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使用东亚地区合作的例子,来说明过程建构理论的一些重要方面。第二个实例是中国参与东亚合作进程,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参与地区多边合作的分析,发现过程对于行为体身份的建构意义。第三个实例是中日韩三个较大的东亚地区国家在东亚合作过程中的社会化过程,考察规范传播和被接受的方式,目的是发现大国的社会化意义。东亚地区机制化合作起始于东盟。......
2024-01-10
在上一章里,我们梳理和分析了国际关系三种主流理论对东亚地区合作的解释,发现这些基本上属于静态的理论很难令人满意地解释东亚这个处于转型期的变动不居的地区,这些以实质主义为核心、以静态结构为主要原因变量的理论很难解释确定性较低的生成过程,这些以理性为基本理念的理论也很难解释复杂的社会性关系。我以为,要解释动态的发展,需要有动态的理论。虽然动态理论的把握很难,而且也不会像静态理论那样呈现科学的简约,但是,如果简约是以降低解释力为代价,则会出现分析上的误区,甚至陷入科学主义的陷阱。本章试图通过使用过程主导型共同体建构模式,亦即前面提出的“过程建构主义”(processual constructivism),对上述问题提供初步的解答。
过程建构主义是一种动态理论。从根本上说,它研究的是过程本身,研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变化中的关系。过程是流动的,所以,研究过程的理论应该是动态理论。过程建构主义采用了主流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观点:(1)国家间合作是一个社会过程;(2)规范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3)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1]但同时,也弱化了结构建构身份的结构优先和重视结果的建构主义模式。过程主导型模式的主要论点是:过程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过程本身有着本体地位,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持过程,就维持了建构身份和形成规范的实践。我们所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并不仅仅是在过程产生限制性和构成性的规则和规范这一意义上,而是将过程本身作为实践活动的中心,赋予其独立的意义。行为体进入某种社会性过程,可能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出于利益的权衡。然而,一旦行为体进入某种过程之中,也就参与到一种实践活动中去,影响和被影响,整合和被整合,定义和被定义。行为体仍然权衡利益,但利益的权衡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任意脱离过程。一旦行动者进入了某种过程,脱离和跳出过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行为体认真权衡自己的利益,退出过程的代价往往是极高的。所谓的身不由己,就是互动过程本身在发挥作用,使得行为体无力也不能脱离过程。过程并不仅仅是导向结果,过程本身是实践所在和建构的关键。(www.chuimin.cn)
因此,我们所提出的过程主导型模式假定,东亚地区处于同质性程度较低、没有明晰权力结构和观念结构、没有高制度化安排的条件下,同时又处在地区社会的转型之中,处在各种关系的复杂变化之中,处在高度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东亚地区多边主义合作的过程比取得立竿见影的结果更重要。东盟是如此,“10+3”也是如此,预期扩大以后、包含了美国和俄罗斯的东亚峰会也是如此。东亚地区的多样性十分显著,中小国家想要在地区共同体的建设中完成对大国的社会化,大国想要在发展的同时融入地区合作过程,因此正在进行的区域化不但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也具有高度的目的功能。以过程为主导的东亚地区多边主义从一开始便是以合作为导向的,并不断将不同的行为体,包括地区大国,纳入这一进程之中。一旦进入这一过程,国家就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保持一定的自我克制。应该说,这一地区合作过程,通过保持与加强合作的势头,通过规范的扩展和吸引主要国家的参与,起到了维持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合作的作用。
有关关系与过程的文章
我们在这里使用东亚地区合作的例子,来说明过程建构理论的一些重要方面。第二个实例是中国参与东亚合作进程,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参与地区多边合作的分析,发现过程对于行为体身份的建构意义。第三个实例是中日韩三个较大的东亚地区国家在东亚合作过程中的社会化过程,考察规范传播和被接受的方式,目的是发现大国的社会化意义。东亚地区机制化合作起始于东盟。......
2024-01-10
在国际关系领域,这就是国家间关系和关系中的国家。但其过程/关系模式的动力机制局限于话语作用,话语过程有着明显的动力主体,即北约。这些关于过程与关系的论述,其学理意义在于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这是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假定,指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关键枢纽,是分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所以,关系性,亦即以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属性,构成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核心。......
2024-01-10
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与磋商为特点的东亚的一体化过程,孕育共有规范和规则,赋予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以意义,催生集体认同,改变地区内的角色结构,从而规定行为体的利益,塑造行为体的行为模式。以过程为主的地区多边主义通过规范的扩展和对主要国家的社会化,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合作。缘于此,这一模式被称为过程主导的地区化模式。正因为如此,过程主导的社会化对于过程的重视超过对于即时结果的重视。......
2024-01-10
我以为,西方国际关系三大理论范式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要素:社会互动过程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性关系。过程包含关系,关系建构过程,过程的核心是运动中的关系,关系的运动形成了过程。[3]根据第一章中对形而上要素重要意义的讨论,本章提出这样一个过程建构主义的基本分析框架及其核心假定,目的是在形而上层面勾勒一种以中国理念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轮廓。......
2024-01-10
一个有意义的相关问题是,东亚地区是否也可以实现同样的目标。东亚地区合作在冷战之后,尤其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有了迅速的发展。而在这之前,这一地区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国家政府的生存,而且威胁到地区的秩序与稳定。东盟规模、实力和影响力的增长对于构建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更为值得注意并且引人深思的现象是东亚区域化的发展与中国的迅速崛起是同时发生的。......
2024-01-10
如果说理论是系统化的思想,是成体系的知识,那么,理论建构也就是建构思想体系的过程。其中与我们在这里的讨论最相关的可能是拉卡托斯对理论硬核的界定。独特的理论硬核构成了理论的基本思想,灵活的保护带在许多条件下保护硬核不受损害或是不被侵蚀。虽然拉卡托斯没有深入讨论理论硬核的形成过程,但是,他的研究纲领是从一个初始“雏形”而来的。......
2024-01-10
正因为如此,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关系,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趋向与核心假定都是围绕关系性展开的。由于三大体系理论都忽视了关系这个中国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所以我们首先在体系层次的理论谱系里面补足这个概念,以此确定过程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谱系中可能占据的地位,然后再对其理论取向加以解释和说明。所以,结构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取向是社会性结构理论。......
2024-01-10
在解释燃料-空气循环之前,先对理想发动机空气循环的进气、排气过程进行解释。进气、排气过程为定压绝热过程,下面对没有任何损失包括进气、排气阻力的理想过程进行说明。计算:例题2.2的数据如下:T4=2059K,p4=620.32kPa,V4=0.956m3/kg,V6=0.119m3/kg因气缸内混合气为等熵过程,如果假设膨胀到压力下降至大气压,计算得出下述值。残留废气的温度计算如下:3.进气过程奥托循环的进气过程模型如图2-20所示。......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