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写作时间离1843年仅仅两三年,在马克思应该是记忆犹新。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对自己思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判断是符合实际的话,那么,怎么能说晚于这两篇文章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连唯物史观的“萌芽”还够不上呢?!......
2024-01-10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被简单化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单纯“决定论”。在这里,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和生产关系的主体——人——消失了。所以,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指责马克思主义是“人学空场”。且不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或者至少是误解,只是想说,更为可悲的是,我国有些学者深受某些权威“教科书”和前苏联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也有意无意地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截然对立起来,进而完全否定和排斥马克思主义中的以人为本的人学或人道主义因素,从而把唯物史观解读成见物不见人的、冰冷无情的僵化教条。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范围内有相当大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意见也是始终存在的。从新时期开始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包含人道主义的讨论,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的存在论根基和人学基础的探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为学界越来越广泛地认可和接受。最近,读到一篇好文章(陈一壮、谢新:《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该文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早期到晚年的大量论述,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人本主义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互凭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两极的观点,强调不应该忽视马克思主义中人本主义的构成方面,主张并重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价值(人本主义)和科学价值(唯物史观)。对此文的基本论述,笔者深为赞同,不过笔者以为,这两者可能不仅仅是互补、并重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体的关系:唯物史观必定包含人本主义或者人道主义维度,缺少人本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唯物史观,也不符合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本意。下面,试作初步论述。(www.chuimin.cn)
有关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革命:兼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的文章
该书写作时间离1843年仅仅两三年,在马克思应该是记忆犹新。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对自己思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判断是符合实际的话,那么,怎么能说晚于这两篇文章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连唯物史观的“萌芽”还够不上呢?!......
2024-01-10
关于如何在发展、演进中把握马克思前后期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的原则问题。笔者认为,这两点都直接涉及对马克思思想乃至马克思主义的评价的原则性问题,不能不明辨是非。再次,董文关于用马克思成熟期思想统一早期思想的观点也值得商榷。......
2024-01-10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人就是人的世界”存在论思想乃是以实践论为基础、通过实践而实现的。在马克思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这个命题不仅包含着“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存在论思想,而且进一步揭示出人最基本的在世方式是实践。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始终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实践论的高度,而马克思则把实践论与存在论有机结合起来,使实践论立足于存在论根基上,存在论具有实践的品格。......
2024-01-10
笔者与董文最主要的分歧之一在于,董文依据上述反对用“存在论”“替换”“本体论”的理由,实际上把马克思极为深刻、丰富的存在论思想“替换”为“物质实体论”、“物质一元论”或“物质本体论”。问题是,这是在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认识论范围内提出的问题,而非存在论的提问范围和方式。其次,马克思根据上述“关系”说的思想全面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存在论关系。......
2024-01-10
首先必须弄清的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在哪里?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少数人存在着随意地、不正确地使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概念的倾向,有时甚至轻率地、错误地给论辩对手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直至今天,在学术讨论中“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概念满天飞,常常离开了这一经典的界定和论述,被无限扩大化地使用。这就远离了恩格斯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独特的、唯一的尺度和标准。......
2024-01-10
[2]在此,马克思明确无误地表明:人的发展、人的个体的发展乃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最终目标。缺了这一维度,唯物史观就不完整了。在此,那种把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尤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晚年在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三种社会形态时,始终是以与这些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人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为基本尺度的。......
2024-01-10
笔者认为,马克思“实践”概念包含极为丰富、深刻的内涵。只要不抱偏见,都不能不承认,在这些表述中,马克思明白无误地将“实践”界定为“人的感性活动”,并直接在这两个概念之间画了等号。所以,马克思将实践界定为“人的感性活动”,正是抓住了它主客观统一的根本特征。......
2024-01-10
对这种“二分解读法”刘文还举了若干例子加以说明:“荷马笔下的那条狗阿尔戈斯,托尔斯泰笔下的那匹马,骆宾王笔下的那只鹅,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无不给人留下难以释怀的记忆,我们能说这不是文学对大自然的描写吗?”是的,这些作品都写到了自然(物),但是没有一个例子能够证明这种“二分解读法”是正确的。这可以说是作者实践“二分解读法”最清楚、明白的说明。《狂人日记》不但不能证明“二分解读法......
2024-0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