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巅峰体验拉萨,感受八角街的热闹

巅峰体验拉萨,感受八角街的热闹

【摘要】:1993年2月25日上午8点多,我飞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贡嘎机场。在拉萨要等到3月1日,和台湾山友会合。可以由低向高逐步适应,如要去日喀则,就应先在拉萨适应几天,待身体已适应了这一高度,再去更高处的地方。我准备去拉萨的市中心——著名的八廓街。自22日起,拉萨开始过藏历的水鸡年,如我们的新年。这时正是欢腾的西藏,欢腾的拉萨。这里是拉萨的中心了,人们俗称它为“八角街”。

这就是西藏,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古朴、友好而亲密。

1993年2月25日上午8点多,我飞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贡嘎机场。

在拉萨要等到3月1日,和台湾山友会合。

这是我第二次进藏,所以首次进藏常有的那种神秘、紧张以及对高山反应的恐惧全然消逝。飞机还没有开始降落,我看到身边临时借来为我们录像的老李已经紧张起来。他是第一次进藏,人又高大,对高山反应很恐惧,就马上把一个可以输氧的“氧立得”挂在脖子上,又忙着往里边倒制氧药。“氧立得”像吊在他脖子上的一个笨重的小箱子,晃来晃去。看他紧张如此,我有些得意,以很有经验的口气劝他道:“没事,你不要紧张,别去想它,下了飞机动作要慢慢的,别剧烈活动。”

可笑的是,我这样那样告诉他,自己却吃了经验主义的亏,没想到最痛苦的是我,惨透了!

北京的海拔高度仅40多米,拉萨的海拔高度是多少?3700米!一下子提高了近百倍。医学界认为,人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都会有相应的肌体反应。而人类可以永久居住的海拔极限是5300米,可见人的适应性之强。在高山地区,可能出现的症状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尿少而全身浮肿。这是由于呼吸加深加速,空气中所含水分大量消失而造成的。还有,最严重的是极度的高山缺氧使心脏衰弱,引发重大的障碍——肺积水,使呼吸浅而急,嘴唇发紫,无法仰卧,严重时危及人的生命。除肺水肿外,还有脑水肿、心脏衰竭、精神失调等。人体最初出现的高山反应就在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呕吐、失眠,严重的还会使记忆力减退。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脑水肿、肺水肿、心脏衰竭等危急病状,是在海拔较高地区加之身体不适应的情况下,才会在较少的人身上产生的。所以在高海拔地区,最主要的是使身体尽快适应。可以由低向高逐步适应,如要去日喀则,就应先在拉萨适应几天,待身体已适应了这一高度,再去更高处的地方。同时,适应时也不要仅仅躺在宾馆里,要四处慢慢活动,适当地一点点增加运动量,这有利于高山反应的缓解和消退。一般情况下,不要依靠吸氧,若身体出现依赖性后,不吸氧时还会有反应。

我恰恰大意了。由于上一次进藏反应较小,我便认为我身体的适应性很好。一下飞机,见到了前来接我们的队友金俊喜、王勇峰、罗申等人,我非常兴奋,和他们一起跑来跑去,又是搬行李又是装车,行动过急。到了拉萨的喜马拉雅饭店后,和山友聚在一起又兴奋地聊天。我感到状态出奇地好,除了上楼觉得两腿沉重、头有点儿发晕外一切正常。但是,到中午吃饭时,我突然感到什么也不想吃,进而头痛欲裂,两只脚都站不稳了。我知道坏事了,匆忙回到房间倒在床上,连吃了两片安定和止痛片,头仍照痛不误。总算睡着了,到晚上7点被人叫起来吃饭。饭是吃不下了,只勉强喝了一点儿水,又倒在了床上。

不能听声音,一听就想呕吐,胃里难受。

心咚咚咚地加速乱跳,好像一张嘴就会跳出来。

两边太阳穴疼,似有人狠狠捏住往里掐,血管也一跳一跳地直蹦。

干张嘴喘不上气来,便使劲抽噎。脸由蜡黄转白,浑身直冒虚汗。

我想起了有人说过的:“那滋味,让你想死的心都有。”我体会到了,是真的。我这还是好的,有人一下飞机就被担架抬走。还有的人头疼得受不了,便用一根鞋带捆在头上猛勒,或者用头去撞墙。

