大阴、山阳、晋阳、甘丹、阳化、韩、蔺等处。
“半布”发行之后,市场更加活跃,不久大布被淘汰,半布变成“单位货币”。在上述铸造“半布”的城邑中,有些迄今未发现它们发行的大布,很可能它们是在“半布”大受市场欢迎时携手铸造“尖足布”,而且一开始就铸造“半布”。等到大布被淘汰后它们连币面上所写的“半”字也索兴减免了,于是便形成一种小型的也可以说是轻型的“新布”。“新布”因为轻重适宜、政府发行费用低,大受市场欢迎,故其它地方纷纷铸造,如大阴、中阳、中都、平州、平阳、目邑、兹氏、西都、安平、邪山、武平、高城、幸城、长葛、曼邑、梁邑、寽邑、晋阳、文阳、离石、蔺、蒲子、寿阴、霍氏等。就各地所出钱币背书的纪范数看,数额高达三十八种之多,这是我国铸币史上的空前现象。不过 “尖足布”的命运非常短暂,前后不满两百年,仅是“空首布”的五分之一,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尖足布所用的铜料含铅过多,缺乏弹性,受力能力差,币身轻薄。(www.chuimin.cn)
二、 尖足贮藏不方便,易伤人,易折损。
三、 生产量不大,铸钱工厂虽多,但因沿用一钱一范的古老方法制造,所以很难满足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
迄今为止发现的“尖足布”不多,而初期的大布就更少见了。一般说,钱文倒置、传形、直读的布币更受重视,总之,“尖足布”以其造型优美、数量少,曾被人列为世界古钱行列中较为珍贵的钱币。
有关中国古钱币发展史的文章
“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故称之为“圆足布”或“圆首布”。“圆足布”是战国后期在中国北方的晋地所铸行的一种平首布币。清末的学者认为“圆足布”是由“方足布”演变成“圜钱”的过渡形式。“方足布”、“圆足布”的诞生都是在“尖足布”产生之后。“圆足布”兴于晋北,“方足布”则产生于河南,后来“方足布”流行于中原各地,“圆足布”则在黄河以东一带流行,数十年无重大发展。......
2024-01-17
“方足布”是指“布币”的裤足较为平直方正,所以被称为“方足布”。战国初期,燕国的涿、益邑、纕坪、陶阳、渔阳、右明等地均铸有“方足布”,它们保有“尖足布”的特征,但体形略小。“方足布”的维持全靠秦国。不过秦国并非对“方足布”有特殊的好感,它推行“方足布”只不过是经济战略中的一种策略而已。“方足布”在先秦古币中一向居于显赫地位,为人所重视。“方足布”中称为“稀世珍品”的“右明新治”四字布更为珍贵。......
2024-01-17
图10-8鹤鸣山张道陵像在道家思想、原始巫术和“巴蜀文化”的长期孕育下,东汉时期,在西蜀诞生了我国最重要的土著宗教——道教。张陵自称“天师”,为最高教主,在每个教区设治头大祭酒、祭酒、奸令、鬼吏等,统帅教徒“鬼卒”、“鬼兵”。部分地区,正一道还率领教徒打富济贫,将豪族地主的财产、田地等分给教徒耕种。从其自称老子后裔的情况看,也应与早期道教有关。......
2023-09-30
(一)教育的起源说据《尚书·舜典》记载,虞时即设有学官,但那时的学官所管理的只是简单的有关生产和生活的教育活动。有关教育起源的说法不一,没有公认的最终结论,被广泛传播的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三种观点。杨贤江认为,“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需要”,教育起源于实用,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四)秦汉时期的教育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时期。......
2023-08-30
[1]严先生的论述,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所谓南京布的产地及对英国的销售情形等,但未解释为何产自苏松地区的布匹会冠上“南京”字样。[3]樊先生同严中平先生一样,未对南京字样置辨,而认为既然南京布的生产地域在上海附近,就理应叫做“上海棉布”或“松江棉布”。以上各家对于南京布的产地的观点,事实上均未准确地解释何以西方人会将产于苏、松地区的棉布称作“南京布”。......
2023-10-16
张道陵道教创始于东汉桓帝时代的张道陵[2]。观此,便知张角的天师道,是属于符箓一派。不过张角一派,其传不如张道陵一派之盛,所以道陵一派竟成为日后正统派的道教。以上两派,都是教匪,都属于符箓派,拿宗教的力量,去笼络愚民,所以五斗米道又叫做米贼,张角一派又叫做黄巾贼或蛾贼。这两派在当时并不曾正式形成为道教,道教的正式确立还是以后的事。......
2023-08-17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其实,“版”(“板”)和“本”很早就作为书籍文献的名称在使用。因此,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本”的原意为树根。引申为根源、原本。这就是说,版本之称是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6]这一结论大体符合宋以前人们对版本称谓的实际。......
2023-07-25
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又如“文”字在甲骨文中常写成、,表示花纹,西周早期金文中还写成等,到西周晚期就简化为了。殷周的青铜器,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为学者所研究,包括金文在内,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到现在为止,青铜器上的金文发现的不同单字约有3000个,其中约有近2000个能正确释读。......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