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许乔林认为李汝珍是才子,《镜花缘》是真正的”才子书”,已经超越了当时流行的”不才子”书。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镜花缘》是真正的”才子书”,王之春就说《镜花缘》卖弄学问,很让人厌烦。并从各个方面对《镜花缘》进行严厉的批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镜花缘》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才子书”,实不为过。......
2024-01-17
李汝珍对算法极为重视,书中三次谈到,显示了他的算学知识。第七十九回写智佳国随父来天朝的才女米兰芬算桌面圆周,套杯、玛瑙重量,落雷距离,第九十三回写米兰芬计算灯数。这些算术几何题在今天看来都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对古人来说,也都是书上记载过的,并不是什么新发现。有趣的是,在今人看来是一门科学的算术,在李汝珍眼里只是”解闷”之具,与游戏同等,这里面实际反映着一个很顽固的观念,此时暂且按下不表。
先说唐敖、多九公、林之洋三人到智佳国访问素精筹算之人,居然”访来访去,虽有几人,不过略知大概,都不甚精。只有一个姓米的精于此技”,而这个人已经带着女儿∣∣也就是米兰芬∣∣到天朝投奔亲戚去了,结果只在那儿猜了一些灯谜。三人在君子国听君子论风俗,在黑齿国听才女谈学问,在歧舌国搞了一张珍贵的字母表,在智佳国却扑了个空,虽然得了一些赠物,但总有点身入宝山空手而回的意思。
到智佳国没有遇到胜于自己的学者,只猜了几则在家乡也能够猜到的灯谜,为了能让猜灯谜也富有趣味性,作者还特地将智佳国的中秋节改为元宵节,为唐敖等人猜谜创造条件。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绝非是要将算法安排到后半部去写,即便安排在后半部写,前面也完全可以先写一点,就像在”学问之国”黑齿国谈学问,到天朝依旧可以谈学问一样。
如果考虑到作者笔下的智佳国不仅是《镜花缘》里惟一不见于古书记载的国家,也是书中人物经过的所有国家中,惟一没有目睹奇风异俗的国家;而这个国家中的风俗如元宵节、猜灯谜、”春社候教”等等,原本都是中国的特产,我们从这里就应该意识到作者虚构出这个特别国家的特别含义。而且我们注意到,对知识充满兴趣、以博学自诩的李汝珍,对智慧之国智佳国却持一种贬义的态度,这是否有些矛盾呢?智佳国里”个个儒巾素服,斯文一脉”,国人”素精筹算”,”最好天文、卜筮、勾股算法,诸样奇巧,百般技艺,无一不精”,这个杜撰的国家与”百般技艺,无一不精”的李汝珍何等相似。也许这是作者为自己所设计的一个国家。可是,即便是作者出于自嘲,也不至于要贬低这个国家。唐敖等人到智佳国寻访善于筹算之人,居然”访来访去,虽有几人,不过略知大概,都不甚精”,那么这个所谓的”智佳国”岂不是徒有虚名吗?
正因为徒有虚名,作者对它的贬低才是自然的,才不至于与他一贯重视才学的观点背道而驰。如果考虑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洋的理解,我们是否可以将智佳国理解为作者对西方国家的一个浅薄印象?一方面承认他们中间确实有善于筹算之人,如米氏∣∣我们可以这样推测,米字暗切英国的米字旗和美国在当时的称呼米国∣∣当时到中国的传教士肯定给了传统儒生这个印象,天文地理算法在当时乃西洋所长;满清所用的历书也是西洋人所制定的。而米兰芬父女来天朝,似乎也正暗示西方来华的传教士之类,他们中许多还在清廷做官。另一方面则对西洋诸国的”智佳”程度表示怀疑,对西人对待知识的态度不以为然,认为他们都是”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只顾终日构思,久而久之,心血耗尽,不到三十岁,鬓已如霜;到了四十岁,就如我们古稀之外,因此无长寿之人。”这种执着的追求,自然是古代性命双修的中国人所不许的。所以李汝珍虽然也是”百般技艺,无一不精”,但他却将这一切都视为游戏,身外之物。在这一点上,将善于算法的能力赋予才女们便很自然了。(www.chuimin.cn)
也正因为对西洋诸国天然的排斥,所以李汝珍虽表彰才学技艺,却对与西洋国家很相像的智佳国不以为然。他似乎认为做学问如果做到这种程度,一定会得不偿失,活都活不到三、四十岁,还谈什么别的呢?李汝珍之所以将今天视为科学的算学当作游戏,其原因就在于此。
现在来看,李汝珍的这种态度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由于游戏的态度,人们便消除了探索的勇气,而仅仅以记诵为能,所谓的观点也不过是拾取他人的余唾。由于游戏的性质,决定了大家所知道的东西必须在同一个领域之内,而限制了人们向新领域迈出一步的尝试。因为过去的知识虽然还没有达到大爆炸的程度,但由于不分科,其总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掌握这些庞杂的知识,要读完这些艰涩的著作,想来人的一生已经浪费大半,还怎能向未知的领域走一步呢?再说古人大都有古胜于今的观点,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记录历史或者对经典的诠释,也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社会思潮作背景,李汝珍对智佳国的贬低才可以解释得清楚。
但不论怎么说,李汝珍创造了一个智佳国,还是给海外诸国增添了一点新的亮色,毕竟从《山海经》、《博物志》到李汝珍的时代,人们可以看到海外世界还是在发展进步的。尽管李汝珍转而又否定了这个国度,但它毕竟存在着,是天朝人士应该学习的、可与”学问之国”黑齿国并称的”技艺之国”。
有关玩.镜花的文章
很显然,许乔林认为李汝珍是才子,《镜花缘》是真正的”才子书”,已经超越了当时流行的”不才子”书。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镜花缘》是真正的”才子书”,王之春就说《镜花缘》卖弄学问,很让人厌烦。并从各个方面对《镜花缘》进行严厉的批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镜花缘》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才子书”,实不为过。......