太奇怪了,前年我来,怎么没有这么难受呢?原来,前年我是10月来的,植被好,氧气自然多。而现在是冬天,植物全是光秃秃的,氧气当然少了。半夜,我昏沉沉地醒来,感到屋里出奇地冷。屋里气温只有摄氏零下5度。我爬起身想写一篇稿件,按计划明天得给报社发稿了。但是,头疼得写不下去。

这是每一个到西藏的登山者,都要经历的一关,只是有人症状重些,有人轻些而已。

我似睡非睡到天亮。

山友们让我别总躺着,起来活动一下。他们竟去打篮球了。

对,我必须起来,挺过这高山反应。我准备去拉萨的市中心——著名的八廓街。

自22日起,拉萨开始过藏历的水鸡年,如我们的新年。这时正是欢腾的西藏,欢腾的拉萨。

一进八廓街,我就一头扑进了欢乐的海洋

这里是拉萨的中心了,人们俗称它为“八角街”。过去我也曾以为这条街有八个角,其实不是“八角”据说是藏语的译音。街是有,但很狭窄,而且是环形的土路。这条路似一条窄窄的黄带子,绕大昭寺一周,每天人潮涌动,川流不息,这几天正逢藏胞过年,更是人山人海了。这里既是独特的商业中心,沿街密密地挤满了店铺货摊,又是藏民前来朝圣的宗教活动中心。

还未进八廓街,人流就已成河。节日里身着盛装的藏民喜气洋洋,相互不认识,照了面也都道一声“扎西德勒”。我的头还有些疼,刚走过一个十字路口往北准备进八廓街,只见一位藏族老妈妈手提着一个罐子,遇到人,便笑眯眯地递过去。有的人接住,向她鞠一个躬,然后举起罐子来喝几口,再还给她;也有的人从身上摸出木碗,把碗举过头顶,再笑着伸向这位老妈妈。我明白这罐子里是青稞酒了。这种酒度数不高,只比啤酒略高点儿,香甜清冽,而且每家都可以自己酿造,待客是少不了的。这位老妈妈提着酒走上街头,请每一个过往的行人与自己一起庆祝节日,很独特。我见到迎面走来的一位老人很有意思,只把衣袖用左手一卷折个窝,请那位老妈妈把酒倒在里面,扬头一饮而尽。

这就是西藏,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古朴、友好而亲密。

我走在街上,任何藏民一眼就能看出我是内地来的,但投向我的目光全是那么友好。他们纷纷向我祝福:“远方来的客人,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也祝您扎西德勒!”我说。“扎西德勒”是藏语,意思为吉祥如意。

真是祥光普照,我的头好像不怎么疼了。

终于进了八廓街。

山友们早就告诉过我,进了八廓街一定要顺时针走,别逆时针走,否则会被别人认为你大逆不道。八廓街的中心是大昭寺,沿着大昭寺走一圈,就是八廓街的路。这是一种宗教仪式,人们把转街叫“转经”。据说你转上一圈,就等于念了多少遍经。而转的方向,必须是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转。但我忘了这一切,逆着走了起来,主要是想看看迎面走来的人群,拍一些照片。大度的藏民原谅了我,还不时和我打招呼。满街挤满了人,似一条五颜六色的河流在向前涌动。藏民、汉民、老外,人挤人人挨人。空中飘着浓浓的松香味,那是从大昭寺和街头专设的烧香处飘来的。藏民烧香,用一种松枝,然后洒上酥油和青稞粉,这叫“煨桑”。而街流的中心,人们甩着长袖在唱歌跳舞。还有,便是无数的喇嘛坐在地上念经。行乞的乞丐和布施的施主一样平等地欢笑。(www.chuimin.cn)

街两旁的店铺和古董店主要是以卖西藏的工艺品为主,骨制首饰、藏刀、佛教用品最使我感兴趣。我第一次进藏时,在这里买了上千元的工艺品,回到北京拿出任何一件给朋友,都是宝贝!我买东西历来不愿多还价,看到喜欢的马上就买。藏族朋友笑我说:“这刀也就30元,可你花了60元,太贵了。”我争辩说:“你知道这刀在北京得多少钱才能买到?少说也要100元!”

