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意识是瓦解历史终结论的有力武器。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正是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和其他的理论家不同的是,不仅希望确立对存在的事实的正确的理解,他的任务还在于推翻这种存在的东西。......
2023-07-28
关于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种表述的观点,已经被我国哲学界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但董学文等先生却根据德文原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这里“实践的”作为定语只是修饰唯物主义“者”,而不适用于“唯物主义”,所以只承认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而不承认有作为哲学思想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存在,并声称“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人生造出来的”。
其实,这种语言游戏式的解读并不高明。即使这里马克思主要说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但从逻辑上并不能否认既然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就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样一种推理的合理性。比如说,“直观的唯物主义”、“自然的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等等,都可以加“者”而成为某一“主义”的倡导者或信奉者,去“者”则成为某一“主义”即思想、学说。这是常识。正是从常识出发,有学者明确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照他们所强调的方面,在不同情况下分别称这种新哲学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毫无疑问,这些名称都能如实地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意义。”[1]还有一个重要证据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紧接着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个命题之后,并没有提出与之相反、相对立的“理论的”唯物主义“者”加以比较论述,而是马上直接对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的批判。这个命题的实际使用语境恰恰证明“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直接针对“直观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而不仅仅是从属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提法是有明确的历史和现实针对性的。一方面,对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辨哲学(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如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论、麦克斯·施蒂纳的“唯一者”论及种种观念论哲学),马克思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批判,并明确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2]这样一种把思辨哲学从精神天堂拉到现实人间、着重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实证科学”难道不正是既“实践”又“唯物”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更直接的方面,针对当时唯物主义阵营内部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在充分肯定其坚持自然的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反对宗教异化的理论贡献的同时,对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非实践性最终导向历史唯心主义的哲学立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3]。在此,马克思与费尔巴哈所持的是两种对立的感性观:前者是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后者是人的感性的直观;不仅如此,马克思进一步把这两种感性观概括、上升为两种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学说)的对立,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4]显然,前者是把感性理解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直观的唯物主义”;后者相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不是“者”),同理可简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不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提法的直接来源吗?这跟“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人”有什么相干呢?以上对两种错误思想学说(唯心主义的或直观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批判,凸显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和科学性。
董文离开马克思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具体历史语境和现实针对性,仅仅凭借简单的语法分析就想根本否定和取消这一表达马克思新哲学的科学名称,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注释(www.chuimin.cn)
[1] 刘放桐:《重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有关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革命:兼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的文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意识是瓦解历史终结论的有力武器。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正是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和其他的理论家不同的是,不仅希望确立对存在的事实的正确的理解,他的任务还在于推翻这种存在的东西。......
2023-07-28
是以考茨基晚年的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首要使命就是为唯物主义正名。他进而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否认人的意志力量,但它强调人的意志只有在经济关系提供的可能性中发挥效用,否则它将一事无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这一哲学名为唯物主义,这就是事实。这个事实足以使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唯物主义,有别于历史上的一切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2023-07-31
在1843年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后,他又将这种人本主义哲学同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潮嫁接起来,努力实现德国和法国自由派的联盟。这样一种人本主义的主谓颠倒,契合了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形成的对于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质疑和不满。马克思对人的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强调,也同他在巴黎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观念的接受直接相关。......
2023-08-03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十分重要的真理。这就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整个历史的要点是从群体制过渡到私有制,他却绝对没有向我们指出这个过渡是怎样形成的;恩格斯甚至承认,“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历史唯物主义将必须解释的事实看做被赋予的,它不加以讨论便提出将人与私有制相连的利益联系,但这种利益作为社会机构的根源,本身的根源又在哪里呢?这是因为不超出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可能深入这些真相。......
2023-07-05
这些理论家看似完全拥护历史唯物主义,看似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经济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实则曲解、误解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他们和经济唯物主义者如出一辙。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一堆混乱不堪的事实,要证明历史规律是人类的智力所办不到的。......
2023-11-28
首先必须弄清的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在哪里?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少数人存在着随意地、不正确地使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概念的倾向,有时甚至轻率地、错误地给论辩对手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直至今天,在学术讨论中“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概念满天飞,常常离开了这一经典的界定和论述,被无限扩大化地使用。这就远离了恩格斯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独特的、唯一的尺度和标准。......
2024-01-10
第一节“历史”与“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学界经常使用的两个术语,在一些人看来,它们似乎还有相当大的区别。“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最早由恩格斯明确使用。无疑,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唯物主义”性质,我们重视这一性质也是理所应当的。而使“历史”与“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枢纽,则是现代实践及其实......
2024-10-29
相关推荐