2024-01-17
到了清代,则有《镜花缘》、《红楼梦》等继续延续这一主题。但《镜花缘》在处理情节方面却很不俗。从小说的主要线索来看,《镜花缘》以百花仙子及群芳被贬谪开端,正如小说在第一回的开端所写:”所叙虽近琐细,而曲终之奏,要归于正,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2024-01-17
虽然《偃师》最终被人们编入了介绍民间方术的集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把它看成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具有科幻小说色彩的文字。这既使《镜花缘》罕见地以航海为背景,又使其中渗透了开放和民主的色彩。李汝珍本来计划把《镜花缘》写到二百回,但因为一些其它原因,只完成了一半,即一百回。所以,虽然有很多人都希望把《镜花缘》称之为科幻小说,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些勉强。......
2024-01-17
你看,身穿绸衫的唐敖向两面国人问路,他一副”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说说笑笑;等到穿布衫的林之洋问话时,便”陡然变了样子,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唐敖换了林之洋的衣服,便又冷淡。林之洋同一人说笑,唐敖偷偷揭开他的浩然巾,只见”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面横肉”,”把扫帚眉一皱,血盆口一张,伸出一条长舌,喷出一股毒气,霎时阴风惨惨,黑雾漫漫”。......
2024-01-17
《镜花缘》的后半部,也就是从第六十九回到第九十三回,在这二十五回书中,孟紫芝几乎成为绝对的主要人物,大有取代唐闺臣之势。充分表现了对三人无知的轻蔑。所以孟紫芝的出现是必然的。孟紫芝别号叫”个中人”,这三字很有味道。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孟紫芝与唐闺臣并不完全相同,唐闺臣大多数时候是藉由自己的魅力与行为把不同的画面和人物事件串联起来,在串联的过程中,自己的形象相对得到丰满。......
2024-01-17
百名才女中有三个贬义形象比较突出,那就是第九十八名苹花仙子”小毒蜂”闵兰荪、第九十九名菱花仙子”笔生花”花再芳,与第一百名百合花仙子”一卷书”毕全贞。而有杨花、芦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苹花、菱花、桃花九花为始作俑者,后面武则天对牡丹的惩罚和上帝对百花仙子的贬谪才有可能,所以这九花几乎可以说是这次贬谪事件的罪魁祸首。花再芳与第九十六名杨花仙子”铁笛仙”苏亚兰是乡宦女儿。......
2024-01-17
实际上,对当时的普通读者而言,最容易接受的也许就是李汝珍在小说中对他们进行的音韵学普及教育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镜花缘》的广告宣传,一本纯学术著作是很难这样畅销的。(对李汝珍《李氏音鉴》的评述参见李新魁等着《韵学古籍述要》该条。李汝珍将他的音韵学研究成果放在小说中加以表现,最特出的有两点。......
2024-01-17
在《镜花缘》中,他们甚至就是作为道教思想的象征符号出现的。需要补充的是,道教这种”经书神授”的思想不但在《镜花缘》中留下了痕迹,对明清其它小说亦产生了影响。在《镜花缘》中,李汝珍对正面人物的塑造远比反面人物要用力,然而就在这些作者着墨不多的反面人物形象中,也贯穿了道教思想的深刻内涵。......
2024-0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