大昭寺八角街市场

今天我不想买什么,只想好好看看。

前边,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历史一下子在这儿浓缩。这座古寺建于公元七世纪。那是吐蕃王朝鼎盛时期,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之后,迎娶了汉族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就供奉在此寺。我站在寺前想,汉族的一个弱女子来到这里,需要多少生活的勇气,才能在此扎下根呢?可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她面对的是一个淳朴而热情的民族。

大昭寺的灯火每天最早燃起,最晚熄灭。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这里朝圣。寺前油亮的青石板,被人们磕等身长头磕得出现了一道道深深的沟槽。不少人带着青稞在这儿磕头,起码要磕一天。这种磕法是很讲究的:手上套着木板或羊皮,膝上也包着羊皮,跪扑下去五体投地,然后起来再扑下去,周而复始。在通往拉萨的路上,在拉萨的任何一处街上,你都能看到边磕着等身长头边往前移动的藏民。据说有的人从家乡一路磕来,要磕几个月之久……

在大昭寺门前,由于是节日,人们纷纷往一根高高的经柱上挂新的经幡,据说这样可以保佑家人的平安。有的年轻人跳到了经柱上,想把自己的经幡挂得高一些。我仰起头,举起相机往上刚要照,身边一个四岁多的藏族男孩啪地按了我的快门。我望着他笑笑,刚向上一举,他又按了一下。这时过来一位老者,想必是孩子的爷爷,非常好奇地望着我的相机。我把相机递给他,他高兴地接过往里边看,我说:“您可以照,照吧。”他笑着说了几句藏语,想来是问我怎么照,我听不懂。那个孩子便跳蹦着指指快门,老人一连照了几张,然后挡开孩子伸来的手,把相机交还给我,满意地领着孩子走了。走出很远,还回过身来,对我喊道:“扎西德勒!”

凭着这一句“扎西德勒”,我感到自己和拉萨已融为了一体。在布达拉宫前,我看到一户人家的小院墙上立着一个很大的牦牛头骨,便以此为前景来拍布达拉宫。这时,门开了,一位藏族小伙子走出院来。

“扎西德勒!请问你是哪里来的客人?”他笑着问。

“扎西德勒!我从北京来。”

他左手贴胸,右手向家门一挥:“请,请进来和我们一起过年!”

“谢谢!谢谢!”我喜不自禁。

一进门,他和妻子双双搬起一个小箱子模样的东西,上面堆满了糌粑和青稞粒,插着染上红颜色的青稞穗儿。我不知如何是好。主人教我拈起糌粑,向佛台的佛像祈祷,说佛会保佑我一路平安的。

然后他请我入座,斟满了一碗青稞酒举过头,再双手递给我。

看来他能说一些汉话,我马上指指头,解释说我正高山反应,不敢喝酒。

他笑起来。他的妻子说:“喝嘛,你喝了头就好了,不喝头就不会好。”

我还在犹豫。

男主人很大度:“不能喝不要紧,你意思一下。”

我只好接过。谁知刚把碗凑到嘴边,女人又笑了:“你错了,不对。”

男主人告诉我,先要用左手的无名指蘸酒三次,一次弹向天,二次弹向地,三次弹向中间。这代表祝福和祈祷天、地、人。

我照着做完,他们高兴极了,忙又请我吃一种青稞做的点心,叫“突巴”。这是酥油炸的,很香甜。我们毫无拘束地围坐着聊起天来。

男主人叫索朗罗布,是布达拉宫的维修工,才26岁。他美丽的妻子叫旦卓。

告辞时,我祝福他们早日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他们笑眯了眼,说这是最吉祥的一个新年。他们说:“任何时候,都欢迎你来做客!菩萨保佑你,走到哪里,都会一路平安!”

我向他们深深致谢。

真的,回宾馆的路上,我突然发现奇迹出现了:我的头一点儿也不疼了。

那么,明天,我将要去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拉萨西郊的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